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文中子世家 隋末唐初 · 杜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文中子王氏讳通
字仲淹其先徵君霸。
絜身不仕高尚镇天下
十八代祖殷。仕云中太守
贤良称。肇家于祁。
春秋周易训授乡里。为子孙资
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
春秋义统。公府不就
九代祖宇。仕悯怀之难。
东迁焉。宇生罕。
罕生秀。皆以文学显。
秀生二子。长曰元谟。
次曰元则。元谟以武略升。
元则儒术进。元则字彦法
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太仆国子博士
以兄用武进。常叹曰。
先君所宝者礼乐先师不学军旅
何为哉。遂究心道德
博考经籍以为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
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也不可坠。
江左号为王先生。受其道者王先生业。
于是始称儒门世济美矣
先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仕太和中并州刺史
创家临河汾。惟曰晋阳穆公
穆公生同州刺史彦。惟曰同州府
济州刺史杰。惟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铜川府君讳隆
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
识远悟。非礼不动。
先生之业。所在教授
门徒千馀人隋开皇初
国子博士待诏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
方以恭俭定天下天子常从容谓府君曰。
何如主也。府君曰。
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虽负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
何以教朕。府君承诏
兴衰要论七篇。每奏。
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始求出。补乐昌
寻转猗氏。后迁铜川
所在著称吏人敬爱
秩满退归。遂不仕
开皇四年文中子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
献兆于安康献公。公愀然作色曰。
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也。
是孙也。必能天下之志。
而道不行。天所命也。
遂名之曰开皇九年
江东始平铜川府君叹曰。
吾视王道未有叙也。
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于侧。
十岁矣。有忧色
铜川府君曰。小子
汝知之乎。文中子曰。
尝闻之夫子曰。古之为邦
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百年
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
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百年
九州无定主也。夫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夫子之叹。
忧皇纲之不振生人劳于聚敛
天下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
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正月
铜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
天子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巳来。斯废久矣
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
而后集。文中子曰。
请从此行。于是始有四方之志矣。
受书春秋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琠。
问礼河东子明正乐北平霍汲。
三易之义于族父仲华解衣六岁
精志如此仁寿三年
文中子盖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
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
王霸之略。稽之于今
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掌上矣。
大悦曰。得生几晚矣。
天以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
公卿不悦。时文帝方有萧墙之衅。
文中子知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歌曰。我思国家兮。
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
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
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
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
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
劳身西飞文帝闻而伤之。
再徵之。不至
四年文帝崩。大业元年一徵。
不至。辞以疾。
所亲曰。我周人也。
家本于祁。永嘉之乱
东迁焉。高祖穆公
始仕于魏。魏周之际。
大功生人天子锡之地。
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
于兹四代矣。兹土也。
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遗风焉。
先君所怀也。且有先人敝庐在焉。
家本俭约茅檐土阶
蕞如也。以避风雨
道之不行。则知之矣。
舍此欲安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
定居万春乡之甘泽里。乃续诗书
礼乐。修元经
易道。盖有事于述者九年
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王佐之道焉。
往来受业不可胜数。盖将千馀人
故隋道衰。而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之閒。
雍雍如也。大业十年
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
不至。十三年。
江都难作。而文中子有疾
薛收而谓之曰。吾梦颜子孔子之命而登吾阶。
坐于牖下北面援琴而歌曰。
礼乐既正。诗书既成
赞明易道聿修元经
归休何必永厥龄。此殆夫子使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盖寝疾七日而终。
门人薛收姚义等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
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礼云。男生有字。
昭德也。死有谥。
易名也。夫子当天下乱。
昭王不兴。莫能宗之。
故退而删诗书。正礼乐
元经。缵易道
圣人大旨明矣。天下能事毕矣。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易曰。黄裳元吉
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
盖礼论二十五篇。列为十卷
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
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
并未及行于时。遭代丧乱
盗贼奔突先夫用藏其书于竹笥
扶老携幼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焉。大唐武德四年
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于故居
复以书授于其弟凝。文中子二子
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