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建五先生祠堂记至元十八年 宋 · 尤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九、明初《无锡县志》卷四下、《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锡山尤氏文存》(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
宝祐戊午四明择善从尹常之无锡,创先贤祠,附庸于学。
历十九年,时丁元二,视庙貌如故
虞君荐发出而教授生徒,乃洒扫芜秽,一撤而新,已而增博、谕师长之员,会孙君桂发居之。
二人者皆乡人也,相与诹经订礼,为之言曰:「必释奠于其国之先师,无先师,则与邻国合;
国有人焉,何庸取诸其邻。
杨文靖龟山先生虽非吾锡之人,而寓居于郡者十有八载,今城东精舍乃其讲学之地,是即乡之先师也。
乡者先生标表是祠,居中奠位
曾谓土崩瓦解之势,我兴受之,然有不依而立者,参倚如见,吾党小子忍倍此而更师乎?
喻工部玉泉先生尤文简遂初先生李肃简小山先生蒋忠文实斋先生,何莫非吾锡之人而起家于邑者?
相望百有馀岁,今里中故宅,尚有指为藏书之所,非乡之先师与?
玉泉遂初实斋先生已有秩祀,而小山先生未及与享,迎之致敬,独可遗乎?
若夫广汉大儒非不同宗河洛景定间繇此而升从祀,然犹不敢先之。
绎而江西颛门之派,其师友父子视吾诸老先生之所学,未能无顿渐之异,伊欲借晋人『将无同』之说以复其位,庸讵知不见几而作乎?
审厥象而仪图之,盍亦知所变置」。
呜呼
职教者之能为是言,是必默契于心而无疑者。
抑虑夫斯道之无无传,复质之乡老公应新,以其规接前辈年几八旬,其尚论人品,具得之耳闻目见之真。
公曰:「如吾五先生,则有可言者
文、武周公孔子、孟氏所传之道,至河南二程夫子而复传,而龟山先生受学二程夫子
伊川自涪归,独称杨、谢长进,使其学少变于凋落之馀,讵有是言哉。
慨思龟山载道东南,士之游先生门者甚众,玉泉乃登其门而能续程夫子之道。
遂初不及登其门,而从玉泉学,亦能续程夫子之道。
小山实斋二公不及龟山之门,又不及玉泉学,因龟山玉泉先生论》、《孟》、《中庸》、《大学》之遗言,而皆能续程夫子之道。
玉泉得之而主绍兴正论遂初得之而为乾、淳之老儒小山得之而居庆元之学党,实斋得之而号端平善类
九京之莫作,而国人之无矜式久矣
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始吾学之祠诸贤,吾见其居于位者与先生并,果孰使之然哉?
近若潭之长沙有祠周元公先生,而以胡子五峰、张子南轩朱子晦庵为配者。
鹤山魏公了翁因其修祠,尝为之记,亦深嘉而乐道之,今可法也。
曲礼》曰:『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不即玉泉遂初小山实斋四先生而配我龟山先生乎」?
欢曰然。
论定然后肖其貌。
是岁重光大荒洛,卜六月丁亥,展释菜之敬,周服殷冠,鱼雅就迣。
枚数先生族子裔孙,有涣乎无萃,窃幸尤氏、喻氏、蒋氏文献之存,辑冠者五六人奔走与祭。
是之礼也,救灭亡而扶坏烂,岂曰小补之哉。
其初位次未定绘事未素,栋方卧疾未兴,虞君数四贻书,俾识其事。
奈何不能坟墓,政惧夫无词以自白其先人,何敢先儒而厉后进,辄谢不敏
暨归梁溪泽中,值落其成,固以请。
自揆愚隘无能,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焘子侍侧,语之曰:「二子之所云,一老之所发挥是即记也,吾奚以文为。
汝其敬诵所闻,告诸执事者」。
虽然,栋岂终无言耶?
夫祭不越望,可以泰山,楚不可以祭河,惟人亦然
生民以来未有夫子,然终汉之世,其庙犹不出阙里
永平二年,诏郡县乡饮,始祀周公孔子,亦未有作庙之文。
唐武德二年,始命胄监孔庙
贞观四年,始敕州县皆立孔庙,出阙里遍祠夫子距今载六百五十年。
由此观之,其在诸子,非其乡国而祭之,僭也。
僭祭,非古也
不于其僭而于其古,则蒐遗黜异,凡今日之所是正者,庶几解逐客之嘲。
不学,妄论至此不能不先生罪人
尚有馀蕴,吾牛饥,姑止。
后学尤栋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