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评书药石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臣闻率土作贡。
其所有。
率身事主
其所能。
心存口忠。
无所避就
况今荡然不讳
忠臣义士
咸肆其辩。
可谓开大通之道。
陛下亦以臣知于书也。
论于书道。
是臣之职。
知而不说。
用臣何为
臣之所言。
不敢不尽
假如欲学文章
必先经籍子史。
上才者。
酌古人之意。
不录其言。
陆士衡云。
或袭故而弥新。
美其语新而意古。
其中才者。
连文两字
言以成章
将为故实
有所典据
下才者。
模榻旧文
回头易尾。
或有相呈新制
见模榻之文。
为之愧赧
其无才而好上者。
但写之而已
书道亦然
臣虽不工书。
颇知其道。
圣人不凝滞于物
万法无定。
殊途同归
神智无方妙有
用得其法而不著
至于无法
可谓得矣。
何必张索
而是规模
道本自然
谁其限约
亦犹大海
知者性分而挹之。
先哲有云。
言相攻失。
以崇于德。
上下无所不通
若面是腹非
护左忌右。
则匿恶之名。
寻声而至。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
肉多筋少为下
书亦如之。
今之书人
得肉多筋少之法。
薰莸同器
十年不分
宁知不有藏其知能
混其体法
雷同赏遇
或使之然。
至如马之群行
骥子不出其外
列施衔策
方知逸足
含识之物。
皆欲骨肉相称
神貌洽然。
筋骨不任其脂肉者。
在马为驽⿰(马合)
人为肉疾。
在书为墨猪
推其病状
未即已也。
医缓不能为之。
题署八分
则肥密可也
自此之外
皆宜萧散
恣其运动
然能之至难。
鉴之不易
精察之者
必若庖丁解牛
无全形。
折枝分理
其有一点一画
意态纵横
偃亚中间
绰有馀裕。
结字峻秀
类于生动
幽若深远
焕若神明
以不测为量者。
书之妙也。
是曰无病。
勤而行之益佳。
有方齐平
支体肥腯
布置逼仄
所不容。
棱角且形。
况复无像
神貌昏懵
气候蔑然
浓墨为华者。
书之困也。
是曰病甚。
稍须毒药以攻之。
古文篆籀
书之祖也。
都无角节
将古合道
理亦可明。
盖欲方而有规。
不失矩。
犹人之指腕。
促则如指之拳。
赊则如腕之屈。
理须裹之以皮肉
若露筋骨
是乃病也。
岂曰壮哉。
书亦须用圆转
顺其天理
若辄成棱角
是乃病也。
岂曰力哉。
良工理材。
斤斧无迹
才子叙事
潜刃其间
书能入流
含于和气
宛与理会
曲若天成
刻角耀锋。
无利除害
万事拙者易。
能者难。
童蒙书有棱角
岂谓能也。
共人相知
若始疏而终密者。
大同
始密而终疏者。
则大异。
小人甘以坏。
君子淡以成。
耀俗之书。
甘而易入。
乍观肥满
悦心开目
亦犹郑声之在听也。
又若臣之事主
小利
叙小能。
则非大材
于理无用
谄谀者必有顺情之说。
忠谠者必有逆耳之言
虽知其忠而不亲者。
以忤其意也。
虽知其谄而不忍疏者。
以会于情也。
明王圣主
则能覆思审察
循古言。
亲近忠良
增益明圣
是以远大无以浅近取。
棱角者。
也之弊薄也。
脂肉者。
书之滓秽也。
婆斯疾弊。
须访良医
自非涤荡心胸
除其烦愦
古人妙迹
用思沈郁
自非冥搜
不可而见。
大巧若拙
明道若昧。
泛览则混于愚智
研味则骇于心神
百灵其如前。
万像森其在瞩。
雷电兴灭
光阴纠纷
考无说而究情。
无形而得相。
随变恍惚
穷深杳冥
金山玉林
殷于其内
何奇不有
何怪不储。
无物之象。
藏之于密。
静而求之或存。
躁而索之或失。
明目谛察而不见
长策审逼而不知
岂徒倒薤悬针
偃波垂露而已哉。
是知之也。
盖粗以言诠而假于说。
若精以心了
无寄词。
心之通微
贯之而已
得之者。
心手相应
轮扁斲轮
言说不能
是以钟张二王
亦无言说
鸡鹤常鸟。
知夜知晨。
众禽莫之能及。
非蕴他智。
禀性也。
臣之愚性。
或有近于鸡鹤乎。
昔文武皇帝好书
有诏特赏虞世南
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
逸气遒拔
雅度温良
柔和绰约呈姿。
刚节则鉴绳执操
扬声腾气。
四子而已
虽人已潜灵
书方曜迹。
考能录异。
顿越数朝。
是知君臣之间。
荣辱相及也。
帝者务尊贤贵道
亦有邀虚誉自饰
声实相半
足称贤君
知道味者。
乐在其中矣。
不知者妨于观赏
百未减一。
不能割其少分耳。
厌饫生前之乐。
辜负身后之名。
使达人君子议之。
岂不惑哉。
至德
不被于今时。
闻者欣而戴之。
之君毒。
不流今日
闻者怒而怨之。
名固不可不存。
德固不可不立。
当今圣化洋溢
四海晏然
俗且还淳
书未返朴
今之书者。
背古名迹
岂有同乎。
视昔观今。
足为龟镜
可以目击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复本之谓也。
书复于本。
上则法于自然
次则归乎篆籀
其次者。
师于
夫学
不继虞褚
冗冗者哉。
草隶之作。
书断详矣。
从宋齐已后
陵夷至于梁陈
执纲者失之于上。
据耳者惑之于下。
肥钝之弊。
于斯为甚
贞观之际。
崛然又兴。
至于今。
则脂肉棱角
兼有相沿
千载书之。
季叶亦谓浇漓之极。
极则返。
阴极则阳。
必俟圣人
以通其变。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事或可应。
庸夫贤哲之功。
道或可行。
明主刍荛之议。
皆谓得于时也。
陛下宏至圣德
讲论六艺
迈踪上古
化行之风。
盛汉魏之日。
臣愿天下之事。
悉欲尽美尽善
宁以书道。
独能谢于前代乎。
大道不足崇。
若忽之。
工拙之一也。
若存之。
当年妙有
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
伏愿明敕以召之。
草泽蒙庶。
涓涓之流河海
菱艾之莸为兰杜
岂非盛事
岂不美矣
往者屈也。
来者伸也。
不尔
非今之体。
不敢来。
或有过之人。
亦不敢进
夫风者声也。
风以动之
声以化之。
天下之风。
一人之化。
若不诲示
已谓得其元珠。
瓦釜钟鸣
布鼓雷吼
至若曲情顾旨。
深知之。
不忍为也。
志士含忠抱义。
百鍊不销
人皆有死。
无所追悔
贞观之时
文臣无限
蹇蹇魏徵
文皇重之。
良史书之。
后代美之。
简兵触目而是。
择将则万不得一
固与众同者俗物
众异奇才
书亦如然。
为将之明。
必不披图讲法
明在临敌制胜
为书之妙。
不凭按本
妙在应变无方
皆能遇事从宜
决之于度内者也。
且军之兴亡
由将之明闇。
人之成败
惟师之贤愚
智不居心
不知道
不知道
无以训人
师之与将。
人之耳目
耳目不明
可知也。
是以君子其所从。
白沙在泥。
与之同黑。
狂者东走
逐者非一
京邑翼翼
四方取则
俗风且行。
国相敩。
迷游忘返
深浪何归。
仁覆子育
岂不顾念
伏愿天医降药。
醒晤昏沈。
导彼迷津
归其正道
弊风一变
古法恒流。
神而化之。
默而通之。
反掌盛行之。
别是(疑)冀夫天府之内。
圣朝妙书宛然
得千百数载已前气象
比肩
微臣所愿足矣
陛下能事毕矣。
古人有云。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虽陈愚见
宁望可□非臣所知
事出圣断
人皆欲顺已
不欲从人者。
情也。
明者能以理割之。
声利大端
贵师共有
其生也。
风猷可嘉
当代擅美
其功也。
徽烈可纪。
身后垂名
人情之何远。
语曰。
以心闻不容针。
臣谓此言之良者。
理国道一也。
一善
身之荣。
一恶
身之耻。
后代议今之书。
不足累于明时
终非有益。
伊尹以再饪干主
不专乎食。
臣以小学讽君。
岂止乎书。
臣伏岩薮久。
荣望干预求进
亦非公卿荐闻。
陛下天听低回
劳罗草泽
选材于弃木。
擢臣于翰林
策励驽骀
敢不竭力
兢惶疑命。
恐尘天听之明。
鸿飞冥冥
无患饮啄
譬如为树。
置之于野
繁柯茂叶。
其所荫。
取之于材。
梁栋轮辕
适时为用。
违亲事主
移孝于忠。
忠不竭诚
可知矣。
侍奉日近
辄有评论
隐而不言
臣之罪也。
言而不隐。
干犯天威
冀增涓尘
无可顾念
不能随众碌碌
辜负国恩
人皆取容
履危惧行于正道忘生。
区区之心。
愿垂圣察
不胜愚直之至。
故献评书药石论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