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淮南不宜留戍 北魏 · 高闾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
南土乱亡,僭主屡易,陛下命将亲征威陵江左望风慕化克拔数城,施恩布德,携民襁负可谓泽流边方威惠普著矣。
然元非大举军兴后时,本为迎降戎卒实少。
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攻之」。
所率既寡,东西悬阔难以并称
伏承欲留戍淮南招抚新附
世祖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班师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辟一廛
夫岂无人,以大镇未平不可小故也。
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
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寿阳盱眙淮阴淮南源本也,三镇不克其一,而留兵守郡,不可自全明矣。
既逼敌之大镇,隔深淮之险,少置兵不足以自固,多留众粮运难可充。
又欲脩渠通漕,路必由于泗口,溯淮而上,须经角城
淮阴大镇舟船素畜,敌因先积之资,以拒始行之路。
元戎旋旆兵士挫怯,夏雨水长,救援实难。
忠勇虽奋,事不可济。
淮阴东接山阳南通江表,兼近江都海西之资,西有盱眙寿阳之镇。
安土乐本人之常情若必留戍,军还之后,恐为敌擒。
何者
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
彭城之役,既克其城,戍镇已定,而思叛外向者,犹过数方。
角城蕞尔,处在淮北,去淮阳十八里,五固之役,攻围历时,卒不能克。
以今比昔,事兼数倍。
今以向热,水雨方降,兵刃既交,难以恩恤
降附之民及诸守令,亦可徙置淮北
如其不然进兵临淮速度士卒班师还京。
太武成规,营皇居伊洛
畜力待敌衅,布德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镇。
自效可期;
天安之捷,指辰不远(《魏书·高闾传》。高祖钟离未克,将于淮南修收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玺书具论其状。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