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蒋静北宋 1050 — 1120
柳将军 北宋 · 蒋静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梦事虽非实,将军默有灵。
旧祠从此焕,古桧蔚然青。
甲马宵中见,琴堂卧正冥。
留诗非志怪,三五扣神扃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
翠光亭 北宋 · 蒋静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君山堆翠出危尖,练水浮光照短檐。
夜鹤晓猿同冷淡,胡床麈尾独安恬。
云来画栋休遮眼,月到澄溪任透帘。
还似弃官陶靖节北窗高卧怕谁嫌(《舆地纪胜》卷九《两浙西路·江阴军》)
蒋帝庙二首 其一 北宋 · 蒋静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青骨沈埋恨未休,寒烟深锁旧山愁。
悲风力扫欃枪日,勇气平吞泽国秋。
身殒一朝心报国,功褒千古首凝旒。
当年白羽云头扇,还许仍来得见不。
毗山 北宋 · 蒋静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四十年前掉臂游,寺庭荒落易悲秋。
重来气象浑非昔,满院松杉翠欲流。
方外故人惟白骨,壁间陈迹独银钩。
青春祗道堪行乐,独倚僧窗万斛愁
洗心亭睡起偶题 北宋 · 蒋静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黄粱未熟酒犹醲,一梦南柯事已空。
水绿山青无限好,今来古往不知穷。
龙吟竹笛秋江面,雪糁芦花夜月中。
清景阿谁偏占得,白头波上钓鱼翁(以上清陈延恩道光《江阴县志》卷二六)
蒋帝庙二首 其二 北宋 · 蒋静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钟阜巍巍插太虚,祠堂高拱此山墟。
谁言荒草埋青骨,时有仙风扫旧庐宋马光祖景定建康志》卷四四)
游白龙山 北宋 · 蒋静
 押词韵第十部
驻马白龙山,拂石青松下。
云从潭底生,风向松枝洒。
风云了无心,聊随白龙化
勿谓风云扰,中含闲暇者明赵锦嘉靖《江阴县志》卷三)
其一 北宋 · 蒋静
行艺已书丞相笔,姓名还结裕陵知(挽刘谷
其二
 押文韵
他日如寻隐君子,女山深处一孤坟(又)
按:以上清于琨康熙常州府志》卷二七
乞考正先圣冕服奏崇宁中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宋史》卷一○五《礼志》八
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
配享、从祀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周之服,公之衮冕九章,侯、伯之鷩冕七章。
衮,公服也,达于上。
郑氏谓公衮无升龙,误矣。
考《周官》司服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同
弁师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同
今既考正配享、从祀之服,亦宜考正先圣之冕服。
重建黄田闸记政和元年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吴中水利通志》卷一六、光绪《江阴县志》卷三
暨阳城北一里许,有港曰黄田,世传以为楚黄歇开以溉田,而后人以是名之者也。
北引大江横贯城中,南出于郭,逶迤曼衍,截蔡泾,过𡸂镇,至五泻堰,凡七十五里,而距二浙之漕渠
其播为支派,若瓜蔓蚿足,东暨无锡,西交晋陵,缭绕纵横,又不知其几里,而溉田顷以万计。
皆资潮汐为膏腴,莫测其盈虚,则乍满乍除,虽有机械,不能运之于无所渟滀。
故昔即港口置上闸,以启北江之潮;
又接蔡泾为下闸,以节制旁浦之水。
于是雨不时至,无涸绝焦枯之忧;
霖淫弗节,无羡溢漂垫之患。
而昔之茭牧其中,或终古泻卤者,皆沃野。
而富商大贾,长筏巨舰,夷蠙海错、鱼盐果布之属辐凑于城中。
故居民富饶,井邑繁盛,台门雉堞与列郡等,而今之县令盖尝守以二千石矣。
其流咏诗人,见于荆国王文公朱明之昌叔赓唱。
颇以春申沟港为可疏,而大夸珠犀鱼蟹之富。
乃知黄田港为要津。
而闸之创置,则岁久失传,不可考而知已。
比年以来,港浸反壤,而闸亦破毁如漏卮。
故旱乾水溢,农人疲于畎亩,商旅困于舟航,而粟帛之奉朝廷,租赋之输州县者,往往终日不行。
寻常郡县之吏多苟且岁月,无实为民之心;
监司复靳一时疏导缮完之费,而不知财赋之所由出。
故虽功利炳乎目前,犹持议数年不决,可为长太息也。
大观戊子,徐侯申来守毗陵
令尹徐君充、邑丞于君󱼳、主簿徐君震、县尉君立之踵至,访知县民之瘼无大港闸者。
而水利实丞之职,丞乃详究筹画之,虽已取成于心,而有俟时者。
会岁事稍登,人乐自效,得钱三百万以市材命工。
遂以庚寅季冬卜上闸之良址,于旧基之北百步外为之,而成于明年政和改元之正月
人人知暂劳之为永逸,皆乐事而劝功,增卑而倍薄。
其版筑刚实,规制宏壮,反观旧址,若坐巍阜视培塿焉。
乃作亭乎其左,以谨司开阖之节;
立庙乎其右,以妥安神祇之灵。
且使出没于惊澜怒涛之间,而望吾闸而济焉者,得亭以少休,而收去干之魂;
得庙以恭谒,而申更生之祷也。
三者备矣,乃更浚上下流之积沙,去支港之游土,复以馀材作新下闸。
昔人之所经营于是乎尽,而阖境之民可知。
数十年食鱼与,亡凶岁忧,漕输者亦省卒而功倍矣。
郡侯题之,为大书其榜,且酌酒劳丞而谓之曰:「利源之出,管乎是矣,不可使邻邑弗获其施」。
俾复西导申、利二港,注之晋陵武进
而两邑之人因相与戮力,接疏下流,以达州城之北,使灌浸周于郡境。
而风樯万里,顺流而纵者,朝江海而夕毗陵也。
于是商贾歌于川涂,居民贺于里巷,而耕夫耘叟欢欣鼓舞,愿置刻于康衢,属予以记;
且欲后之为政者知港之惠如此,无荒忽前人之功,而为行道之所笑。
是亦古人所以不用财贿,而广德于无穷也。
按:道光《江阴县志》卷三,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政和河港堰闸记政和六年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江阴地广民稠,为毗陵五邑之冠。
壤四高中下,而旱乾水溢比旁县为鲜,尝窃怪之。
已而披按地图,大江横其北,太湖处其东南,而挹北江之潮汐,酾具区之泛滥,为河港以十数,港之中又有港焉。
派而为沟洫,众而为畎遂,若身之血脉,失其节宣,则病或乘之。
此天禧之崔屯田立、嘉祐之杨都官士彦所以汲汲于横河、市墩、令节、蔡港,以为下车政治之先,而书诸国史,形于褒诏,记之杨蟠之文,民到于今称焉。
导江水而南被,其最巨者由黄田港闸距五卸堰为漕渠
漕渠之东有河曰市墩,又其东曰新河新河令节港之水,市墩承蔡港之下流,皆北引大江南汇代洪港,而震泽之馀波暨焉,犹或滞而不周。
崔乃西起漕渠,中绝蔡港,而东至令节,凿河以贯之。
于是从衡络绎,与百渎相为经纬,而田之洼者仰,旱者泽,瘠者腴,而介于江湖之间,暨阳尤为沃野。
士彦所以一理前人之迹,而百姓重飨其利也。
由杨距今五十馀年,横河故道堙没略辩,市墩、新河、代洪港悉又反壤,而具区之水由无锡而入者既不得泄,北江之潮由令节、蔡港、黄田闸而注者又遏而不逝。
于是白鹿、化成等十乡之田频苦旱涝,而比岁六年之间,秋赋之捐者五。
朝廷信赏必罚,于民功尤重,以承流宣化之官然或苟且岁月,虽欲献议,而部使者沮不得为,而生财之道、裕民之术所以不能仰副朝廷寄委之意者,郡邑外台之罪也。
政和甲午县丞楚通仕执柔患之,乃行视水道,谓利害之当兴者,莫先崔侯之所凿,与杨守之所尝尽力者。
然当创闸马师、唐市二桥之旁,而仍堰邑东门之外,以南泄震泽,北节大江,视二水之盈虚而为之启闭,则善无以加。
经画既定,乃度地计工,图其状以陈。
郡侯部使者遣官覆视久之,阅岁复涝,乃始得请,遂因农隙,且缺食者取资于官,时贷以常平钱谷,得夫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延袤深广,计夫授步,二河一港,同日皆作。
丞躬至其所,察其偷惰,激赏劝工者,而食利之家争出私钱,以佐闸费。
于是市墩、新河、代洪港环亘七十里,所流逶迤,两闸宏壮,其溉民田以顷而数四千六十。
作始乙未冬十一月辛巳,而毕工十二月庚戌
卜以明年三月己巳将浚横河。
知县事王承奉有来,遂相与戮力,自邑之回塘堰出建寅门,东至石牌港,凡二十三里,皆令之所董;
由石牌以达令节凡二十六里,则丞之所部。
合四十九里之所溉,又为田二千三百一十三顷。
不逾月,工就,而东门之堰亦完,总三河一港而计之,田之沾其泽者凡六千五百七十三顷有畸。
而昔之负载于道路,今操筏而运之,一夫可以敌百折,商贩之趋关市径,且免于江涛,而县征滋以致远。
故虽积工亡虑四十万,而民亦不以多辞;
散缗料亡虑二万二千三百,而官不以费啬。
乃知令丞此举,不为无补于公私,与夫职为民官而恬不以民为念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始,丞之议是役,或谓岁方歉,民未可以轻扰,而丞以岁歉之患,政繇水利之不修,苟佚道使民,其将劳而不怨。
至是邑人果以令丞功利之实,相与砻石以待书。
余谓十目所视,不待记而可知,而崔、杨伟绩不芜没而无考,则或在于是,乃濡笔而识之,俾镵石以示远云(嘉靖《江阴县志》卷九,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吴中水利通志》卷一六,《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四,道光《江阴县志》卷三。)
吕惠卿家传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熙宁)三年五月,兼判司农寺
初,淳化中,始置常平仓,贱籴贵发。
祥符六年,并开封、祥符两县仓为在京常平仓,斛斗经二年即以为军粮,而以新好者封桩而粜籴之,政久废。
公乃请以本寺见管封桩兑换发运司薪米,逐仓寄敖收管,遇物贵贱,即粜籴如本法,以平市价。
九月一日,行惠卿言。
州县差役之法久以为弊,重役之家至有破产,而侥倖者役不一名。
衙前、承符、散从之类,色役非一,其弊尤甚,不可胜言。
于是朝廷置局详定利害,而以文字送制置条例司看详,司农实兼领之。
公以为,今欲除去宿弊,使民乐从。
然所宽优者则乡村朴憃、不能上达之氓,所裁取者则任官并兼、易致人言之豪户。
以至衙司县官皆恐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新法之行,尤所不便。
官吏既不能明见法意,抑又惑于言者之多,筑室道谋,难以成就。
以是为牒具析所以措置施行之状,极于详尽,檄诸路监司,使之如法推行。
卒罢差役法,令当役人户以等第均出,曰免役钱,而一切募人充役,随本役轻重以钱给之。
其坊郭第户及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者,皆以等第均出,曰助役钱。
四年十月一日,乃颁募役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原注引。又见同书卷二一五原注。)
于是御史中丞邓绾言:惠卿昔居忧在两浙,尝托华亭知县张若济,遣押司录事王利用富民朱庠等家借钱四千馀贯田部内,及舅郑膺等因缘凭藉请托为奸事。
有旨令王古根究诣实闻奏。
中书堂吏以章示惠卿,上犹降诏谕惠卿复位,而谓方遣使考言信诞,明卿事枉直,于是非未辨之际,不宜示之不较,以实言者之诬。
惠卿以为义不可留,益请去,且条上所言之妄,乞从中遣使究治。
诏遣徐禧内侍宗道杂治之。
既而御史蔡承禧惠卿罢减司农寺句当官等事,于是罢惠卿政事,以本官知陈州
上犹降诏封示承禧章,惠卿亦条析上之,凡承禧所言二十有一条,无一实者。
宗道等既究治田事,无如承禧言者,穷无自解,则又上言为朋党,公然庇护,乞并案之;
惠卿弟温卿以贾贩庸下,尚居一路按察之任,乞赐责降。
初,之言惠卿借钱买田也,惠卿自辨无之,而弟温卿居忧时,于秀州买田,质贷于富人家,亦既偿矣,惠卿方护丧归葬泉州,初不与知也。
事既辨明,当路者必欲害惠卿,乃言虽已根究,而干连人未丽于法,当置勘。
有旨,温卿先次冲替,而遣蹇周辅置勘于秀州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原注。又见同书卷二七五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