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置《大钧》乐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臣闻德盛而化隆者,则乐舞足以象其形容音声足以发其歌咏
故荐之郊庙,而鬼神享其和;
用之朝廷,则君臣乐其度。
使四海之内,遍知至德之盛,而光辉日新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殷荐上帝,以配祖考,盖当其时而制之矣。
周之末世上去唐、虞几二千年,《韶》、《箾》、《南》、《龠》、《武》、《象》之乐,风声遗烈,皆可得而论也。
由斯言之,礼乐之事,弗可以已。
今请太祖武皇帝乐,宜曰《武始之乐》。
武,神武也。
武,又迹也。
神武之始,又王迹所起也。
高祖文皇帝乐,宜曰《咸熙之舞》。
咸,皆也。
熙,兴也。
言应受命之运,天下由之皆兴也。
至于群臣述德论功建定烈祖之称,而未制乐舞非所昭德纪功
夫歌以咏德,舞以象事
于文,文武为斌,兼秉文武圣德所以章明也。
臣等谨制乐舞名《章斌之舞》。
昔《箫韶九奏,亲于虞帝之庭,《武》、《象》、《大武》,亦振于文、武之阼。
特以显其德教,著其成功天下被服光辉,习咏其风声者也。
汉高祖文帝各逮其时,而为《武德》、《四时》之舞,上考前代制作之宜,以当今成业之美,播扬弘烈,莫盛于《章斌》焉。
乐志》曰:「钟磬干戚所以先王之庙,又所以献酬酳酢也。
宗庙之中,君臣莫不致敬
族长之中,长幼无不从和」。
仲尼宾牟贾之问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传》云:「鲁有禘乐宾祭用之」。
此皆祭礼大享通用盛乐明文也。
今有事于天地宗庙,则此三舞宜并以为荐享,乃临朝大享,亦宜舞之。
然后合古制事训民之道,关于万世,其义益明
又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钓之乐》。
钓,平也。
大魏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于名为美,于义为当(《宋书·乐志一》。太和初公卿奏。又《通典》一百四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