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仲尼思存前圣之业论 宋 · 余至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四、《论学绳尺》卷九
论曰:圣人无心述作也,而道之所以绝续者天也,非圣人也。
圣人本心,初岂以区区述作天下后世哉?
天之未丧斯文也,圣人责也,圣人不能自已也。
前圣所以相传者,至是绝矣而复续。
人则曰:「是书也,圣人有心焉」。
圣人以天者自处,以扶世教为己任因史而经,岂求益于古圣人为是述作也。
以道为书,非吾本心,而帝王行事,借是以考信
或者其天邪?
仲尼武周公同道也。
然其业待仲尼而存,人以为圣人幸也。
愚则曰:前圣非亡也,仲尼非存也,《春秋》之作,仲尼不得已,而谓之思者,仲尼有心乎哉
吁!
可论矣。
班固艺文曰:「仲尼思存前圣之业」。
未知夫子之天者也。
呜呼
尼山未祷,木铎未鸣,道谁寄邪?
曰:尧也舜也,禹也汤也,文武周公也。
然则是道也,历万世而无弊,而事业亦与之不泯,果有待仲尼耶?
曰:存矣未能,保其常存也。
然则圣人之作《春秋》,果有心乎?
王辙未东,王纲未弛,赏罚公,名位尊天下未有笔削之《春秋》,而人心之《春秋未尝无之
五三圣人相为前后
行事在斯民之耳目不必载之空言而后存也。
吁!
此正武周公之天也。
仲尼之处斯时也,《春秋不作吾道自若天下后世莫见继绝之功,奈何仲尼所遇之天,非武周公所遇之天也。
仲尼者曰:「仲尼之于《春秋》,以匹夫微行天子之事,其殆有心焉」。
呜呼
圣人之心,天也。
天生仲尼,上不君之为文武,下不臣之为周公眇然而为万世仁义礼乐宗主,《春秋此时不作何时可作邪?
前圣之业此时不存何时而可存邪?
盖自世变日下圣人不作道统失其传而事业不见天下后世
大舜有苗之征,采薇之役,周公东征之师,此事业之见于征伐者也,今存乎否乎?
彼郑人伐卫,人伐杞,何为者乎?
是以书之,以示征伐之道废。
夏禹涂山之朝,商汤景亳之命,周武孟津之会,事业之寓于礼乐者也,今存乎否乎?
彼齐会葵丘盟河阳何为者乎?
是以书之,以见礼乐之道缺。
田赋以改法,税亩以益征,非前圣之规也,书之以存贡、助、彻之良制。
夫人大庙,跻僖公闵公之上,非前圣之典也,书之以存明人伦之大经
未尝汤文武周公之事,而前数圣人之业自尔存,亦何所容其心哉!
向也纲常湮斁,今因《春秋》而明;
向也法度废坏,今赖《春秋而立
是道既绝而复续,是业既亡而复存,谓非圣人之功,可乎?
吁!
前数圣人事业,固因世变存亡,而仲尼岂求以强存之邪!
始乎获麟,终乎获麟一笔一削,天假手也,仲尼不与也。
道未坠地岂非天乎?
异时未丧斯文之叹而归之天,于此益信仲尼之作《春秋》天也,非人也。
道统绝续,非仲尼本心也;
前圣之业,至于仲尼不得不存也。
班固之言,其有见仲尼之功乎?
惜夫思而存之之说,是殆以有心圣人者耳。
虽然圣人非有心于《春秋》者也,抑亦有心于世道者邪?
何者
舜之事业莫大四放之罚;
周公事业特见之诛。
夫子匹夫也,其事业何所寓邪?
周室衰微王纲解纽天下不可一日赏罚不得已假天子之权,见之于书人书名之微。
前圣之业,寄之于载籍之间,是则夫子本心也。
使夫子无心世道,则乱臣贼子何为而惧乎?
然则前圣之业,至《春秋》而复存,而《春秋》之法所以常存者,庸非后圣维持之功乎!
故曰:前圣后圣,其揆一也。
谨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