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不迁庙状841年3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伏闻开成中
文宗顾问宰臣。欲褒崇宪宗功德
其时宰臣。莫能推顺美之心。
尊祖之义。臣等至愚。
窃所叹息。伏思国家受命二百二十五年矣。
列圣功德区宇广大
王化盛兴礼乐备具
过殷周远矣。而未有中兴不迁之庙
臣等所以夙夜发愤也。礼祖有功
有德祖宗
经传无闻。殷则一祖三宗
成汤始祖太甲太宗
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刘歆曰。天子七庙
有功德则宗之。所以劝帝者功德博矣。
周公无逸。举殷之三宗
以劝成王汉景帝诏曰。
孝文皇帝德厚天地利泽四海
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然后祖宗功德。施于万代
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焉。丞相申屠嘉等奏曰。
莫大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
高皇帝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天子代代祖宗之庙。又汉宣帝诏曰。
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
不服功德茂盛
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
议奏有司奏请孝武世宗
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代代献此。
则子褒崇祖宗明据也。自天宝以后
兵宿中原。强侯缔交
髋髀甚众。贡赋不入
刑政自出包荒含垢
以至于贞元。德宗惩奉天之难。
征伐之事。戎臣以不朝。
终老于外。其卒则以幕吏将校代之。
长武城王畿之内。斥逐主将
河中居股之郡。坐邀符节
韦皋备边之势。自擅灵关
李锜煮海之资。专制泽国
两河蕃镇。或仓猝易帅。
甚于奕棋。或陆梁弄兵
同于拒辙宪宗祖宗宿愤
升平典法。始命将帅
顺天行诛元年僇惠琳暨辟
季年枭元济及师道其他折简而召。
执圭请觐。献其名城
割其爱子不可遍举
岂有天下之害。不享其名。
生人之安。不受其报。
臣伏元和初迁庙之礼。而史官中宗不得中兴之君。
非我失之。自我复之。
谓之中兴汉光武晋元帝是也
臣等窃思此议。实所未尽
中宗朝自以政事多衅。权移后。
所以未得称为中兴。恐议者复以此为疑。
兴业之与隆道。事实不同
汉光武再造邦家不失旧物
晋元帝虽在江左。亦能纂绪
此乃王业中兴可谓有功矣。
殷高宗躬行大孝求贤俾乂
周宣王而后兴。衰而复盛。
此乃王道中兴可谓有德矣。
故诗云。车攻
宣王复古也。宣王内修政事
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
蒸民。美宣王任贤使能
室中兴焉。又江汉
宣王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汉书宣帝赞曰。功光祖宗
业垂后嗣可谓中兴
侔德殷宗周宣之美。若皆如汉光武晋元帝
殷宗周宣。并不得中兴矣。
臣等伏思任贤使能内修政事
平淮夷之叛。复祖宗之土。
宪宗有之。所谓隆道中兴
殷高宗周宣王汉宣帝侔德矣。臣等敢遵古典
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百代不迁之庙。上以昭陛下大孝之德。
广贻谟之训。下以表臣思古之愤。
欲报之诚。如合圣心
伏望诸司清望官四品以上尚书两省御史台礼官参议闻奏。谨录奏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