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县学记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九
学之制。与政损益。政举则道举。道污则政污。昆山吴东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庙。庙堂之后有学室。中年兵馑荐臻。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未遑缮完。其后长民者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讲习之事。设而不备。大历九年。太原王纲以大理司直兼县令。既而释奠于庙。退而叹曰。夫化民成俗。以学为本。是而不崇。何政之为。乃谕三老主吏。整序民。饰班事。大启宇于庙垣之右。聚五经于其閒。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经学。俾为博士。于是遐迩学徒。或童或冠。不召而至。如归韨焉。公听治之暇。则往敷大猷以耸之。博考明德以翼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揭而厉之。使自趋之。故民见德而兴行。行于乡党。洽于四境。父笃其子。兄勉其弟。其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佥曰。公之设教。矫其末不堕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传曰。本立而道生。昔崔瑗有南阳文学志。王粲有荆州文学志。皆表儒训。以著不朽。遂继其流为县学记。俾来者知我邑经艺文教之所以兴。是岁龙集乙卯。公为县之明年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