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瑜伽师地论新译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原夫三才成位。爰彰开辟之端。
六羽为居。犹昧尊卑之序。
讯馀轨于襄陆。沦胥靡徵。
陈迹怀英寂寥无纪。
暨乎黄轩振武元顼疏功。
帝道盛于唐虞王业著于殷夏。
葳蕤玉册照耀金图
茂范曾芬。详诸历选
然则基神袭圣衍庆摛和。
三代孤标。掩百王迥秀
大唐皇帝无得而称矣。断鳌初载
万有于是宅心飞龙在辰。
六幽于是仰德。偃洪流而恢地络
清气而辑天维。散服韬戈
无为之道。移浇反朴
不言之化。悠悠庶类
叶梦于华胥蠢蠢怀生
遂性仁寿大礼大乐
包曲台而掩宣榭宏谟宏典。
璧水而藻环林瑞露祯云。
紫空而表贶。祥鳞庆翼。
丹禁而呈符。岁精所记之洲。
咸为疆场。暄谷所谈之县。
并入提封。广辟辕宫。
文轨殊俗。还开姬奕。
正朔王会大业成矣。
大化清矣于是游于羽陵
寓情延阁。总万箧于天纵
一贯生知洞照神襟
深穷性道俯同小技。
则绚发三辰。降习微毫。
则妙逾八体。居域中大宝
毕天下之能事虽则甲夜观书
见称优洽华旦成曲。
独擅风猷。仰校鸿徽
岂可同年而语矣。有元奘法师者。
昭彰辩慧。蹑身毒高踪
生禀神奇。嗣摩腾之芳轨。
爰初束发即事抽簪
迥出盖缠。深悟空假。
研求四谛。嗟谬旨于真宗
钻仰一乘。鉴讹文实相
遂乃发宏誓愿。起大悲心
思拯迷途。亲寻正教
幸属时康道泰远安迩肃。
裂裳裹足直趋迦维
皇泽遐方。徵释教于前域。
葱岭之外。犹跬步而忘远。
竹园之左。譬亲受而何殊。
访道周游。十有七载。
经途所亘。百有馀国。
异方之语。资一音而并贯。
未译之经。罄五财而毕写。
若诵若阅。喻青莲受持
半句半颂。随白马而俱反。
贞观十九年。持如来舍利一百五十粒。
佛像七躯。三藏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还至长安奉敕于宏福寺安置
所司供给。召诸名僧二十一人学通内外者。
共译持来三藏梵本至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
肇译瑜伽师地论。论梵本四万颂。
颂三十二言。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义
三藏法师敬执梵文。译为唐语。
宏福寺沙门灵会灵隽智开和仁会昌沙门宏度瑶台沙门道卓大总持寺沙门道观禅寺沙门明觉承义笔受。宏福寺沙门宏谟梵语
总持寺沙门宏应正字。大总持寺沙门道宏实际寺沙门玉宝昌寺沙门法祥罗汉寺沙门慧贵宏福寺沙门文备蒲州栖岩寺沙门廓州讲寺沙门道深详證大义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凡十卷普光寺沙门道智受旨缀文
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凡十卷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受旨缀文
声闻地初瑜伽种性地尽第二瑜伽凡九卷元法寺沙门元赜受旨缀文
声闻第三瑜伽处尽独觉凡五卷汴州真谛沙门元忠受旨缀文
菩萨地有馀依地无馀依地凡十六卷简州福众寺沙门靖迈受旨缀文
决择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缀文
摄异门分摄择分凡四卷普光寺沙门处衡受旨證文。
摄事十六卷。宏福寺沙门明浚受旨缀文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奉诏监阅。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
总成一百卷。佛灭度后。
弥勒菩萨自睹史多天宫降于中印度阿瑜陀国。为无著菩萨所说也。
斯固法门极地。该三藏遗文
如来后心。畅五乘奥旨
元宗微妙不可思议
僧徒戒行圆深。道业贞固
欣承嘉召。得奉高人
各罄幽心共禀新义
功毕奏上有感宸衷
曲降殊恩。亲裁鸿序
情超系象。理绝名言
皇太子分耀黄离。缵基青陆
北摇传乐。仰金声而窃愧。
东明御辩。瞻玉裕而多惭。
九载勤经。汉储斯陋。
一朝成赋。魏两韬英。
既睹天文顶戴无已
爰抽秘藻。赞叹功德
二圣之仙词。阐三藏幽键
载扬佛日。永导津。
夏景莲华法流逾洁
春光贝叶道树增荣
俾夫圣藻长悬与天地而无极
真如广被。随尘沙不穷
凡厥含灵。知所归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