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身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自前朝李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终婴大戮。所以文种有藏弓之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原注裴頠劝废贾后华答以庶可优游卒岁)。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几。聪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掺政柄以禦怨诽者。如荷戟以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而患失矣。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近者自三公镇于旧楚。恳辞将相。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乘隙搆患。竟以失巨浪而悬肆。去灌木而撄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盖耻同种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福。斯言过矣。惟有遭逢善人。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孙。去而不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文举子玉以靖国。随会避郤子以纾乱。皆保其后矣。若小人。则祸必及之。无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之世。斯可以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