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内庭之怒不可轻发 南宋 · 赵顺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一、格庵奏稿
臣闻孟轲氏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程颐以为内外交相养也。
夫志为将帅,气为卒徒,气统于志者也,而曰「交养」,何哉
天下之理固定而后能应,然亦有因应而累其定者
刚柔缓急,一不得其正,则所谓志者不足以御气,而反为气所动矣。
持志所以其内无暴所以防于外,两致其功,而无所偏废,则志正而气自全,气全而志益定,夫是之谓交相养也。
请得而详言之。
凡气之发而和者,得其养故也;
发而躁者,失其养故也。
治气之道,治怒为先。
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
能于怒时遽忘其怒,则于道斯过半矣。
圣人心如止水因人有当怒之事而怒之,其初本无怒也。
艺祖皇帝尝因怒人而自举斧柄,其人徐曰:「自当史官书之」。
亟变怒而悦,赐之慰劳
他年尚食供膳有过,谓左右曰:「勿令掌膳者知之」。
帝纪》书曰:「宽仁多恕」。
帝王变化气质,直与常人不同若此
祖武具在真可为法
陛下圣心渊懿圣学高明大昕临朝听政经帷咨访讲切,群臣进言有人不堪受者,天颜愈温,天问愈和,可谓涵养之要矣。
侧闻内庭间有忤意,犹不能无造次之动者持养之道,得毋尚有当省察者乎?
役物者我常定,役于物者逐物而往
见人之可怒,而至动其声色以应之,此亦劳矣。
先儒张栻有曰:「气质之偏,其始甚微,习而不察,日以滋长,揉而正之,则气可以平,量可以广,晬而盎背,而不自知矣」。
吕祖谦曰:「忿之方兴,其力甚壮,用力稍缓,便为所移」。
臣愿陛下孟轲及诸儒之言,反覆抽绎,如《中庸所谓「不怒威于鈇钺」,则期于必至
如《大学所谓忿懥不得其正」,则期于必去,自然与古之盛帝明王若合符节矣。
田锡言于太宗曰:「陛下日往月来养成圣性」。
区区忠爱之忱,犹天锡也,惟陛下留意毋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