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笃终 西晋 · 皇甫谧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一
玄晏先生以为存亡天地定制人理必至也。
故礼六十而制寿至于九十,各有等差,防终以素,岂流俗多忌者哉!
吾年虽未制寿,然婴疢弥纪,仍遭丧难,神气损劣,困顿数矣
常惧夭陨不期,虑终无素。
是以略陈至怀。
夫人之所贪者,生也;
所恶者,死也。
虽贪,不得越期;
虽恶,不可逃遁
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
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是以不存体,则与气升降
不久寄,与地合形
形神不隔天地之性也;
尸与土并,反真之理也。
今生不能七尺之躯,死何故一棺之土
然则衣衾所以秽尸,棺椁所以隔真,故桓司马石椁不如速朽
季孙玙璠比之暴骸
文公厚葬,《春秋以为华元不臣
杨王孙亲土,《汉书以为贤于秦始皇
如令魂必有知,则人鬼异制黄泉之亲,死多于生,必将备其器物,用待亡者
今若以存况终,非即灵之意也。
如其无知,则空夺生用,损之无益,而启奸心,是招露形之祸,增亡者之毒也。
夫葬者,藏也;
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
大为棺椁,备赠存物无异埋金路隅而书表于上也。
虽甚愚之人,必将笑之。
丰财厚葬以启奸心,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
焚如之形,不痛于是
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
张释之曰:「使其中有欲,虽固南山犹有隙;
使其中无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斯言达矣,吾之师也。
夫赠终加厚,非厚死也,生者自为也。
遂生意于无益弃死者之所属知者所不行也。
《易》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是以死得归真,亡不损生
故吾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不设棺椁不加缠敛,不修沐浴不造新服,殡唅之物,一皆绝之。
吾本欲露形入坑,以身亲土,或恐人情染俗来久,顿革理难,今故觕粗为之制。
奢不石椁,俭不露形
气绝之后,便即时服,幅巾故衣,以蘧蒢裹尸,麻约二头,置尸床上
不毛之地,穿坑深十尺,长一丈五尺,广六尺,坑讫,举床就坑,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
蘧蒢之外,便以亲土
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无种树木削除,使生迹无处,自求不知
不见可欲,则奸不生心终始怵惕千载虑患形骸后土同体魂爽元气合灵真笃爱之至也。
亡有前后不得移祔。
祔葬自周公来,非古制也。
舜葬苍梧二妃不从以为一定何必周礼
无问师工无信卜筮,无拘俗言,无张神坐,无十五日朝夕上食
礼不墓祭,但月朔于家设席以祭,百日而止。
临必昏明不得以夜。
制服常居不得墓次
夫古不崇墓,智也。
之封树,愚也。
若不从此,是戮尸地下,死而重伤
魂而有灵,则冤悲没世,长为恨鬼。
王孙之子可以为诫
死誓难违,幸无改焉(《晋书·皇甫谧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