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滕强恕南宋
乞会要二年一具草缴进奏嘉定七年五月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南宋馆阁续录》卷四
窃惟玉牒之登载,史局纂修,著庭之编次,册府之荟萃,皆所以崇成钜典,昭示无极。
有王者作,必来取法,甚盛举也。
然其书率十年一进,盖以事重费烦,不可频数。
臣尝再至册府及待罪宗寺,每见进书日期,临期仓猝,旋行缉比,期会既迫,类多苟简。
及至平居暇日,例以取索未至为辞,习为故常,悠悠岁月。
其閒虽有勤于职业,莫可措手,此臣所目击也。
诚使记载坦然明备,迟以岁月,亦复何害?
而所凭据者,曰时政记也,曰起居注也,曰百司指挥也,曰奏邸月报也,大抵不过拜罢之月日,臣僚之申请,与其閒政事一二节目耳。
至于大更革,大废置,大黜陟,多所遗佚,览者不知其由,臣窃惑之。
盖时近则长老之见闻,缙绅之诵说,犹可参订,以补其阙。
久则无證,无證则不可据矣。
然使一代大典,郁而未昭,何以诏方来而垂后代乎?
臣窃见元祐中王巩言:「宗正寺条例,皇帝玉牒,十年一进。
神宗玉牒》,至今未修。
仙源类谱》,近五十年并无成书。
请别立法,玉牒官每二年一具草缴进。
如会问未足,不得过进期两季。
类谱亦然。
候及十年,类聚进呈」。
诏从其言。
以此推之,史局册府似亦可行。
臣区区愚见,欲仿元祐故事,就加讨论,稍立程限,进草之期,略如元祐之旧。
庶几人人究心。
丙寅以后,兵端既开,事变尤繁,非平时比。
若不及时讨论,深恐失实,无以示后,此尤不可视为汎常而不加意也。
州储仓规约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
今立州储仓规约下项:
一、本仓所贮米,系是别行储蓄,与州仓不相关涉。
非遇水旱济粜,不可妄动。
一、本仓米斛,积久恐致陈腐,每满二岁,以新易陈。
当易之岁,提督官前期申州,先将陈米应副本州支遣,候当年苗场结并日,拨还取足。
一、本州如遇水旱灾伤,损及三分以上,出米赈粜,比市价量行减损。
所有本钱,候赈粜毕日,仍旧收籴。
如有折阅,本州当与贴陪,补足旧数。
损及六分以上,出米赈济,候见实数附簿。
次年如遇丰熟,即行补足。
务使不失旧额,永为民利。
一、本仓专差推官提督,逐时点检仓眼门户锁钥,仍仰专知副监辖启闭,不许稍有情弊。
一、本仓廒屋并是新建,仰监专常切点检,或有损漏,即时具申修整,毋致损坏。
一、本仓所积米斛,已具见数目,申诸监司及朝省,如官吏辄有移易,乞比附常平仓廒条法施行。
右具在前,永请遵守。
平政桥嘉定十三年十月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二
袁为州负山带水,一水清泻东北,入于大江
负城两崖,东为惊湍,奔驶激射,不可以舟,桥之为宜。
庆元六年郡守李侯訦始一新之。
讵今垂二十年,刓敝圮阙,不可顿足,负且行于其上者震怖若将溺焉。
今乃括公庾之赢,得米二百馀斛,易缗钱八十万有奇,斥治仓之馀,以佐其费,命户掾高君炎董之。
取材于山,取工于佣,阅月而成,规制侈于其旧,翼如煇如。
车轮马足,其行于于,履月戴星,坦若通衢。
民咸曰休哉!
讫是役,公与私皆无知者。
桥始名永济,易今名自余始也。
夫子产以区区之郑,当四大国之冲,登进厥民,手加摩拊,劳力且百倍,至以车济民涉者,本不为过,而孟子非之。
国虽小安,可无政邪?
政有大体,推诚心,昭公道,行实政,而民不与焉,如斯而已。
后世不知出此,施小惠则解衣市恩,有若田单,行小慧则擿伏立威,有若赵广汉,皆孳孳焉欲以喜惧移易人心,务自衒耀。
子产之所不为也,而可与言政乎?
予以迂拙,来守是邦,日与邦人共此安静之化。
若曰违道干誉,立威取名,则非予志,予所愿则学孟子者也。
故因一桥之成,以告邦人。
高君廉己律下,能使廪有馀,以佐公费,又出力经画,以庀是役之成,皆可书。
嘉定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记。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袁州储仓记嘉定十四年四月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四、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
予为当涂,岁大旱,人食不能月二釜,阖郡震怖,始乞米于常平使者
不足,则乞诸朝,请截上供纲,佐民食。
又不足,则乞诸转运使,请发寄输之储,以助济籴。
于是得米斛十万,以食饿者,民熙熙如乐岁焉。
事少间,因思艰食时,非赖天子仁圣,朝奏暮报,其答如响,部使者又皆贤,且协心厚下,一日不得食,涸辙之民皆将索之枯鱼之肆矣。
予惩往事,守袁两载,岁率上熟,虑谷贱伤农,于是始议广籴,以平市贾。
且丰凶代有,天之行也。
州苟自有备,遇歉发以予民,如箧笥中物,随取即获,固不待有请于朝、于部使者而后得之,其利不既速矣乎!
此州储仓所由立也。
州故有储,庆元六年太守李侯訦为之,贮凡一万二千斛。
惟有文书异其出入,廪庾弗殊,防禁不立,抵今二十年,见米财什之五。
乃即郡帑,省浮蠹不急之费,斥其赢赀,以充籴本,又稍附益,通得米二万斛。
夫自李侯至今,阅岁无几何,而废坏折耗若斯之亟者,法不立也。
法苟不立,虽有贤者,将不能继。
始辟州仓之北偏,建廒四,别为储歭。
又限门阈,严扃钥,谨启闭,别官吏,罔或侵越。
戒守者以新陈相易,赢缩相补,循环如一日,无废厥初,其殆可久。
顾法虽立,守之则在乎人。
予之志抑岂无所待乎?
袁虽小,比岁士大夫更治民者,多乐居之,而九重亦每不轻予人,故常遴选贤侯以惠尔民。
其选精,则继者必多贤也。
继者多贤,则同予心者,不待二十年之久而后一遇,且将益广其储,益脩其,以成予志之未备者,岂但曰俾勿坏而已。
予为袁脩李侯之废二事,曰平政桥,曰州储仓。
桥别有记,兹不载。
载其置仓始末,及所以期待后人者,刊之石。
嘉定十四年四月日记。
仰山正祠祷雨文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四、乾隆《袁州府志》卷三四
某蒙恩守袁,已踰两载,无岁不熟,亶惟神庥。
今兹被命,将漕本路,所统十有一州五十六县之人,厥任尤重。
方将邀福于神,以其所庥庇袁人者,推之一道百城之广。
入秋以来,雨泽久阙,袁之民方蹙额请命之不暇,十州之人将何望焉?
神岂不爱斯人,将毋乃为政者勤始怠终,刑政有不得其公,赋役有不得其平,冤抑有不得其伸者欤?
彼民何罪,宜降以泽,使得粒食。
入秋序,五旬于兹,早稼登场,所收既薄,晚禾栖亩,行尽槁死。
神宜赦吏之愆,恤民之苦,呼吸雷电,降霈甘雨。
丰凶之期,决在信宿,倘或后时,嗟何及矣!
是用躬诣祠下,请命于神,仍俯伏以待神之赐。
神其亟赐昭答,俾民得乐生,吏可逃责。
岂惟袁人世世永有依怙,将一道百城之人,罔不咸赖。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定武真拓兰亭卷跋 南宋 · 滕强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
东阳滕强恕眉山杨汝明三山陈贵谦、富沙真德秀嘉定庚午十月廿二日,同观于群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