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刻晦庵景行堂记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三、《陵阳先生集》卷一○
古者建学,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而乡先生亦得祭于社焉。
衢郡故有尊贤祠,如端明汪公、太史范公犹合之它邦。
江山县学祠是正介先生,而次五贤于景行堂,则国故也,乡先生之位也。
文公朱子记其氏名与其学行气节备矣
车辖》之卒章曰「高山仰止行行止」,孔子亟称之,以为好贤如者。
五贤之所立,虽若不同,然正介学于胡安定延平学于杨龟山所以求仁也。
谏议力攻蔡京童贯仁人之能恶人也。
叔缜以一士曹掾叱睦寇,宅卿以一太学生责金酋,则又杀身成仁者也。
壹是人心天理不可泯,考信史、参轶闻大书深刻,以风励当世兴起后人
盖《诗》之好仁朱子有焉。
夫无欲而好仁一人而已
孔子已叹其少,况后乎孔子,后乎朱子乎?
淳熙以来仅百馀载,碑已漶漫残缺,越在榛莽,过者恬弗怪焉。
乌乎可观世变矣!
郡人柴君来领教事,亟与周君谟召匠治石,更刻遗文重担穹趺,视旧加严
于是五贤遗风馀烈,犹有足證,暂晦益彰,而观者亦改容更貌,复知学行节气可贵可重可企慕
有功斯文,有补世教实大,其庶几能好朱子所好者欤!
二君名家后,柴君谏议四世诸孙其先潜心兄弟尝与延平共学龟山之门;
而周君则正介诸孙也,至今犹藏其诗稿源流有自,是尤可纪者。
既成,属某识颠末
父子先后贰衢,他日子将按部又至焉,每以未得一拜祠下为恨焉。
今隩伏深潜,旦暮且迫,乃幸睹是刻之新,获附名于碑,因窃自喜
高山仰止者知之事,景行行止者行之事,何莫非学,亦何莫非仁?
俛焉孳孳,惟尊闻行知是务。
此又朱子所为推本于学之意,因并以谂观者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