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坐忘 其五 真观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夫观者。智士之先鉴。
能人之善察。究傥来祸福
动静吉凶。得见机前。
因之造适。深祈卫定。
功务全生。自始之末。
无遗累。理不违此。
故谓之真观。然则一餐一寝
居为损益之源。一言一行
堪成祸福之本。虽则巧持其末。
不如拙戒其本。观本知末。
又非躁竞之情。是故收心简事。
日损有为。体静心闲
方能观见真理。故经云。
常无欲以观其妙。然于修道之身。
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
物有不可弃者。当须虚襟而受之。
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
心生烦躁。若见事为事烦燥者。
心病已动。何名安心
夫人衣食者。我之船舫
我欲渡海。事资船舫
渡海若讫。理自不留
何因未渡。先欲废船。
衣食虚幻。实不足营。
为欲出离尘幻。故求衣食
虽有营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
有事无事。心常安泰
物同求。而不同贪。
物同得。而不同积。
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
迹每同人。心常异俗
实行宗要。可力为之。
前虽断简。病有难除者。
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观染。
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
终无色事。若知色想外空
色心内妄。妄心空想
谁为色主。经云。
色者全是想耳。想悉是空。
何有色耶。又思祅妍美色
甚于狐魅狐魅惑人
令人厌患。身虽致死
不入恶道。为厌患故。
永离邪淫。祅艳惑人
令人爱著。乃至身死。
留恋弥深。为邪念故。
堕地狱。永失人道
路长乖。故经云。
今世发心夫妻。死后不得俱生人道
所以者何。为邪念故。
观色若定是美。何故鱼见深入
鸟见高飞仙人以为秽浊
贤士喻之刀斧一生之命。
七日不食。便至于死。
百年无色。翻免夭伤
故知色者非身心切要。适为性命之雠贼
何乃系恋自取销毁
若见他人为恶。心生嫌恶者。
犹如见人自杀己身引项。
承取他刃。以自害命。
自为恶。不遣代当。
何故引取他恶以为己病。
又见为恶者若可嫌。见为善者亦须恶。
何故。同障道故
苦贫者。则审观之。
谁与我贫。天地平等
覆载无私。我今贫苦
天地也。父母生子
欲令富贵。我今贫贱
非由父母。人及鬼神
自救无暇。何能有力
将贫与我。进退寻察
无所从来。乃知我业也。
知天命也。业由我造。
命由天赋业命之有。
影响之逐形声。既不可逃。
不可怨。唯有智者
因而善之。乐天知命
不觉贫之可苦。故庄子云。
业入而不可舍为自业。故贫病来入。
不可舍止。经云。
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业。
由此言之。故知真命
假物也。有何怨焉。
又如勇士逢贼。无所畏惧
挥当剑当前。偫寇皆溃。
功勋一立荣禄终身
今有贫病恼害我者。则寇贼也。
我有正心。则勇士也。
用智观察。则挥剑也。
恼累消除。则战胜也。
湛然常乐。则荣禄也。
凡有苦事。来迫我心。
不作此观。而生忧恼者。
如人逢贼。不立功勋
弃甲背军。以受逃亡之罪。
去乐就苦。何可悯焉。
病者。当观此病。
由有我身。我若无身。
无所托。故经云。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次观于心。亦无真宰
内外求觅无能受者。
所有计念。从妄心生。
枯体灰心。则万病俱泯。
若恶死者。应念我身。
是神之舍。身今老病
气力衰微。如屋朽坏
不堪居止。自须舍离
别处求安。身死神逝。
亦复如是。若恋生恶死
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
自失正业以此托生受气之际。
不感清秀。多逢浊辱。
下愚贪鄙。实此之由。
是故当生不悦。顺死无恶者。
一为生死理齐。二为后成业
贪爱万境。一爱一病
一肢有疾。犹令举体不安
而向一心万疾。身欲长生
岂可得乎。凡有爱恶
皆是妄生。积妄不除。
何以见道是故心舍诸欲。
无所有。除情正信
然后返观旧所痴爱。自生厌薄
若以合境之心观境终身不觉有恶。
将离境之心观境。方能了见是非
譬如醒人。能知醉者为恶。
如其自醉。不觉他非。
故经云。吾本弃俗
厌离人间。又云。
耳目声色。为予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老君厌世弃俗。犹见香味为怨。
嗜欲之流焉知鲍肆为臭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