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寺僧灵佑塔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释家之法。以弟子嗣师由子。其事死送葬。礼如父母。由是籍书赞记之。常名而不姓。今通氏言释者。必祖自佛派。分诸系于七祖。各承其师之传。以为重望。而律师光范者。始为童子时。事师曰灵佑。且满岁。师与其曹为状喻之语。而律师侍侧。辄达其至。既学五年。而通经纪。年及冠。遂去发被褐。言语应引。则老缁不能对矣。大历中诏度。始成僧仪。初居吴之嘉兴空王寺。其后缁衣男女相与诵其能。于是俱使授学。更居灵光寺。遂与其徒讲赞微言百流会归之说。自吴南北郡邑。缁衣咸果受。人人自得。若濡露然。又著会释章句十五卷。贞元十六年十月某日。灭于其寺之居。僧年四十五。寿年七十四。遗言令其子弟曰。当殡我寺之居西园中。其后四年。门弟子相与成塔于其所。元和中。余游吴。弟子明辨来求铭焉。律师字楷。其家本吴人。其乡里在吴之昆山县。曾祖师利。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三百户。祖元亮。于潜令。父君卿。彭泽丞。母河东裴氏。其子与明辨之列凡六人。皆童子受学。是哀氏之仪由子也。作铭。其词曰。
唯寂之门。呜呼已矣。匪媾匪育。孰后尔已。能传其心。即继乃嗣。以图我铭。以纪万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