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朗禅师 初唐 · 释玄觉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自别已来
经今数载。
遥心眷想
时复成劳
忽奉来书
适然无虑
不委信后。
道体如何
法味资神。
故应清乐也。
玄觉粗得延时。
钦咏德音
非言可述。
承怀节操
独处幽栖
泯迹□人。
潜形山谷
亲朋绝往。
鸟兽时游
竟夜绵绵
终朝寂寂
视听都息。
心累阒然
独宿孤峰
端居树下
息繁餐道。
诚合如之。
然而正道寂寥
虽有修而难会
邪徒喧扰
乃无习而易亲。
若非解契元宗
行符真趣者。
未可幽居抱拙
自谓一生欤。
应当博问先知
服膺诚恳
执掌屈膝
整意端容
晓夜忘疲
始终虔仰。
折挫身口
蠲矜怠慢
不顾形骸
专精道者
可谓神方寸欤。
夫欲采妙探元
实非容易
决择之次。
如履轻冰
必须侧耳目而奉元音。
情尘而赏幽致
忘言宴旨。
濯累餐微。
夕惕朝询。
不滥丝发
如是乃可潜形山谷
寂虑绝偫哉。
其或心径未通。
瞩物成壅。
而欲避喧静者
尽世未有其方。
况乎郁郁长林
峨峨耸峭
鸟兽呜咽
竹森梢。
水石峥嵘
忘山则道性怡神
忘道则山形眩目
是以见道忘山者。
人间亦寂也。
见山道者
山中乃喧也。
必能了阴无我
无我谁住人间
若知阴入如空。
空聚何殊山谷
如其三毒未袪。
六尘尚扰。
身心自相矛盾
何关人山之喧寂耶。
且夫道性冲虚
万物本非其累。
真慈平等
声色非道乎。
特因见倒惑生。
遂成轮转耳。
若能了境非有。
触目无非道场
知了本无
所以不缘而照。
圆融法界
解惑何殊
含灵而辨悲。
想念明智
智生则法应
圆照离境
何以观悲。
悲智理合
通收乖生。
何以能度。
度尽生而悲大。
照穷境以智圆。
智圆则喧寂同观。
悲大则怨亲普救
如是则何假长居山谷
随处任缘哉。
况乎法法虚融
心心寂灭
本自非有。
强言无。
喧扰之可喧。
寂静之可寂。
若知物我冥一
彼此无非道场
复何徇喧杂人间
寂寞山谷
是以释动求静者
憎枷爱杻也。
离怨求亲者。
厌槛欣笼也。
若能慕寂于喧。
市廛无非宴坐
徵违纳顺
怨债由来善友矣。
如是劫夺毁辱
何曾非我本师
叫唤喧烦
无非寂灭
故知妙道无形
万象不乖其致。
真如寂灭
众响靡异其源。
迷之则见倒惑生。
悟之则违顺无地
阒寂有缘
会而能生。
峨嶷非无缘。
散而能灭。
灭既非灭。
以何灭灭。
生既非生。
以何生生
生灭既虚。
实相常住矣。
是以定水滔滔
何念尘而不洗
智灯了了
何惑雾而不祛。
乖之则六趣循环
会之则三途迥出
如是何不乘慧舟而游法海
而欲驾折轴于山谷者哉。
故知物类纭纭
其性自一。
灵源寂寂
不照而知。
实相天真
灵智非造。
人迷谓之失。
人悟谓之得。
得失在于人。
何关动静者乎。
譬夫未解乘舟
而欲怨其水曲者哉。
若能妙识元宗
虚心冥契
动静常矩。
语默恒规
寂尔有归。
恬然无间
如是乃可逍遥山谷。
放旷郊廛
游逸形仪
寂汨心腑
恬淡息于内。
萧散扬于外。
其身兮若拘。
其心兮若泰。
现形容于寰宇
幽灵法界
如是应机有感
适然无准矣。
因信略此。
馀更何申。
若非志朋。
安敢轻触。
晏寂之暇。
时暂思量
予必诳言无当
看竟回充纸烬耳。
不宣
同友玄觉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