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德刍北宋
磨勘转官奏熙宁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德刍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九(第三册第二六三二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
近据宗弟等状奏,各称自嘉祐五年十二月磨勘转官,至今年十二月已周一十年,合依诏条磨勘转官。
检会先准至和二年八月诏,先朝旧制,皇族在班及十八年者,具名取旨。
今宜令中书枢密院勘会,皇族自明堂覃恩,普转后及十年者,特具名取旨,当议依天禧元年二月宗正寺所定房院次第,各与迁转。
所有近因持恩改转者,即须候及十年,别具取旨。
今来宗弟等称,依得诏条磨勘转官,看详前项诏书,出于一时特旨,即无今后指挥
嘉祐五年至今,虽及十年,又缘其间两经覃恩普转官,自覃后至今方及四年,乞下中书看详诏书,明下指挥
乞皇亲出入榜子月终类聚奏闻奏熙宁四年二月 北宋 · 李德刍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皇亲出入并干当使臣申大宗正司得报方出。
既归,复具榜子奏知,事至微琐,动烦圣览。
乞将皇亲应内外亲族吉凶吊省合出入事,编例付逐宫干当使臣,更不日申,只置历赴本司点检其榜子,月终类聚奏闻。
按:《宋会要辑稿》帝系四之二四(第一册第一○五页)。又见同书职官二○之一七。
乞寝罢宗室邸第之帝后神御奏熙宁四年二月 北宋 · 李德刍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八、《宋会要辑稿》帝系四之二五(第一册第一○五页)
窃详礼法,诸侯不得祖天子,今宗室邸第,并有帝后神御,非所以尊事严奉,盖缘诸王当时供奉,后来自合寝罢。
宗室遭丧睦亲广亲等事奏熙宁四年五月 北宋 · 李德刍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八、《宋会要辑稿》帝系四之二五(第一册第一○五页)
宗室遭丧,率府率上官持服并给全俸人马,朝廷顾待,无异平时。
副率遭父母丧及嫡孙承重,亦令解官持服。
又旧制睦亲、广亲二宅,寒食十月朔,诸院轮差姨㜮往永安县汝州上坟。
广亲宅又差使臣随行,烦费关防,不至清肃,欲乞诸院只差殿侍上坟。
又宗室女缌麻以上,旧赴国忌行香。
宗女众多,虽使轮番,多托故不赴,乃为虚文,欲乞废罢。
大宗正司旧多使相已上知判,爵位既崇,人从亦众。
近者选用宗室,不限官次,人从屡经裁减,月给并无所增。
欲乞比附外官,量定添给人从,稍示旌异。
进元丰九域志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德刍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八
臣闻先王建国,所以周知九州封域与其人民之数者,诏地事则有图,诏观事则有志,比生齿则有籍。
近世撮其大要,会为一书,趣时施宜,文约事备,则唐之《十道图》、本朝之《九域图》是也。
然自天禧以后,历年兹多,事有因革,皇帝陛下疆理万邦,声教旁暨,内省州县,以休民力,南开五溪,西举六郡,皆正朔所不及,祖宗所未臣,可谓六服承德,万世之一时也。
至于壤地之有离合,户版之有耗登,名号之有升降,以今准昔,损益盖多,而稽地理者,犹以故书从事,岂非陋哉。
有司建言,适契上志,乃诏臣肇、臣德刍撰次于秘阁,而臣存实董其事,缀缉大体,略仿前书,旧名图而无绘事,乃请改曰志。
郡名之下附以氏族所出,以《禹贡》、《周官》考之,皆无其文,且非当世先务,兹不复著。
国朝以来,州县废置与夫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前书所略,则谨志之。
至于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则凡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殽。
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离为十卷。
文直事核,欲使览者易知。
然而绵历岁时,仅终编帙,䌷绎弗工,论述无法,格以典训,实有愧焉。
冒黩圣聪,伏增兢惧。
删定宣义郎中书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编修会要所检阅文字轻车都尉李德刍,删定修国史院编修官奉议郎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权判太仆寺殿中省曾肇承议郎知制诰同修国史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判秘阁秘书省兼详定郊庙奉祀礼文、上骑都尉丹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谨昧死上。
按:《元丰九域志》卷首,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