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谭惟寅
题范氏唐咸通柱国 宋 · 谭惟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五、《赵氏铁网珊瑚》卷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七
太守范公出示家藏唐咸通柱国告,柱国四世孙即文正公也,五世孙即忠宣公也。
二公硕大光明,厥先以昌,何修而克臻此,岂非好是直之效与?
先都运郎中文正之孙,忠宣之子,承六世令绪,名位虽未云究,乃克谨守家法,以诒后人,至公为七世,于戏盛哉!
使文正忠宣家法永存,虽百世益昌可也,继二公者乌知不在公乎?
淳熙元年三月戊子朔谭惟寅敬书。
容县思贤堂 宋 · 谭惟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五、《粤西文载》卷三七、雍正《广西通志》卷一○九、光绪《容县志》卷四、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
淳熙十二年春作思贤堂是夏堂成。
思贤者孰谓?
唐肃宗时则有若元结次山,在代宗时则有若黄翃宏明,在德宗时则有若戴叔伦幼公,在顺宗时则有若韦丹文明,在宋建炎间时则有若王次翁庆曾,思慕五贤者其人也。
治容多贤矣,止取五贤何哉?
治容固多贤,而五贤者又贤中之卓然也,吾是以有取焉耳。
五贤治容之实吾能举其概。
以训耕织、兴学校,贫民自鬻者悉赎归之,筑州城十有三里,开屯田二十有四所,事见《循吏传》;
身谕蛮酋,绥定八州;
翃殄贼寇,悉复故地;
叔伦招怀夷落,威名远扬,史臣大书不可磨也;
次翁元结为人,取结在道州时乞免科率二奏刻之石,其言曰「庶不堕元子之政」,志尚如此,治绩可想也。
容州贞观初易名,继升为都督府,置容管经略使,重望高选,授任宜代有其人。
宋朝宁远军节度使,虽择亲贤为使,至除授守犹用五筦故事,畀付既不轻,守多贤亦宜。
然吾特以为五贤说者,所谓出类者也,以五贤名足矣。
又曰思贤者何?
昔诗人之思君子,皆伤今之不古也,明天子明烛八荒,仁不异远,诏令天下,德意昭然,而吾民犹有疮痍之未瘳,呻吟之未息者,守非其人也,用是思而伤之,犹可复见也。
古今不同,事亦随异,古贤之事可尽行于今乎?
古贤之事虽不可尽行于今,古贤之心犹可思而得之也。
古贤之心一本乎仁,故见诸行事则公,施之于民,以听讼折狱则明,以备菑捍患则勤,以布敷王德则恭,以出示教条则信。
五贤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所存之心斯可矣。
吾用是思其人,求其心,推为政术,积为治行,吾志也。
堂之东三房曰内省,予衰而拙,不能寡其过,故省躬而自检也。
西轩二,其一曰延老,见老者于此而问政也;
其二曰乐山,因容山以取义也,山高五百丈,延袤千里,峻极高厚,正与轩对。
吾朝挹其爽气而夕景其高棱,有契于心,且以静为德,仁者之事也。
然此非得专有者,后之人志与我同耶勿改可也,其异耶改之无不可。
五月朔日,率郡属展敬于五贤,致一奠之礼。
或曰:「盍记之」?
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