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渡 宋 · 朱胜非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曾到泸溪渡,山青石壁粗。
云藏天宝塔,水绕率岩湖。
日暖鱼增价,风和酒易沽。
鱼船交过往,商旅及成都(明胡汉万历《郴州志》卷九)。
和菊花 宋 · 朱胜非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纷纷桃李春,过眼成枯萎。
晚荣方耐久,造物岂吾欺。
和同省秋省宿 宋 · 朱胜非
五言绝句 押庚韵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
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容斋四笔》:政和末,老蔡以太师鲁国公总治三省,年已过七十,与少宰王黼争权相倾,朱藏一在馆阁,诗云云。两人门下士互兴谮言,以为嘲谤,士论指三馆为“闹蓝”。)。
按:以上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
浦溪 宋 · 朱胜非
五言绝句 押灰韵
郴岭最高处,桐轩临水开。
晚晴东北望,直见郁孤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七《荆湖南路·郴州》)。
天圣寺古桧(守吴兴时作) 宋 · 朱胜非
押漾韵
雷霆起蛰虬,夭矫势欲上。
忽然化此木,尚作拿云状。
婆娑枝干垂,生涩纽结壮(原作状,据《吴兴诗存》二集卷二改)。
图经不能记,父老那可访。
晋杉定侪类,蜀柏岂辈行。
栎梦何足神,槐语固已妄。
自无斧斤忧,未始疑大匠(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一四)。
石通洞 宋 · 朱胜非
押有韵
涪翁诗名存宇宙,李杜摧锋君殿后。
山川草木经品题,千古佳名长不朽。
中年微累黔中□,石通曾运羲□□(清卢建其乾隆《宁德县志》卷一○)。
句 其一 宋 · 朱胜非
押先韵
始意钟陵参马祖,却寻橘井访苏仙(述怀)。
其二
地藏堂中坐,天鹅岭下行(浦溪)。
按:以上《舆地纪胜》卷五七《荆湖南路·郴州》
李纲右仆射制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稽古建官,莫先于论相;用人惟己,尤谨于得贤。将宏济于多艰,盖眷图于旧德。巨川之济舟楫,兹惟暨于同心;元首之赖股肱,盖相须而成体。帝赉良弼,国有宝臣。肆延登于宰司,用敷告于列位。具官李纲器闳而道远,志大而德方。才兼文武之全,识洞圣贤之蕴。蚤纡宸眷,浸践华途。历事上皇,献言有同于药石;被遇渊圣,告猷亟践于枢衡。神明扶其靖忠,天下想其风采。顷暂释于枢筦,旋总尹于上京。久留遐方,殊拂舆望。顾予眇质,获缵丕基。整皇纲于既坏之馀,张国势于中微之际。宜得硕辅,共恢远图。是用擢居右揆之崇,兼总西台之峻。乃加侯爵,仍陟文阶。衍以爰田,陪之圭赋。并昭异数,式劝具僚。于戏!周室中兴,吉甫明庶邦之若否;唐朝再造,子仪任一代之安危。朕惟经营,四方汝为;朕惟训饬,百工汝率。惟长虑远算可以弭难,惟竭诚爱日可以图功。其尚弼于一人,亦有辞于永世。
李纲罢左仆射制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中兴小纪》卷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
论人臣之大戒,罪莫重于擅朝;置辅相以仰成,责犹严于误国。式扬明命,敷告治廷。具官李纲早以时才,列于清贯。属兵戎之急变,参纲辖于中台;同流俗以沽名,秉枢机于右府。既总师而败绩,举黜典以投荒。肆朕绍图,惟人求旧。念召环之已赐,适揆席之犹虚,亟登次辅之崇,旋陟元台之峻。而乃谋谟弗效,变故罔悛。亏恭谨之通规,负弼谐之初望。既请尽括郡县之私马,又将竭取东南之民财。以喜怒自分其贤愚,致赏罚失当于公罪。出令允符于清议,屡抗执以邀留;用刑有咈于群情,必力祈于亲札。第欲市恩于己,靡思归怨于君。比劾江浙骚扰之官,亟下闾里宽恤之诏,贴改已画之旨,巧庇外姻之奸。兹遣防秋之师,实为渡河之援,预朌告命,厚赐缗钱。赏逾百万之多,仅度京师而止。每敦趋其速进,辄沮抑而不行。设心谓何,颛制若此!忽览剡章之奏,且陈引咎之词。顾物论以大喧,岂邦宪之可屈?宜解钧衡之任,俾从词馆之游,仍联秘殿之近班,更加爰田之异数。以全体貌,以厚股肱。于戏!国步多艰,方切履冰之惧;鼎司失职,更怀覆餗之虞。尚缘注意之求,特徇乞身之请。往祗训诰,毋怠省循。
乞正翁彦国罪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舍渠魁而责支党,臣所未谕,请正彦国罪。
乞幸襄阳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睢阳特以基命,故列圣建别都,而要非用武之国。脱有缓急,大驾一动,则河之南、淮之北,皆盗区矣。今敌骑充斥,两河云扰,雍、洛不可卒至,惟襄阳接蜀、汉而引江、淮,可以号令四方。乞銮舆幸之,控制南北,以图中原。
言即位之初宜慎始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三、《中兴小纪》卷一、《宋史》卷三六二《朱胜非传》
即位之初宜慎始。慎始之说无他,仁义而已。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也。人主当持之而朝廷奉承之,则人主尊;朝廷当持之而四方顺从之,则朝廷尊;中国当持之而夷狄钦服之,则中国尊。人主失其柄,必有大臣跋扈之患;朝廷失其柄,必有尾大不掉之患;中国失其柄,必有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北虏结好一百二十馀年,彼既乱弱,我乃远交金戎,为夹攻之计。天祚匿于近塞,遣使指踪,令金人取之,且露章称贺,是中国失其柄矣。金戎内侵,每以渝盟失信为辞,是皆燕人之语,怨我背契丹之约也。不思金戎通好以来,何常违其意哉!愿睿明慎思。其凡进退人材,弛张法度,礼乐征伐,庆赏刑威,一话一言,一嚬一笑,必加详审,合于仁义者置之,则可以弭兵保民,兴复大业,迎还两宫矣。
乞勿以外戚而去谏臣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
陛下即位之始,四方拭目以观新政。今乃坐外戚而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论司马光所以得美名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二上
陛下每称司马光,度圣意有恨不同时之叹。陛下亦知光之所以得名者乎?盖神宗皇帝有以成就之也。熙宁閒,王安石创行新法,光每事以为非是。神宗独优容,乃更迁擢。其居西洛也,岁时劳问不绝。书成,除资政殿学士。于是四方称美,遂以司马相公呼之。至元祐中,但举行当时之言耳。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
请缓议宰相带同平章事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
唐制,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奉行两省诏令而已。今为相职,如复平章事,则三省规制与昔不同,左右丞以下官曹职守以至诸房体统纲目,皆合改易。典故散亡,未易寻绎。傥辅佐得人,官称异同,似非急务。矧今行朝事无巨细,皆三省、枢密院日再进呈,同禀处分,兵机国政,宰相实已平章矣。请俟休兵日议之。
奏宰执子弟曲恩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九、《宋史》卷三六二《朱胜非传》、《文献通考》卷三四
祖宗旧制,宰执子弟例不堂除,只于铨部注拟。罢政不以罪,则推恩迁补。盖二府号表则之地,不阿其亲,当以身率之也。赵普子弟皆作武官,普再作相,长子授庄宅使。元祐中,范纯仁再入相,子平正博学能文,行义甚高,未尝出官,竟死选调。绍圣中,章惇作相九年,子援及持皆高科,有学问,士论推许,并为州县幕职、监当官。惟是仁宗以来,夏竦子安期累作边帅,授待制、直学士。熙宁间,王安石由经史秉政,荐其子雱为崇政殿说书,除待制。后因《三经义》成,迁直学士,力辞不受。然安期犹有才干,雱犹有学问。至蔡京拜相,不数年,子六人、孙四人为执政从官。有谢表云:「奉觞在庭,子孙并列。张盖归第,父子同途」。宰相郑居中二子脩年、亿年,刘正夫二子卓民、阜民,余深二子日章、元清,王黼一子闳孚,白时中一子彦晖,执政蔡卞一子仍,邓洵仁一子襄,邓洵武一子雍,并以曲恩倖例,列于从班。而阜民、襄、闳孚尤懦弱,或始十馀岁。宣和末,谏官李会抗疏论列,以为「尚从竹马之游,已造荷囊之列」,时以为名言。
乞睿圣皇帝复位奏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建炎复辟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
臣等三月二十九日请召苗傅、刘正彦等到都堂,谕以睿圣皇帝始以讲和大金之故,责躬避位,退处别宫,授位元子,恭请太后垂帘,同听政事。今国家多故,干戈未息,使臣虽遣,难稽复命之期;天步多艰,宜急防秋之计。睿圣皇帝当还尊位,总揽万机,苗傅等一皆听从。
按:《建炎纪事》卷一七,清抄本。
宰执等请睿圣皇帝复位表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建炎纪事、建炎复辟记
臣朱胜非等言:屈己睦邻,事本由于独断;因时复位,理难抑于群情。臣胜非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窃以昨者邻敌侵陵,圣躬谦损,授位元子,退处别宫,恭请东朝同听几政,至诚恳切,诏旨丁宁,交好金国之欢,少息生灵之祸。今者干戈尚扰,宗庙未安,遣使必艰于还期,防秋当思于预备。若未复九重之正,恐尚壅万几之繁。恭承太母之训言,兼列群臣之奏请。事有必至,义不可辞。伏望皇帝陛下察亿兆爱戴之公,视社稷安危之重,亟整六龙之驭,率和万国之心。俾中外之协宁,庶艰虞之共济。臣胜非等无任感激。
宰执等再请睿圣皇帝复位表 宋 · 朱胜非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建炎纪事、建炎复辟记
臣胜非等言:伏以责躬与子,仰圣德之难名;戴后祈天,顾群情之莫遏。未颁俞旨,再罄忱辞。臣胜非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窃以有德者兴,因民心之所与;大宝曰位,惟帝命之是承。属天步之多难,轸渊衷而深念。思柔彊敌,暂屈威尊。播告多方,见禹、汤之罪己;矜怜赤子,知尧、舜之性仁。然事有缓急之殊,则理系安危之异。盛秋设备,当爱日以有为;万里结盟,虑归程之或阻。矧太后忧勤而垂训,暨群臣恳愊而陈辞。宜还正宁之朝,大慰群生之愿。伏望皇帝陛下仰尊慈旨,俯徇舆情,亟传清跸之音,遂反紫闱之御。东向而揖者再,虽循即事之仪;万岁之呼者三,速契投机之会。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