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出旨令不得称圣旨诏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靖康要录》卷一六、张邦昌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予以寡陋,向迫大国之威,俾救斯民于兵火,而诸公横见推逼,不容自裁。忍死以理国事,岂其心哉!顾德弗类,实难称塞。出令之初,有司乃以「圣旨」下行。载循昧陋,殊震危衷。夫「圣」,孔子不居,则予岂敢?自今与三省、枢密院议定处分,及内外官司面承得旨事,称「面旨」;内降及批出文字,称「中旨」;遣官传谕所司,称「宣旨」。洪惟非常之变,适遭会于斯时;尚冀有永之图,讫数宁于区夏。庶几多士,共识此怀。
赦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九
宋遭阳九之阸,二帝北迁,蒙尘万里。予适以使还,强见推立。既自裁而弗获,乃忍死而救民。言念生灵,系心宸极。道路阻邮传之问,远近乖向往之诚。宜敷德音,用罄寰宇。可大赦天下(云云。)。
诸道勤王人兵,当国家危急,不能进援,京师失守,乃欲偷安,虽无诚节,亦已勤劳。宜各归本贯,别候中旨。
看详武士贡额武举解额事奏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二(第五册第四五四一页)
奉御批学制局劄子:「将分拨到五路诸科解额二分一百三十人、并州学解额八十人,充京畿等诸路武士贡额,令诸路以指挥到日,在学人数每十五人、五路每十四人贡一名」。寻取会修立到诸路武士贡额共一百六十九人,兵部具到已得朝旨:「武学依文士存留科举,三分许在学三舍生并曾经在学已除籍人取应,并于贡额内除豁;三分永充解额」。看详大观二年武举依进士三分科场,系于武举旧解额八十人内取二十四人,今来若依兵部符令,本监于见立到一百六十九人数内除豁三分,即是合取五十一人,比之前三分发解计增一倍以上,显属太优,兼亏损天下贡额,亦虑未便。今来欲于旧解额八十人数内除豁三分,以充武贡发解额。武举既已降指挥依进士例,在学武士不合取应,缘今次未有奏举人,欲依文士许入学,而不因罪犯见系退黜之人取应,仍纽分数,每一十人解一名,无人可解则阙之。武士贡额仍依所立一百六十九人之数下诸路。武举省试旧来正奏名止三十人,自大观元年已后所增多二十人,本为贡士,今来科举,于旧省试奏名额内除豁三分,充科举奏名。
乞诸州权教授在任半年以上方许荐举奏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一六(第三册第二一九五页)
诸州教授阙,许学事司选本州或本路见任有出身官权,理为在任日月,依正官法荐举。窃见其间有时暂差权,便行荐举,却致有妨荐举正官、教导终任之人。欲望今后诸路差权教授,在任实及半年以上,委是教导有方,即许依正官法施行。
欲望武贡士上等留学俟殿试奏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检会大观四年八月十三日圣旨:「贡士入等者,自今与中等并留太学,以俟殿试。其上等人遇唱名日取旨」。又准《大观重修武学令》:「诸贡士以年终集于武学,次年春试,应补上等者取旨释褐,中等俟殿试」。契勘文士上等留太学,俟殿试,欲望武士上等依文士上等已降指挥留武学,以俟殿试。
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二三。第五册第四五四二页又见同书崇儒三之三二。第三册第二二二三页
乞取崇观至今瑞应尤殊者增制旗物奏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宋史》卷一四八《仪卫志》六
太祖时,甘露降于江陵者十日,瑞麦秀于濮阳者六歧,获金鹦鹉于陇坻,得三玉兔于郓封,驯象至而五岭平,琼管族而白鹿出,皆命制为旗章陈之。望诏有司,取自崇、观至今,凡中外所上瑞应,悉掇其尤殊者增制旗物,上以丕承天贶,下以耸动民瞻。
率百官上康王劝进表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使生灵罹祸以无归,虽沟渎自经而何益?辄学周勃安刘之计,庶几程婴存赵之心。邦昌继至,伏地请死。
按:《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康王劄子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靖康要录》卷一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五
伏见谢克家自元帅府回,恭闻车驾自济州由金乡、单父径往南京。即艺祖受命之邦,嗣王朝无疆之历。天人合应,以启中兴,凡在臣民,不任抃蹈。所有合排办舆辇、仗卫、冠冕、服御、禁卫、仪物之属,百官有司,各以其职,并合发赴南京,以候册立礼毕,遂开朝廷,以出号令。臣猥以驽下,承乏宰司,当躬率百司赴行在所,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前去。庶伸翊戴之诚,以请权宜之罪。其一行事务,并已行下所属排办,欲乞差中书舍人李擢、太常少卿汪藻充勾当公事。伏取进止。
遗谢克家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既无由自裁,不食五七日,又不能死,顾岂得已哉?公能谅此心,则共安海内,以究远图之事,尚可冀也。况铨综旧职,非敢以此累公,公无以疾辞,则幸甚。
致金帅恳免征催金银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比以冒膺缛礼,愿展谢悰。虽历罄于忱辞,终未达于台听。退增感悚,岂易敷陈!载惟草昧之初,实轸阽危之虑。民志未定,顷未有以得其心,事绪实繁,念将何以息其动?前朝昨奉台令,取索金银表段,以充犒军。伏念自入城以来,讲究民间虚实,颇知罄竭,悉以倾输。嗣位之初,朝夕祗畏,戒谕官吏,罔敢弗虔。仰荷大恩,敢不论报!虽割肌体,岂足论酬!然念斯民困弊已甚,当围城窘急之久,有比屋饿莩之多,愿抚养则无资以厚其生,欲振给则乏粮以续其命。而催科正急,刎缢相寻,若阅日稍淹,则所存无几。非仁何以守位,非民何以守邦?坐观转壑之忧,不啻履冰之惧。与其跼天蹐地,莫救于黎元;孰若归命投诚,仰祈于大造。伏望察其恳迫,赐以矜容,特宽冒昧之诛,诞布蠲除之惠。则终始之德,遂全亿众于死亡;报称之心,敢惮一身之糜溃!期于没齿,以答隆恩(《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又见《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纪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知:右引作「闻」。
致金帅谢遣使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三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邦昌猥以菲才,误膺圣择,但俯临于禹甸,方瞻仰于尧云。对扬玺绂之华,激切肺肝之感。懋惟选建,实自荐论,愿趋谢以陈诚,辱赐书而赞善。情文兼厚,副以仪物之多;恩义并隆,焕乎衮冕之贵。静言荷戴,讵可名言!重念授册以还,甫迨弥旬之久。粤从请念,尚阻造前。祈深察于羁悰,庶早亲于名范。其如恳切,曷究敷陈。仰冀英聪,俯垂照鉴。今因荣禄大夫、兵部尚书、护军、广陵县开国公高庆裔等回,专奉书陈谢,不宣。谨白。
致金帅乞亲诣致谢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天会五年三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今月七日,伏奉皇帝圣旨,特降枢臣,俯加封册。退省庸陋之资,何以对扬休命?前此固当死避,终不获辞。载惟选授之初,尽出荐扬之力,寻因还使,附致感悰,愿亟拜于光仪,庶少申于谢礼。未闻台令,殊震危衷。遂遣从官,具敷勤恳,重蒙谆谕,仰识眷存。然而淹日未前,抚躬无措,恐浸成于稽缓,实深积于兢惶。伏望圣慈,早容趋赴。候承报示,径伏军门,拳拳之诚,并留面叙,不宣。谨白。
致金帅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三月十五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皇子元帅:比缘庆问,寻具谢缄,载申请命之诚,实惧渎尊之咎。重蒙矜容,特赐俞允,即祗伏于军门,方伫瞻于台表。其如吹泽,曷罄钦诚!谨奉书复闻,不宣。谨白。
致金帅乞还冯澥郭仲荀等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比膺诏册,获抚邦封。载惟草创之初,方赖臣邻之助,顾廷臣之全阙,致庶务之悉隳。徒以菲材,托于人上,何以仰承殊渥,外数多虞?若涉洪川,罔知攸济。兹冒陈于危恳,盖深恃于眷私。所冀垂矜,必蒙赐可。窃以左丞冯澥,国之老成;管军郭仲荀,众所推许。倘委职任,俾赞时雍,必能系多士之心,有以副万夫之望。此外臣僚等,或因扈从前帝,或缘差在军前,如非台意欲留之人,乞下恩慈遣还。则庸疏之质,既获助于众贤;报称之衷,敢忘怀于大惠!尚祈英鉴,俯亮愚诚。
致金帅谢还冯澥郭仲荀等及免金银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比驰柔翰,冒贡忱诚,冀还文武之官,庶俾中外之乂。载惟僭率,深负兢惶。岂意台慈,曲垂照鉴,冯澥、郭仲荀二员既蒙矜允,曹辅、谭世绩以下悉已获归。仰荷隆恩,实出望外!至于亲加训诫,俾虔臣节之修;俯念孤危,允赖臣工之助。以至金帛犒赏之数,实为军前急用之资,蒙深轸于疲羸,遂获纾于勾括。兴言肇造之本,赐以固安之图。岂唯亿姓之生灵,尽归元造;兹为万世之大惠,曷报鸿私!罄笔舌以难周,铭肝心而莫致。今差吏部侍郎王琮,恭诣帐前伸谢,仰惟英谋,俯鉴卑悃。
致金帅乞止绝再降根括金银数目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邦昌闻之先圣云:「何以守位?曰仁;何以理财?曰义」。人君之于天下,惟以百姓为本,百姓之不存,则社稷无以固其重,人君不能保其尊。又况创业造始之君,惟务施德布惠,收天下之心,然后作为事业,固其根本。由汉、唐以来,率由此道,后世子孙,终必赖之,皆百代不易之理也。邦昌材质庸缪,道义无闻,仰荷大金皇帝天造洪恩,遽令军民官吏推戴,册命畀以南王,使主斯民,以为屏翰,以事大国。方夙夜祗惧,无以报称。思临士民,坐视困苦,莫之拯救,痛伤肺腑,殒身无门。见今京都百姓,自来前皇帝朝,以根括金银数次,虽有藏匿,官吏搜索,悉皆罄尽。今又蒙元帅科降,数目浩大,难以充足,虽军前遣人搜检,亦无所得。百姓嗷嗷,忧疾饿死者日以万计,复惧根括金银数不能足。重念大金皇帝以邦昌主斯民,而从政之初,民心离散,怨谤交兴,邦昌恐以此主国必致倾仆。惟元帅慈恩洪溥,智烛高明,曲照物情,俯加矜恤,止绝再降金银数目,庶使亿兆生灵保全性命,不陷颠危。邦昌所图,窃冀其安。仰副大金皇帝建立屏藩之德,邦昌不胜哀恳惶惧之至。
致金帅乞还孙傅张叔夜秦桧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东都事略》卷一二二
披沥恳诚,仰干恩造。丐旧臣之复职,蒙英豪而遣还,已荷隆私,尚馀至悃。念抚邦之始,尤先尽节之褒,庶靖国人,以彰名教。孙傅、张叔夜、秦桧,缘请存于赵氏,遂留寘于军中。既知徇义于前朝,必能悉忠于今日。恭惟上国,方扩宏图,以忠孝而励群臣,以信谊而开鸿业。宜蒙宽贷,使获旋归,式昭圣度之仁,垂副愚衷之愿。其于虔叩,曷究敷宣。
答金帅谢减银绢钱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
天会五年四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国相元帅、皇子元帅:重勤书诲,祗荷令慈。惟前朝之所输,准定数而有例。俯念地土割裂之后,方当人民凋弊之馀,曲赐宽矜,悉从蠲免。特免钱一百万贯外,减放银绢二十万两疋,每年只议纳三十万两疋,银绢各半。其数一依旧例交割,所蒙指谕,悉已遵承。其于感戴之心,难尽敷陈之素。仰惟聪哲,深亮悃诚,谨奉书陈复,不宣。谨白。
按:年月日据《三朝北盟会编》。
答金帅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大金吊伐录》卷四
天会五年四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国相元帅、皇子元帅:祗领华缄,具钦隆指。城破不取,已归全度之仁;军赏姑停,载荷哀矜之赐。以至蠲免岁纳之数,悉系始终恩顾之私。惟顶踵之所蒙,虽肤发而可割。所有三十万两疋,才候措置就绪,请依令旨排办。伏祈英亮,垂鉴卑悰,谨奉书陈复,不宣。谨白。
抚谕四方手书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海内承平,垂二百载,生民乐业,岂复知兵。乃者奸臣首开边难,大金再举,奄及都畿,城守不坚,二圣北迁,中原之大,逾月无君。适以还车,横见推逼。既自裁而不获,乃忍死以救民。言念生灵,系心宸极。道路阻音邮之达,吏民无诏令之承。想其憔悴之忧,同此危亡之念。傥不深求于民瘼,岂能宏济于时艰?宜尔抚循,用纾湮㧖。庶亟臻于宁谧,用以究于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