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孟子荀子言性论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六
论曰。孟子曰。
人之性善荀子曰。
其善者伪也。是于圣人
一偏之论也。推而言之。
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是也
圣人言性之品亦有三。可上可下不移是也
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
文王在母不忧。在师不烦
后稷不坼不副。克岐克嶷。
之谓上智矣。齐桓公管仲辅之则理。
易牙辅之则乱。子夏出见纷华而悦。
入闻仁义而乐。之谓中人矣。
越椒之生。熊虎之状。
叔鱼之生。溪壑之心。
下愚矣。是故有生而恶者。
得称性善乎哉有生而善者。
得称性恶乎哉。故曰孟子荀卿之言。
其于圣人。皆一偏之说也。
穷理尽性。惟圣人能之。
宜乎微言绝而异端作。大义乖而偏说行。
孟子大儒也。荀卿大儒也。
岂特开异门。故持曲辩哉。
盖思有所未至。明有所不周耳。
二子之说。原其始而要其终。
其于辅教化仁义。亦殊趋一致
异派同源也。何以明之。
孟子以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性之生善。由水之趋下。
物诱于外。情动于中。
然后之恶焉。是劝人汰心源天理者也。
荀子曰。人之生不知尊亲
长习于教。然后知焉。
人之幼不知礼让。长习于教。
然后知焉。是劝人黜嗜欲善良者也。
一则举本而推末。一则自叶而流根。
故曰二子之说。殊趋一致
异派同源也。虽然
孟子之心。以人性皆如
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
以人之性皆如桀蹠则不及者斯怠矣。
书曰。唯人最灵。
记曰。人生而静。
感于物而动。则孟之言。
合经为多益故为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