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遗书子胤 东汉 · 赵咨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至数
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晦明死生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为戚
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
既已消仆,还合粪土
土为弃物岂有性情,而欲制其厚薄,调其燥湿邪?
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易》曰:「古之葬者,衣以薪,藏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造,自黄帝始。
爰自陶唐,逮于虞、夏犹尚简朴,或瓦或木,及至殷人,而有加焉,周室因之,制兼二代
复重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复含敛之礼,殡葬宅兆之期,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品物碎而难备。
然而秩爵异级,贵贱殊等
以下,其典稍乖。
至于战国渐至颓陵法度衰毁,上下僭杂
终使晋侯请隧,秦伯殉葬陈大夫设参门之木,宋司马石椁之奢。
爰暨暴秦,违道废德,灭三代之制,兴淫邪之法,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穸
生民以来,厚终之敝,未有若此者。
虽有仲尼重明周礼墨子勉以古道,犹不能御也。
是以华夏之士,争相陵尚,违礼之本,事礼之末,务礼之华,弃礼之实,单家竭财,以相营赴。
废事生而营终亡,替所养而为厚葬,岂云圣人制礼之意乎?
记曰:「丧虽有礼,哀为主矣」。
又曰:「丧,与其易也宁戚」。
今则不然,并棺合椁,以为孝恺丰赀重襚,以昭恻隐,吾所不取也。
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岂有匹配之会,守常之所乎?
圣主明王,其犹若斯况于品庶,礼所不及
古人时同即会,时乖则别,动静应礼临事合宜
王孙裸葬,墨夷露骸,皆达于性理,贵于速变。
梁伯鸾父没,卷席而葬身亡不反其尸。
彼数子岂薄至亲之恩,亡忠孝之道邪?
况我鄙暗,不德不敏薄意内昭,志有所慕,上同古人,下不为咎。
果必行之,勿生疑异。
尔等目厌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
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土坟,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
于戏小子,其勉之哉,吾蔑复有言(《后汉·赵咨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