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致泰在亲君子正气等事 南宋 · 赵顺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一、格庵奏稿
戆拙不才待罪言责,每惭素餐无补海岳
累疏丐闲,竟閟俞音
兹忽蒙恩进班柱下,臣敢不罄竭狂愚,思报万一。
恭惟陛下体天阴阳分界感人消长枢机,察世运治忽萌象,于正旦诞发玉音惓惓焉以进君子、退小人崇善屏邪为致泰之道。
大哉王言治平之要,不出于此
臣窃谓阴阳天地间无两立之理,非阳胜阴,则阴胜阳。
阳虽多,犹恐其少;
阴虽少,犹恐其多。
是以圣人作《易》,每贵阳贱阴,阳必居左,阴必居右,阳必主长,阴必主消。
阳之类为刚,为明,为公为善,为君子天下之善皆归之。
阴之类为柔,为暗,为私,为恶,为小人天下之恶皆归之。
君子小人,殆方员之不相入冰炭之不同器
今欲使君子用事于内,小人听命于外,其道何如哉?
必也于君子引翼扶持犹恐其不盛;
小人排摈抑黜惟恐不衰:斯言当知也。
君子不幸而有□误,当保持爱护,以成其德;
小人小过,当力排绝之,以杜其息:斯言当知也。
君子也,虽不能不害为君子
小人也,虽才不过小人:斯言当知也。
知斯三说者,可与语大往小来之真矣。
自古欲屏邪气者,必先正气未有正气昌而邪气得入者也。
臣窃稽《泰》爻之内阳矣,知「拔茅」则正气可昌。
昔人凡人未入仕之时,使人君欲见而不可得
及其引身而退,使人君欲留而不可得
如是而后世道轻重,必于斯人之难进易退者求之,斯之谓「拔茅」。
知「包荒」则正气可昌,昔人谓言有可采,固当听纳
语或过当,亦宜优容
言者得失不同,在受言者之美则一。
必于人之有犯无隐者容之,斯之谓「包荒」。
知「艰贞」则正气可昌,昔人人君一念之正,其画为阳,泰自是而起;
一念不正,其画为阴,否自是而起。
世道平陂人才聚散,厥惟艰哉,要不可不一日正固其施为也,斯之谓「艰贞」。
信能行此三者,泰其庶可致矣。
抑臣又尝思之,张栻有言朱熹御史中丞吕祖谦谏议大夫万古确论也。
今天固有先朝之名御史陛下以南榻召之而不至,如洪天锡者,其清风高节,直可踵祖谦之后,近已为明时起,领帅藩矣。
陛下亟以言路之首召之,此又进君子崇善大者,如臣百辈,何益于圣治哉。
蔽贤显戮,臣所大惧。
陛下恕其僣,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