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孟僖子属说与何忌师事孔子 南宋 · 赵与可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九、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一
僖子昭公于楚而归,以不相礼而病,而讲学之,苟能礼者则从之。
而其属纩之言,独拳拳使其子说与何忌师事夫子,其言曰:「将有达者曰孔某」。
僖子何以能知之也?
斯亦甚奇矣。
七十二国之君大夫不能知吾夫子,而一孟僖子能知之,僖子之见亦绝人远矣。
僖子所以知吾夫子者,以其圣人之后,而其祖孔父嘉死难之忠,弗父何让国之贤,正考父三命益共之美,故引臧孙纥之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然意其于圣人仪刑气象,必有得目击之际者,非徒以其世考之也。
其后僖子南宫敬师事仲尼,虽未见其为圣人门之高弟,而春秋之末,孔子所谓三桓之子孙微矣者,盖三家子孙非复旧比。
而又传百馀年为战国孟子鲁公孟孙之后卓然圣人之亚,千万世之下,至今传之曰
孟氏之子孙乃有甚不微者,而其斯文一脉,实自孟僖子始。
愚每读书至此见得人家祖父苟知尊圣贤,乡儒学,其子孙未有不食其报,而报之光明盛大未有如孟僖子者。
异时为人祖父,知以诗书子孙,亦不过利其可以科第,取富贵,买田宅,雄乡里而已,岂谓其子孙可以圣贤哉?
科举废,儒效迂,为人祖父者已视书册不切,况其子孙哉?
于是乎有感
然又有一说
教民,稷养民,有大功德于唐虞之世,故之子孙皆有天下
以为未足以偿功德也。
之后生一夫子,犹契之泽也;
之后而生孟子,犹稷之泽也。
天理不爽如此,今之为人祖父者,不敢望其家家,其平日处心积虑,当有一日之积累以遗其子孙否乎?
固宜其无子孙圣贤之望也。
于是乎有感,抑天时人事不齐,又有可为永慨者。
孟子之生距孔子百有馀岁耳,当孔子时,有力可以行夫子之道者三家,而堕三都之役,叔孙则堕郈矣,季氏则堕费矣,而孟氏之成,乃独以公敛处父一言而卒不肯堕。
春秋》定公十年,再书「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十二年,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公围成,至自围成」。
叔孙州仇叔孙武叔也,仲孙何忌孟懿子也。
仲尼武叔,尚甘心于堕郈,而师事仲尼懿子,乃崛强堕成,谓之何哉
孟懿子亦既与于堕郈、堕费之役矣,堕他人之邑则欣然而从之,堕己之邑则有难色平日之所学于圣门者果如是乎?
心之不同,事之难料有如此者
使孟子生乎百年之前,得与夫子同时,以夫子之圣,辅之以孟子之贤,而因三家之力,虽挽东周西周可也何至春秋战国也哉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自伤之辞也。
于是乎有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