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硕南宋
易简方自序 南宋 · 王硕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二、《宋以前医籍考》第一○八二页
医言神圣工巧尚矣,然有可传者,有不可传者。
就其可传者言之,其略则当先诊脉,次参以病,然后知为何證,始可施以治法。
古人所谓脉、病、證、治四者是也。
假如头疼发热,人总谓之感冒,不知其脉浮盛,其病恶风自汗,其證则曰伤风,治法当用桂枝
若其脉紧盛,其病恶寒无汗,其證曰伤寒,治法当用麻黄。
或二證交攻,则两药兼用。
傥脉之不察,證之莫辨,投伤寒以桂枝,投伤风以麻黄,用药一误,祸不旋踵。
又况六淫外感,七情内贼,停寒蕴热,痰饮积气,交互为患,證候多端,亦有證同而病异、證异而病同者,尤难概举。
若欲分析门类,明别是非,的用何药,谁不愿此?
奈何素不知脉,况自古方论已不可胜纪,宁能不惑于治法之众,将必至于尝试而后已。
用药颠错,诸證蜂起,殆有甚于桂枝麻黄之误。
古语有之,「看方三年,无病可治,治病三年,无药可疗」,正谓是也,故莫若从事于简要。
今取常用之方,凡一剂而可以外候兼用者,详著其义于篇,庶几一见而知,纵病有相类而證或不同,亦可均以治疗。
假如中风,昏不知人,四肢不收,六脉沈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
当是之时,脉亦难别,徒具诸方,何者为对?
加之有中寒、中暑、中湿、中气、痰厥、饮厥之类,證大不同,而外候则一,急欲求其要领,则皆由内蓄痰涎,因有所中,发而为病。
总治之法,无过下气豁痰,可解缓急,气下痰消,其人必苏。
自馀杂病,以类而求。
其稍轻者,对方施治,自可获愈,或未全安,亦可籍此以俟招医。
若夫城郭县镇,烟火相望,众医所聚,百药所备,尚可访问。
其或不然,津涂脩阻,宁无急难,仓皇斗揍,即可辨集。
今取方三十首,各有增损,备㕮咀生料三十品及市肆常货圆药一十种,凡仓猝之病、易疗之疾,靡不悉具。
惟虚损、癫痫、劳瘵、症瘕、渴利等患,既难亟愈,不复更录。
是书之作,盖自大丞相公始辞国政,归休里第,命硕以常所验治方,抄其剂量,大概以备缓急之须。
硕自惟么么不学,辱丞相知遇,不敢辞也。
已而,士大夫间颇亦知之,不以其肤浅,而访问者踵至。
遂因已编类者,揭其纲目,更加辨析于其间,其略已粗备矣。
傥或可采,敢不与卫生家之共之!
承节郎、新差监临安府富阳县酒税务王硕述。
按:《易简方》卷首,光绪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