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诃梨跋摩传 南齐 · 释玄申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诃梨跋摩者,宋称师子铠,佛泥洹后九百年出在中天竺婆罗门子也。
若人之生也。
固亦命世而诞。
幼则神期秀拔,长则思周变通
至若世典围陀,并是阴阳奇术;
提舍高论,又亦外诰情辨。
皆经耳而究其幽,遇心而尽其妙,直以世训承习,弗为心要也。
遇见梵志,导以真轨,遂抽簪革服,为萨婆多部达摩沙明摩罗弟子
其师既器而非凡,即训以名典迦旃延所造《大阿毗昙》,乃有数千偈
而授之曰:「此论盖是众经之统例,三藏要目也。
若能专精寻究,则悟道不远」。
于是敬承钻习,功不逾月,皆精其文义,乃慨然而叹曰:「吾闻佛旨虚寂非名相所议,神澄妙绝,罕常情攸测。
故为先达之所遵崇,我亦注心归仰
如今之所禀,唯见浮繁妨情,支离害志,纷纭名相,竟无妙异
以为先圣应期适时之渐,斯则教之流,非化之源矣」。
遂乃数载之中,穷三藏之旨,考九流之源,方知五部流荡之基,迦旃启偏竞之始,纷纶遗踪,谋方百辙,由使归宗者昧其繁文,寻教者惑其殊轨
源同末异,乃将衰之征。
颓纲不振,亦弘道之忧也。
抗言五异,辩正众师,务遵洪范,当而不让
至乃敏捷锋起,苞笼群达,辩若悬河,清对无滞
于时众师雷动相视阙如
后以他日集而议曰:「此子恃明凌轹旧德,据言有本,未易可倾,迈年值此,运也如何」。
或有论者曰:「岂唯此子才明过人抑亦吾等经论易穷耳,意谓学无自足,暗则咨明,明昧之分,已自可知何为苟守偏识,不师广见邪」?
耆德曰:「相与诚复慕明情深,而忝世宗仰,于兹久矣
不能忽废旧业问道少年明矣。
何者
夫根同叶散,像数自然五部之异,有自来矣。
但常敦其素业,祗而行之。
既生属千载之末,孰能远轨正法之初哉!
且跋抽簪之始,受道吾党中参异学,已自离群
师祖不同所以五部不杂,点异之制,盖先师旧典幸可述其独见之明,以免雷同之众」。
宏才放达,广心远度,虽众诮交喧,傲然容豫,深体忘怀,明游常趣,神用闲邃择木改步
时有僧祇部僧住巴连弗邑,并遵奉大乘云是五部之本,久闻才超群彦,为众师所忌,相与慨然,要以同止。
遂乃研心方等锐意九部采访微言搜简幽旨
于是博弘百家众流之谈,以检经奥通塞之辩,澄汰五部商略异端考核迦旃延,斥其偏谬,除繁弃末,慕存归本,造《迷明论》,厥号《成实》,崇附三藏,准列四真大明荃极,为二百二品。
志在会宗,先隆遗轨,庶废乖竞,共遵通济
斯论既宣,渊懿向萃,旬日之间,倾震摩竭
于时天竺有外论师云是优楼祛弟子明鉴纵达,每述讥正之辩,历国命训,莫能制者。
华氏崇敬三宝,将阻其信情,又欲振名殊方,遂杖策恒南,直至摩竭
王闻不悦,即宣募境内,有能辩之者,当奉为国师
阖境豪彦,皆惮其高名,咸曰:「才非跋,孰堪斯举」。
王闻甚悦,即敕奉迎
既至,王便请升论堂,令与外道决其两正。
于时外道志气干云,乃傲然而咏曰:「吾大宗楼迦伟籍世师
繁文则六谛同贯简旨则知异于神。
神为知王,唯断为宗,敢有抗者,斩首谢焉」。
宏才邈世,睹之杪然,神期凌霄,容无改颜
慨然对曰:「异哉子之谈也。
所以跨游殊方将欲崇其神而长其知也。
又以断为宗,而自诬其旨。
无知乎?
神可亡乎?
神既非知,为神知,知知神乎
神知知,知神者谁?
知若知神,知亦神乎」?
外道乃退自疑曰:「理必若断,我无知矣。
知若知神,神非宗矣」。
于是沈惟谢屈,心形俱伏。
王及臣民庆快非恒,即与率土,奉为国师
王乃谴其旧众。
昔忌名贤,本众相视怀愧阙然,咸共追逊,固请旧居
王又曰:「夫制邪归正,其德宏矣。
但弘教之贤,业尚殊背,乖迕遗荃,浊乱像轨,请以检一,令谬昧钦明」。
王即宣告号为像教大宗
由使八方论士,渊异之徒,感思旧决,明契而萃。
绝伦之才,超群之辩,每欲师圣附经,藉同黜异,遂博举三藏开塞之途,大壮五部乖竞之路,难其所执,释其所难,明辩恢廓苞罗众说理乱叩机,神王若无。
于是群方名杰,莫能异见,咸废殊谋,受道真轨。
淳化之而隆,邪霭以之再骞。
非夫神契实津,道参冲旨,孰能荡定群异,令废我求通者哉。
所以粗述始末,垂诸好事云尔(《释藏》百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