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 北宋 · 王曙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疏家子叹挥金后,禦寇妻悲遗粟回。
争似吾儿知止足,陶庐容膝早归来(宋蔡襄《端明集》卷四○《司农少卿致仕王君墓志铭》 《端明集》:王魏公参知政事,于洛阳治新第成。子益恭致书,愿其引年谢政,公以诗答之云云。)。
诗一首 北宋 · 王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惟柔(《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作虽粗)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
诗一首 北宋 · 王曙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凿龙苍翠照□川,白鸟平芜暮雨閒。
一夕尘襟清似水,潺湲声里□□□。
偶□ 北宋 · 王曙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倚苍崖次第开,暂停征传一徘徊。
人间万事皆如此,偶尔□胜特地来(以上清《金石补正》卷八八 《金石补正》:天圣二年夏五月四日留题。)。
后汉侍中贾逵今封歧阳伯赞 北宋 · 王曙
四言诗 押虞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猗欤景伯,为世通儒。
发明左氏,富而不诬。
礼成大报,泽浃中区。
躬圭褒异,垂劝生徒。
后汉谏议大夫何休今封丘城伯赞 北宋 · 王曙
四言诗 押元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何侯博达,含章履温。
作为墨守,是谓专门。
仙闾接统,鷩冕推恩。
思乐胶序,儒风益尊。
卫将军太常兰陵亭侯王肃今赠司空赞 北宋 · 王曙
四言诗 押职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子雍秉彝,凛然正色。
达学多闻,能空先识。
益厚增高,崇儒尚德。
介圭追荣,丹□载饰。
句 北宋 · 王曙
押支韵
千山送客东西路,一树照人南北枝(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引《苕溪渔隐丛话》)。
解送举人望给奉使印行使奏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二四(第五册第四四九四页)
本府解送举人,承前每场以过落姓名及奏报文字送,用印,颇涉漏泄。自今望给奉使印行使。
请将诸州閒田招主客户种莳输课奏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宋会要辑稿》兵二一之二四(第八册第七一三六页)
准诏,诸州不堪放马閒田,召牧户耕种,不许有田输税户弃业分房请占。又缘浮客户多苦贫乏,应募者少。请依职田例,招主客户种莳,以沃瘠分为三等输课。其州县官吏使臣,如招得民,依元诏批历为劳绩。
乞许与契丹使通询问奏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宋会要辑稿》蕃夷一之三八(第八册第七六九一页)
尝使契丹,其国臣寮每见即竞来趋揖,询问朝廷臣寮旧曾奉使至其国者动静安否。臣具实对之,认其上下情实无精粗。其契丹人使到阙,有曾奉使契丹者,乞诏谕亦许令趋揖谈问其安否。所贵示之无间,人得欢心。
论玉清昭应宫灾实为天变疏(天圣七年七月)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宋史》卷二八六《王曙传》、《九朝编年备要》卷九、赵宋五太后临朝事略、《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六、《宋元通鉴》卷一六
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辽东,殿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
贺吕右丞启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三
伏审光被制纶,显司政辖,上副帝心之拱俟,下俞士论之佥谐,成命初传,舆情胥庆。恭惟某官,雄文华国,敏识际天。异眷从容,步武屡惊于莲烛;殊私简注,姓名久覆于金瓯。果膺体貌之隆,进贰钧衡之峻。明良千载,今古一时,廊庙隆九鼎之基,象纬炳六符之色。某叨陪寮寀,幸托声光,未遑庆牍之修,先沐谦函之辱。舜官拜首,允惟百志之熙;同辅同心,坐底万物之治。第深欣抃,曷究感私!
贺南外知宗启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一
伏以拜綍宸庭,祗奉齐家之训;下车闽服,不忘体国之心。岿然德望之隆,宜此荣名之被。恭惟判宗都运大中,善常最乐,猷克践修。虽流派于银河,逾守谦于圭窦。长才康济,浩气雄浑。留岂弟于荆门,名知草木;总经常于淮路,节凛冰霜。事正心诚意之朝,膺立本端源之寄。亲睦九族,暂歌《行苇》之诗;勤施四方,伫述卜瀍之诰。某昨依怜庇,深沐恩私,佩教载以不忘,期施为而少效。朅来涉笔,复遂望尘,雍容话旧之情,曲折振穷之意。此心樊附,有同在寝之翼鳞;所执拘縻,政类偷仓之雀鼠。虔修悃愊,仰渎严尊。
觉城禅院记 北宋 · 王曙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成都文类》卷三七、《全蜀艺文志》卷三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同治《成都县志》卷一三
后学以像设者有为也,滞于名相;禅般者无心也,曾是空寂。著空弃相,此既失矣;从无入有,彼何得哉?我佛所以启顿渐之门,示悟修之路。顿则顿悟,言语文字之俱非;渐则渐修,六度万行之不舍。权实交映,理事互融。无一物不是于真如,尽十方皆归于己用。大千世界,犹若浮沤,无馀涅槃,有同昨梦。盖达观之上者,岂常谈之得乎?益州觉城禅院,昔李唐明皇奄宅函夏,有诏郡国各建伽蓝,并以开元为名,皆一时之壮丽。迨中和俶扰,守臣负固,头会箕敛,惟利是视。草创窃弄,未遑宁居,揎茗荈之兼赢,据隧肆而墆鬻。以兹寺庭宇,密迩市廛,因而有之,莫我肯顾。云徒海众,曾何足以少留;宝落琁题,杳不知其处所。陶篱仅隔,颜巷潜通。若金石之闻,乃止不坏;何神明所祐,岿然得存。今此院者,即开元之址也。孟氏广政中,出女侍为尼,俾居其间,号延福院。后弃而去,复为僧坊。爰有阆中铁幢长老,拥锡来游,载营载葺,众号铁幢院。又有神操,绍续纪纲。操授道信,道信授秦人微禅师。微师归关中,道信荐主僧务。风雨攸蔽,禅颂渐兴。今传法沙门元信禅师,俗姓昝氏,本郡华阳人也。幼龄颖悟,脱落嚣尘,辞亲出家,寻师访道。不远千里,行诣百城,飘然沅澧之间,遍游江汉之域。聿来旧楚,乃契宿缘,得法于郢州芭蕉惠情禅师。情嗣南塔,南塔嗣先仰山,先仰山嗣沩山,沩山嗣百丈,百丈嗣江西,江西嗣南岳,南岳嗣曹溪。即禅师于曹溪为八代嫡嗣,于释迦如来为四十一代法孙。师机缘既契,更不他之。有愿还乡,卜居演化,言旋旧里,求叶初心。道信喜师之归,延请入室,密以传授,且俾兴修。师音容粹和,戒行高洁,慈悲喜舍而为事,行住坐卧以相应。由是法众归心,士庶仰怀。乃谋缔构,乃募檀般。卓郑隆富之家,舆金而布地;阛阓伎巧之族,运斤而成风。朴斲九挺,杂沓坌并,人悦来而不绝,材襞积而居多。遂量工程,考广袤,易奇邪为方正,变湫隘为平夷。自经始于辛卯,告成于戊午,凡岁星再周天矣。坛宇显敞,正殿翚飞,户牖重深,禅堂岑寂,丈室清闲而奥秘,僧房䆗窱以虚徐,斋厅来苾刍之流,厨库有蒲塞之馔。广博严静,盈二百间;供具𡖿,约数千事。又为转轮宝藏,缮写十二部经。珠交露缦,弥覆其上;金姿髹彩,错落其间。实福祥之渊源,雄都会之瞻瞩。今知枢密院、刑部侍郎、乐安任公,昔镇藩服,仰师道行,且以受佛付嘱,悉心护持。以延福旧称,乃僭伪所署,露章上请,俞诏下临,特赐今名,弥光列刹。仍锡隙地,乃南其门,芝检贲于丛林,云篆揭其标榜。而师宴坐一室,应病与药,载离寒署,不出户庭。初,庐帅雷公,特奏命服,亟请开堂。师问答随机,扣击无滞,故远近道俗,多所归依,前后王臣,靡不钦重。曙雅游苦早,悟道滋晚,被圣明之优渥,寄刺举之声政,遽传而至,烛理未康。虽向师之名,莫造师之室。偶馀日之怡荡,一欸关以从容,即席而境闲,忘言而机契。风幡摇飏,直指仁者之心,庭柏青葱,自识西来之意。师既而曰:「夫示有作为,方便也;揆无因果,断灭也。方便即济人无量,断灭则末法畴依?惟兹院之绍隆,惧后时之堙漫,且砻石之斯久,愿为辞以见纪」。赞希有事,出和雅音,胡其幸焉,安敢让矣!一来庐阜,即是远公之社人;永镇头陀,欲刻简栖之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