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放光光赞略解序 前秦 · 释道安
 出处:全晋文
放光光赞,同本异译耳。
其本俱出于阗国持来,其年相去无几
光赞于阗沙门多罗以泰康七年赍来,护公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之。
放光分如檀以泰康三年于阗为师送至洛阳,到元康元年五月得出耳。
光赞来四年,后光赞出九年也。
放光于阗沙门无义罗执梵、竺叔为译,言少事约,删削复重事事显炳,焕然易观也,而从约必有所遗,于天竺辞及腾每大简焉。
光赞,护公执梵本,聂承远笔受,言准天竺,事不加饰,悉则悉矣,而辞质胜文也。
至事首,辄多不便,诸反覆相明又不显约也。
其所出,事周密耳,互相补益,所悟实多,恨其寝逸凉土九十一年,几至泯灭,乃达此邦也。
斯经既残不具并,放光寻出,大行华京息心居士翕然传焉。
中山和上遣人仓垣断绢写之,持还中山中山王及众僧城南四十里幢幡迎经,其行世如是
是故光赞人无知者,昔在赵魏并得第一品,知有兹经而求之不得
至此,会慧常、进行、慧辩等将如天竺路经凉州,写而因焉。
展转秦雍,以晋泰元元年五月二十四日乃达襄阳
寻之玩之,欣有所益,辄记其所长,为略解如左。
般若波罗蜜者,成无上正真道之根也。
正者等也,不二入也。
等道三义焉:法身也、如也、真际也。
故其为经也,以如为首,以法身为宗也。
如者,尔也,本末等尔,无能不尔也。
佛之兴灭绵绵常存悠然无寄,故曰如也。
法身者,一也,常净也,有无均净,未始有名,故于戒则无戒无犯,在定则无定无乱,处智则无智无愚,泯尔都忘,二三尽息,皎然不缁,故曰净也,常道也。
真际者,无所著也,泊然不动,湛尔玄齐,无为也,无不为也,万法有为而此渊默,故曰无所有者,是法之真也。
由是其经万行两废,触章辄无也。
何者
痴则无往而非徼,终日尽物也,故为八万四千尘垢门也;
慧则无往而非妙,终日言尽道也,故为八万四千度无极也,所谓大净万行正,正而不害妙乎大也
凡论般若,推诸病之疆服者,理辙者也;
寻众药之封域者,断迹者也。
高谈辙迹者,失其所指南也。
其所指南,若假号章之不住五通品之不贡高,是其涉百辟不失午者也。
精理辙迹,又思存其所指,则始可与言智已矣
何者
五阴至萨云若则是菩萨来往所现法慧,可道之道也。
一相无相则是菩萨来往所现真慧,明乎常道也。
可道,故后章或曰世俗或曰说己也。
常道,则或曰无为或曰复说也。
此两者同谓之智而不可相无也。
斯乃转法轮之目要,般若波罗蜜常例(《释藏迹》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