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羊皮回事(《通典》作「羌皮」) 北魏 · 元雍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九
州处张回,专引盗律,检回所犯,本非和掠,保证明然,去盗远矣。
今引以盗律之条,处以和掠之罪,原情究律,实为乖当。
如臣钧之议,知买掠良人者,本无罪文
何以言之?
群盗强盗无首从皆同,和掠之罪,故应不异
明此自无正条,引类以结罪。
臣鸿以转卖流漂,罪与掠等,可谓罪人斯得。
案《贼律》云:「谋杀人而发觉者流从者五岁刑;
已伤及杀而还苏者死,从者流;
已杀者斩,从而加功者死,不加者流」。
详沉贱之与身死,流漂之与腐骨一存一亡为害孰甚?
然贼律杀人,有首从之科,盗人卖买,无唱和差等
谋杀之与和掠,同是良人,应为准例
所以不引杀人减之,降从强盗一科
纵令谋杀之与强盗,俱得为例,而以从轻。
义安在?
又云:「知人掠盗之物而故买者,以随从论」。
此明禁暴掠之原,遏奸盗之本,非谓买之于亲尊之手,而同之于盗掠之刑。
窃谓五服相卖,俱是良人所以有差等之罪者,明去掠盗理远,故从亲为差级,尊卑轻重
依律:「诸共犯罪者,皆以发意为首」。
卖买之元有由,魁未之坐宜定。
羊皮不云卖,则回无买心,则羊皮元首,张回从坐
首有沾刑之科,从有极默之戾,推之宪律法刑无据
买者之罪,宜各从卖者之坐。
又详臣鸿之议,有从他亲属买得良人,而复真卖,不语后人由状者,处同掠罪。
既一为婢,卖与不卖,俱非良人
何必以不卖为可原,转卖为难恕。
张回之愆,宜鞭一百。
卖子葬亲,孝诚可美,而表赏之议未闻,刑罚之科已降
恐非敦风厉俗,以德导民之谓。
请免羊皮之罪,公酬卖直(《魏书·刑罚志》、《通典》一百六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