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灵宪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
先准之于浑体,是谓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
乃建乃稽,斯经天常。
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
曰: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
如是永久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
道根既建,自无生有。
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
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
气体未可得而形,其迟速未可得而纪也。
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
道干既育,万物成体
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
天成于外,地定于内。
天体于阳,故圆以动;
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有九位,地有九域
天有三辰,地有三形
有象可效,有形可度。
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
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经纬之。
昆仑东南,有赤县之州风雨有时寒暑有节
苟非此土,南则多暑,北则多寒,东则多风,西则多阴,故圣王不处焉。
中州含灵外制八辅
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
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
通而度之,则是浑也。
将覆其数,用重差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
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
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天有两仪,以舞道中
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
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
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
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
有验于物,则伯敢左嬴,形左缭也。
天以阳回,地以阴浮。
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
地致其静,承候施明。
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时顺至寒暑不忒,致生有节,故品物用生。
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致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
至大者莫如天,至厚者莫如地,至质者曰地而已
至多莫如水,火精为汉,汉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
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
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逌属。
紫宫皇极之居,六微五帝之庭。
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坐。
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
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
在野象物在朝象宫,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悬象著明,莫大日月
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
日者阳精之宗。
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
阳之类,其数奇
月者,阴精之宗。
积而成兽,象兔蛤焉。
阴之类,其数偶。
其后有冯焉者。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将往,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姮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蝫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水则外光水则含景
天日宣明于昼纳明于夜,如有瑕,必露其匿,人君者仰则焉。
夫月,端其形而洁其质,向日禀光。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
众星被,因水转光。
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
是谓暗虚
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日之薄地,暗其明也。
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
其中天,天地同明。
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
当夜扬光,在昼则不明也。
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
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
五星五行之精。
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
一居中央,谓之北斗
动变定占,实司王命
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宿
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经次,用告祸福则天于是见矣。
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
庶物蠢蠢,咸得系命
不然何以总而理诸!
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质而宣其明;
及其衰,神歇精斁,于是乎陨星
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地则石矣。
文耀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
周旋右回
道者,贵顺也
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
行迟觌于东,觌于东者属阳;
行速者觌于西,觌西者属阴,日与月共配合也。
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
太白晨星见昏,附于月也。
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则焉。
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
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洁、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审而察之,然后吉凶宣周,其详可尽(《续汉·天文志上》注。《开元占经》一,又五,又六十四。《左传序》正义又桓三年正义。《史记·天官书正义。《隋书·天文志上》。《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九,又一百五十,又一百五十六。《艺文类聚》一,又九十五。《初学记》八。《御览》一,又二,又四,又七,又一百五十七,又八百六十九。《广韵》二十四《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