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达奚珣盛唐 ? — 758
太常观乐器赋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动天地。
感鬼神。节风雅。
导人伦。乐假器而成用。
器以乐而见珍。或采孤筱于邹鲁。
或收浮磬泗滨。或断彼金石。
或制自陶钧。被诸大道。
辉光日新。逮乎上皇云谢。
战国相灭。雄杀气于五兵。
崩礼容于八列。大乐之器。
斯焉是缺。剥极则贲。
天临我皇。化东户而咸若。
歌南风而有光。观奋豫而崇上帝。
舞干戚而柔大荒。乐器成列。
盈乎太常。客有睹而骇者曰。
国之盛事。殚所未识。
雅象纯殷。丛光翕赩。
树羽纷纚。崇牙崱屴。
玉管清通。瑶琴古色。
朱丝疏越之制。雷鼓灵鼍之饰。
青笳閟列于军容。画角融怡于武力。
故能顿应朄。张柷敔。
猛兽赫怒而擎钟。金人嵌岩以负簴。
鸾笙在目。疑髣髴于周王
凤箫可吹。纷肸蚃于嬴女
况复天球曜逸。金锐蒙鸿。
大籥清警。虚籁生风。
齐竽滥吹。壮秦缶之争雄。
稽尔既倬。猗欤载丰。
匪天子之明德。孰以成其众美。
总四夷而徵妙。越六代而高视。
思其铿锽嘈囋。清畅逶迤。
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亏。
穷高远而测深厚。故乃尽美而在斯。
华山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太华之山。削成四面。方直者五千馀仞。盖岳之雄也。往因行迈。望之不及。今来何幸。作尉于兹。因而赋之。以歌厥美。
华山维岳。
偫岳之雄。
天开厥状。
神致其功。
昔与襄山
连冈不绝。
河水长注。
横流曲折。
神元再造。
拓崖而两分。
仙掌常存。
倚天而回列。
其后多历年所。
至于夏王
穷地络。
正乾纲。
绿甲之功既就。
元圭之业有光。
定我祀典。
因为旧章。
同夫三事。
伟哉煌煌。
徒观其倚伏而起。
削成而峻。
作秦塞之高标。
豫州之巨镇。
其南接楚。
其北临晋
嵚乎数都之间。
岂惟直上者五千馀仞。
远疑将适。
近若将腾。
氤氲绿润。
霮䨴青凝。
发地壁立。
连天石棱。
披重霄而自致。
与元气而相陵。
旁望偫山兮尽为幽侧。
犹夫南面兮用资峻极。
巍巍乎掩夏云之奇峰。
苍苍然合秋天之正色。
近压关辅
载枢京国
此其所以为岳者也。
若乃人寰不远。
胜气常清。
石含古色。
泉落秋声。
悬岩蔽亏。
谓乾坤之阖辟。
洞壑幽邃。
汎雷雨之满盈。
恍恍乎又似龙虎潜伏。
鬼神含精。
伊彼崇林。
望之尽目。
参灏气而森秀。
断山之遥矗。
仙草殊品。
灵花异族。
不以无人而不芳。
香风洒乎函谷
皆负灵造。
是润是黩。
具物灵繁。
故难详鞫。
萧条世俗。
髣髴神仙。
玉女明祠。
星坛尚在。
羊公旧室。
石榻常穿。
雾雨迷处。
云台巍然。
则知大象所存。
何有于古。
列真攸萃。
宁独于先。
国家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人神不扰。
方岳定位。
森森象设之若生。
憺憺威棱而可畏。
宗伯制礼。
巫咸视事。
杀气每登。
骍刚必备。
盖所谓敬而无黩。
厉夫精意。
此则邦之礼物也。
受命如响。
依人而荣。
攸歆盛德。
载答嘉生。
不𠌤旬时。
作为云雨。
白浆既挹。
黄玉斯睹。
隤止如山。
永康中土。
此则神之叶赞也。
揔被山岳。
非无壮丽。
或隐峰于偫岭。
或结根于荒裔。
空闻象外之谈。
何贵人间之世。
而我直两都之大道。
当三条之正中。
偏近日月。
高谢纷濛。
通天之气。
成天之功。
銮辂常幸。
声明有融。
能事无爽。
扬言莫穷。
举天下而争长。
故难可而比崇。
剑赋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代有剑兮。物之至珍。
精钢百鍊。处匣千春。
含光匿耀。守静全真。
蕴切玉之姿。咸称往岁。
呈斩蛇之锐。幸在今辰。
至如欧冶素蕴。风胡久委。
许提拔而非遥。期磨砻而在迩。
莲锷荧煌。思绿水之是投。
霜锋煜爚。谅碧天之可倚。
孰云巨阙。亦曰龙泉。
借卫身而用光眉寿。将行佩而永保流年。
俯而察。乃白光略地。
仰而观。则紫气射天。
若乃取舍从人。沈沦委质。
埋厚地之声有年。望司空之来何日。
击兕之名已彰。决云之势不失。
大哉宝剑之神用。等天地而齐毕。
丰城宝剑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剑之利者。
丰城之宝锷。
夫其始也。
赤山破。
邪溪涸。
洪炉洞融。
金景煽烁。
虽发挥于人事。
乃兆朕于天作。
尔其为状也。
锻霆电。
明秋水。
杀气森映。
光辉四起。
欧冶失律。
风胡愕视。
岂徒决浮云
绝地纪。
若斯而已矣。
尔其大运回薄。
陵谷推迁。
东南地没。
不知夫数千百年。
腾精动地。
直上冲天。
斗牛之间。
夜雄雄然。
金陵之浮王气。
宝鼎之在汾川
本知浮精粹。
刚决必备。
明而用晦者。
君子之时义。
穷而待达者。
丈夫之志事。
兼此数德。
难乎见弃。
知我者寡。
大赖张公。
每读旧书。
多兹感通。
不觉毛发尽树。
起雷息于胸中。
迨乎发蒙泉。
开秘匣。
文积幽翳。
上藏鳞甲。
磨砺毕兮见文章。
摇白日兮星煌煌。
锋棱可畏动人胆。
表里分明照眼光。
黄金装兮绿龟饰。
提携兮耿霜色。
岂辱命于洪造。
冀成能兮武力。
君其试将倚天外
不日为君清绝塞。
苟军国之用在。
岂能雌伏于一代。
秦客相剑赋(以决浮云清绝域通题为韵)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有怀其宝而未别。候以其时而自绝。
始藏用而有疑。终因人而一决。
盖时有遇否。非事有工拙。
愿一二于击辕之歌。左右以相剑之说。
于越之君。以五剑闻。
方潜神以闭匣。非有意于决云。
且切白玉其犹泥。断截蛟龙忽若彗。
泛夫以中庸之近者。恶识天下之良剑。
有客来越。其至自秦。
心以通于物理。鉴有迈于人伦。
昔也闻风而悦。今为观国之宾。
以天机之见。明利器之因。
天气得中而不易。金精顺理而无逆。
翼乎秋水之欲波。涣乎春冰之将释。
阳散阴漫。霜锷雪脊。
好勇者不能御其折冲。善说者不能离其坚白。
满谷之马。未可齐乎此价。
倾城之金。安能卖乎此客。
况非景罕匹。流星莫(阙八字)欧冶之术为优。
此名器因而有作。明至宝不得无妄。
剑非人而何识。人非剑而何相。
虽锻鍊于良工。皆等衡于哲匠。
剑之能可以相著。士之用可以剑明。
抱识者□乎牵复。藏器者以其汇征。
愿以小人之道而进。期君子之鉴惟清。
重曰。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求剑如之何。
匪相不得。纯钩之器。
秦客所识。非常人之区域。
华山述圣颂序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序曰。
悬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
我圣人之文也。
发祥储祉。
莫大乎神祇。
文之所繇兴也。
原夫天作太华。
气雄群山。
秉灵伊何。
受命如响。
自坤元之所开拓。
虞帝之所巡游。
祀典虽存。
宏图盖阙。
洞阴阳之不测。
其惟大圣欤。
于是藻翰自天。
发挥神化。
建碑于庙。
以光宠焉。
乃命朝英。
实司其事。
经始勿亟。
庶人子来。
徒观其神输坤珍。
美石次玉。
追琢之际。
厥声泠然。
磨砻之后。
其光洞纳。
树之平地。
嶷若断山
六龙盘薄纠其上。
群神罗立负其下。
艺事既毕。
宸章乃开。
窃以洪炉大造之时。
天动地嶪。
秘箓聿来之日。
风摇云起。
词义至广。
含元气而运行。
翰墨至精。
吐奎星而飞动。
刚柔相错。
神妙无方。
合而五光昭。
离而万象列。
宇宙之间粲如也。
由是发岩峦之气色。
益祠庙之风棱。
不怒而威。
有来加敬。
盖因大君之一顾也。
宠秩荣幸。
不其至哉。
初有司以法驾时巡。
路直斯地。
将选巨石。
先期底功。
天意若曰。
夫人神之主也。
严神以为人也。
今穑事未已。
工徒复兴。
人傥失业。
神将何据。
方待岁暮。
以须后图。
粤若碑版。
嶪乎刊刻。
通其变则人不倦。
节其用而财不伤。
俾夫役者。
逸于从事
天之临下。
其道有赫。
曲成万物。
何往非宜。
时厥使臣
乃昌言曰。
国之大事在祀。
神之所歆在德。
以德举事。
吾君有光。
比夫周铭弇山
存乎车辙马迹。
汉祀少室
盖欲遥舆(一作兴)轻举。
至诚逮下。
可同年而道哉。
颂声未作。
词客之过。
小人固陋。
游圣难名。
实赖文宗。
继其不逮。
敢托吕补阙向为之颂云。
对以管听凤判(乙以管听雌雄之凤而不合将罪之云中国无窍均者)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凤凰于飞。声中律吕。
雌雄是听。道在伶伦
通乎忽微。探彼幽赜。
瞻言乙也。忝迹于斯。
岂术数之未精。而饰情之有诉。
轩辕已降。岁序兹深。
推律者宁止于一家。探者无闻于绝塞。
遐求嶰谷。近舍金门。
荀勖声高。悬同此设。
京房识远。有愧其能。
既谢知音。宜从寘罪。
宴济渎序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新安主簿高侯。知名之士也。
自角巾私第。居多散逸。
不远伊迩。薄游于畿。
济源宰寇公此侯之旧也。乃昌言曰。
敝邑褊小。何以娱宾。
是用戒朋游。选休暇。
总辔出郭。顿夫济渎焉。
昔陶唐宅天。洪水方割。
夏后敷土。沈灾克清。
渎之称位。斯焉肇起。
夫其含灵厚载。托胜中州
初若争雄。截黄河而径渡。
去而有礼。揖沧海以朝宗。
均祀典于通侯。盖取诸此。
然后命舟子。为水嬉。
垂安流。窥洞穴。
烟华钓浦。彩彻金潭
表里皆明。下观鳞石。
风雨时霁。遥影(一作映)云山。
荷芰香而酒气添浓。洲渚隐而榜歌闻曲。
船移鸟下。岸静蝉鸣。
沿流溯洄。坐得桃源之趣矣。
况时当大夏。气惟溽暑。
沸海焦陵。流金烁石。
独有兹地。势隔人寰。
高树森沈。窅若无日。
修竹阴映。萧然纳清。
徘徊久之。体静心惬。
思壮士以翻景。与诸公为穷年。
不觉晴云向山。凉露沾夕。
对归骑而将散。负幽情而更多。
如何志之。诗可以兴。
游济渎记 盛唐 · 达奚珣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轵县西北数十里。
济水出焉。
稽乎旧章。
可得而道。
自河浮绿甲。
帝命元夷。
疏圳浍而正乾纲。
铲陵峦而通委输。
所谓四渎资我。
而成彼三川者。
或在幽僻。
远而见奇。
伊何足贵。
岂与夫体清淳之气。
据函夏之中。
平地开源。
分空正录
表里皆净。
似若非深。
舟楫既加。
乃知无底。
冲和自抱。
斯君子之量欤。
从此而东。
截河通汶。
不以险阻殊其势。
不以清浊汨其流。
终能独运长波。
滔滔入海。
沈潜刚克。
斯君子之量欤。
意者洞幽明。
贯天壤。
包荒万类。
出入无间。
形与化游。
复归于道。
不然。
何其异也。
虽金火交作。
变通殊制。
而浮沈之事。
亦无舍旃。
国家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以为百神授职。
则阴阳无错缪之灾。
群望聿修
水土得平均之序。
钦若稽古。
道岂虚行。
閟宫有侐。
象设如在。
流目一望。
森森动人。
觉毛发之间。
风飙四起。
然后以诸侯之礼。
礼而祀之。
至于下人。
日用藻。
吉凶悔吝。
则以情言。
且神道无方。
岂存于此。
而物类相召。
或有凭焉。
㕎溜潜通。
动植滋液。
高树直上。
百尺无枝。
虚篁下清。
四时一色。
意隔人世。
空闻鸟声。
阳浦先春。
草心方变。
㩻岸犹冷。
苔生未秾。
红晶落而天下阴。
青霭凝而众山暮。
留赏无厌。
归情坐忘。
中途载怀。
历历在眼。
庶记豪翰。
光昭厥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