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改定乐章 唐 · 杜佑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夫音生于人心。心惨则音哀。
心舒则音和。然人心复因音之哀和。
亦感而舒惨。故韩娥曼声哀哭
一里愁悲曼声长歌
众皆喜忭。斯之谓矣。
是故哀乐喜怒敬爱六者随物感动
播于形气。叶律吕
五声。舞也者
咏歌不足。故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动其容。
象其事。而谓之乐。
也者圣人之所乐。
可以善人心焉。古之天子诸侯卿大夫
无故撤乐。士无故不去琴瑟
以平其心。以畅其志。
和气不散。邪气不干
古先哲后立乐之方也。周衰政失。
郑卫是兴。秦汉已还
古乐沦缺。世之所存
韶武而已。下不达振铎
不达讴谣。但更其名。
示不相袭知音复寡。
罕能制作而况古雅莫尚。
胡乐荐臻。其声怨思
其状迂怪。方之郑卫
又何远乎。爰自永嘉
戎羯迭乱。事有先兆
在于兹。贞观初
破阵乐。舞有发扬蹈厉之容。
歌有和易啴发之音。以表兴王盛烈
何让有周大武。岂近古相习
所能思关哉。而人间胡戎之乐。
久而未革。古者因乐以著教。
感人深。乃移风俗。
将欲闲其邪。正其颓。
惟乐而已太宗文皇帝留心雅正
厉精文教。命考隋氏所传南北之乐。
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音。
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调起居吕才音韵
协律郎张文牧考律吕。平其散滥。
为之折衷西汉以来
郊祀明堂。有夕牲迎神登歌等曲。
近代加祼地迎牲饮福酒。今夕牲祼地不用乐。
公卿摄事。又去饮福酒之乐。
周享神诸乐。多以为名。
宋以永为名。梁以雅为名。
后周亦以为名。隋氏因之。
国朝以和为名。旋宫之乐久丧
汉章帝建初三年。鲍邺始请用之。
顺帝阳嘉二年复废。累代黄钟一均
变极七音。则五钟废而不击。
反谓之哑钟孝孙始为旋宫之法。
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
至开元中。又造三和乐。
制文武舞文舞朝廷谓之九功舞
武舞朝廷谓之七德舞乐用钟磬柷敔鼓琴瑟筝竽笙箫笛篪埙錞于铙铎舞拍舂犊等。
谓之雅乐。唯郊庙九会冬至册命大礼
则辨其曲度章句而分始终之次。二十九年六月
太常东封太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豫和六变
以降天神顺和八变
以降地祗。皇帝行用太和之乐。
其封泰山也。登歌玉币肃和之乐。
迎俎用雍和之乐。酌福饮福寿和之乐。
送文迎武用舒和之乐。亚献终献凯安之乐。
送神夹钟元和之乐。禅社首送神林钟顺和之乐。
太庙迎神永和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之舞。
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
世祖元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
太宗文武皇帝酌献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钧天之舞。
中宗孝和皇帝酌献太和之舞。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景云之舞。
彻豆用雍和之舞。送神黄钟宫永和之乐。
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
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
圣情敦礼。精祈感通
祠前累月考定音律
请编诸史册万代施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