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应龙南宋
虚直楼记 南宋 · 张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五
竹山谢先生名琎字公玉新安谢祺公五世孙也。
出南唐金吾诠公后。
诠自会稽迁居祁邑南乡
淳熙间先生大父裕斋谔公移居邑西,厥考朴斋升公创书舍于峰下,令五子肄业其间。
先生刻志问学,气质不凡,从游朱子之门,与信斋杨氏勉斋黄氏毅斋郑氏庸斋赵氏同游。
学行醇正,登宝庆丙戌进士,董龚州学事。
绍定己丑致仕,学者喜曰:「竹山先生归矣」。
趋谒争先。
书舍侧槛,辟小楼于后,阚千
之外,平洲带绕,长桥如虹,万瓦鳞叠,虽廛居喧嚣,一水断隔,雅有野趣。
自号竹山闲逸,日与朋旧徜徉。
顾谓予曰:「水之清矣,之清又与水称,于我心若有契然。
君其为我表之」。
予生平爱「虚直」二字,虚曰心,直曰节也。
兼内外,贯体用,君子可比德焉。
请以「虚直」名楼,何如?
盖尝读《易》,至《说卦》「《震》为苍筤」,阴一而常虚,阳一而常直。
《大传》曰:「《乾》之动也直」。
《震》则《乾》初画也。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
生生而直者阳也,静而虚者阴也。
故君子之学,以静为本,不静无以为动,不虚无以为直。
重阳闭蛰,太虚懞野,奇木参差,各归其根。
于斯时,心心相印,节节相符也已。
周子不云乎:「一则无欲,无欲则静虚而动直」。
静动,言其已生之后;
一,其未生之初乎。
先生紫阳之正传,契圣贤之要旨,心旷神怡,高节凛然,常有谦虚之意。
予以「虚直」颜先生楼,盖欲学者敬以治内,虚以应物,穷理切磋,务止至善,则先生道统有传,庶足以昭吾祁文物之懿。
后之人有与先生同志者,继先生之理学,以延道脉于无穷,则「虚直」二字,岂啻今日名楼也哉!
按:同治祁门县志》卷一一,同治十二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