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僧慧灵
仁王护国经道场念诵轨仪序 唐 · 僧慧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我皇帝圣德广运。
仁育群品。
亦既纂历。
吹大法螺。
利梵言之轻重。
警迷途之耳目。
伟矣哉。
大兴善寺大广智三藏不空与义学沙门良贲等一十四人。
开府鱼朝恩翰林学士常衮等。
去岁夏四月
于南桃园再译斯经。
至秋九月
诏资圣西明两寺各五十人。
百座敷阐。
下紫微而千官作礼。
经出内而万姓观瞻。
遂感庆云呈瑞。
嘉气浮空。
左右两阶。
威仪整肃。
幡华前引。
音乐后随。
内外咸欢。
京城共喜。
阡郭充满。
犹墙堵焉。
稽缁衣。
览青史。
自摩腾入汉。
僧会游吴。
瑞法西来。
莫兹并矣。
经云。
若未来世。
有诸国王。
建立正法。
护三宝者。
我令五方菩萨。
往护其国。
令无灾难。
又云。
五菩萨自于佛前。
发宏誓言。
我有陀罗尼。
能加持拥护。
是一切佛。
本所修行。
速疾之门。
若人得闻。
一经于耳。
所有罪障。
悉皆消灭。
况复诵习。
而令通利
佛即赞言。
若有诵时。
此陀罗尼者。
我乃十方诸佛。
悉常拥护。
诸恶鬼神。
敬之如佛。
不久当得阿耨菩提。
则知此陀罗尼。
诸字母之根底。
众瑜伽之薮泽。
兹实秘藏真诠者矣。
是以菩萨演之。
王者建之。
黎人念之。
诸佛赞之。
俾其福而广。
俾其利而大。
于斯传者。
可以见圣人之心也。
其功既妙。
利益隆深。
克念应时。
殊祥必降。
三藏译贝多之文。
良贲法师受从素。
观行印持其道场。
念诵仪修为五门。
第以位次。
一一昭著。
庶无懵焉。
凡我道俗。
将保厥躬。
同崇出世之因。
共践菩提之路。
仁寿域者。
何莫由斯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