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 东晋 · 竺法汰
 出处:全晋文
拘夷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像,与寺无异
有寺名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温宿王蓝(七十僧。)
四寺佛图舌弥所统,寺僧三月一易床坐,或易蓝者,未满五腊一宿不得无依止。
王新僧伽蓝(九十僧,有年沙门字鸠摩罗乃才大高明大乘学,与舌弥是师徒,而舌弥阿含学也。)阿丽蓝(百八十比丘尼。)、轮若干蓝、(五十比丘尼。)阿丽跋蓝(二十尼道。),右三寺比丘尼,统依舌弥受法戒
比丘尼外国不得独立也。
三寺尼,多是葱岭东王妇女为道远集斯寺,用法自整,大有检制,亦三月一易房或易寺,出行非大尼三人不行,多持五百戒,亦无师,一宿者辄弹之。
所出比丘尼大戒本,此寺常所用者也,舌弥乃不肯令此戒来东,僧纯等求之至勤,每嗟此后出法整唯乏斯戒,末乃得之,其解色以息淫,不在冶容也,不欲以止窃,不在封藏也。
解色则无情外形,何计饰容与不饰乎?
不欲则无心珠玉何须慢藏与缄滕乎?
所谓无关不可开,无约而不可解也。
内健既尔,外又毁容粗服进退中规非法不视,非时不飧,形如朽柱,心若湿灰,斯戒之谓也,岂非圣人救人,故无弃人也哉
女人之心弱而多放,佛达其征,防之宜密,是故立戒每倍于男也。
大法流此五百余年比丘尼大戒了于其文,以此推之,外国道士亦难斯人也。
法汰顷年当世为人师,处一大域坐视令无一部僧法,推求出之,竟不能具。
吾昔得大露精比丘尼戒,而错得其药方一匣,持之自随,二十余年无人传译
近欲参出,殊非尼戒,方知不相关至于此也。
赖僧纯于拘夷国来得此戒本,令佛念昙摩侍慧常传,始得具斯一部法矣,然弘之由人不知斯人等能遵行之不耳(《释藏百》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