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山封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崇高光显珍宝
具物以厚其亲。然审而言之。
高坟厚陇。珍物毕备
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
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
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
以定之耳。昔汉成帝延昌二陵
制度甚厚。功费甚多
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
皆合事理。其略曰。
孝文霸陵悽怆悲怀
顾谓偫臣曰。嗟乎
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閒。
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
使其中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
使其中可欲。虽无石椁
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
国家废兴释之所言。
无穷计也。孝文寤焉。
遂以薄葬。又汉氏之法。
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
一分山陵武帝历年长久
比葬。陵中不复容物
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
其后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
茂陵取物。犹不能尽。
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
无谓也。魏文帝首阳为寿陵。
终制。其略曰。
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
无封无树。无立寝殿园邑
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足以朽肉。
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
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
一以瓦器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
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镂
骸骨并尽。岂不重痛哉。
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地下
死而重死不忠不孝
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以为永制藏之宗庙
魏文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巳。
不敢有言伏见圣德高远
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
同为奢泰。舍殷周之节俭
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邱陇如此
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
万代之后。人但见高坟大冢。
岂谓无金玉也。臣之愚计
以为汉之霸陵。既因山势
虽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之所卜。地势即平。
不可不起。宜依白武通所陈周制
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
事事减少。事竟之日。
刻石于陵侧。明邱封大小高下之式。
明器所须。皆以瓦木
合于礼文。一不得用金铜铁
使后代子孙。并皆遵奉
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
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巳依霸陵
今为坟陇。又以长陵为法
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
长久之虑。臣之赤心
唯愿万岁之后神道常安
陛下之孝名。扬于无穷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