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 北宋 · 丰稷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桃杏二三月,此花泥滓中。
人心正畏暑,水面独摇风。
净刹如金涌,嘉宾照幕红。
谁歌采菱曲,舟在晓霞东(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三)。
幸太学 北宋 · 丰稷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凤幄云开日月章(《汴京遗迹志》卷二三作光),九霄呜跸下虞庠。
朝元俊(《汴京遗迹志》作进)士鸿成列,拱极名臣玉照行。
问道贾生称五学,乞言戴圣美三王。
上心夙悟周公戒,天下安危自一堂(明丰庆《丰清敏公新增遗事附录》引开封府学石刻)。
和运司园亭 其一 西园 北宋 · 丰稷
押覃韵
仙化(四库本作山)二十四,境远难遍探。
锦城使君园,雅与云洞参。
回光试一览,紫翠绝西南。
池映金波静,花沾玉露甘。
其二 玉溪堂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一水从何来,应是昆山顶。
酾成渌玉池,虚堂逗清影。
公退泠然赏,了非心(四库本作悦心非)外境。
鱼泳阳光动,鸟啼春昼永。
其三 雪峰楼
押寒韵
雪峰(四库本作凭眺)在何许,楼倚青霄端。
每来注心目,不觉生羽翰。
终藉好风力(四库本作峰影),云散(四库本作散作)银阙攒。
只履西归客,应笑空倚栏。
其四 海棠轩
押词韵第八部
文锦初动机,晨霞欲敷照。
香传雪楼浓,影落玉溪倒。
子美不能赋,春工一何妙。
惟有赏心人,相逢祇微笑。
其五 月台
押觉韵
石印鱼在屏,犀透星入角。
乃知明月光,日用心(四库本作人)不觉。
陟此百尺台,馀念坐消剥。
洞晓弦望机,仙丹兹可学。
其六 翠锦亭
押词韵第三部
檐外列修木,凛凛正人气。
有德必有文,烂兮五色备。
岂同夭韶花,弄春张绣被。
须信轮囷材,堪为万乘器。
其七 潺玉亭
押陌韵
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
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
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
其八 茅庵
押词韵第十五部
覆以洁白茅,环以琅玕竹。
天籁旁鼓笙,月沼对铺玉。
借问清坐翁,此外更何欲。
笑指博山炉,香飞柏子绿。
其九 水阁
押歌韵
长虹卧松江,一苇航大河。
岂如此安稳,无复畏风波。
幽香萃花岛,鱼藻旨且多。
徙倚小栏曲,月色透薜萝。
其十 小亭
押词韵第十八部
东西对孤骞,杖屦可幽歇。
容光日月来,矧此明四彻(四库本作映此自辉彻)。
鳞木张幄翠,蜃泉飞玉洁。
往往得意时,宛在广寒阙(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一二)。
句 北宋 · 丰稷
日来月往无成期,好把心源早夜思(宋袁燮《絜斋集》卷九《丰清敏公祠记》引)。
乞禁妄立庙以祀神奏(元丰三年六月)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二(第一册第七七○页)
近见京城内外士庶与军营子弟转相告言「今日神见某处」、「明日神降某处」,恢诡谲怪,无所不道,倾动风俗,结成朋社,率歛财物,奔赴祥符县邓公卿菜园内安顿,欲与灵惠侯立庙。小人缘此,易生奸心,神民异业久矣,不可不禁。如国家以泉水之灵可兴祀典,宜委命官主领施利,明载簿历,支修庙貌,亦可以示朝廷祭祀驭神之意。
乞寝王安礼新命奏(元丰四年三月)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一
安礼性行淫僻,师言鄙之,大德包覆,窃幸显途,矜奋自高,无敢论者。臣仰惟陛下躬道德、履法度以迪励风俗,俾皆有士君子之行。今安礼所为,鄙夫耻之,擢在词禁,地亲职重,将何以训多士、仪四方?臣恐天下之心不以名节望朝廷而侥倖万一,惟陛下察之。孔子天纵之圣,以言取人,不能无失,况安礼言放行污,无足观者。伏望追寝成命,以释群疑。
初任殿中侍御史疏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东都事略》卷九四、《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三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六九、《丰清敏公奏疏辑存》(四明丛书本)
陛下明足以烛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式刑文王之典,成王所以贤。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此古今之大患,帝王之深戒也。愿陛下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于深宫之中,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之内;一言于细旃之上,思所以为法于千载之下。则教化自行,习俗自美,中国既安,四夷诚服矣。
王钦臣不宜除给事中奏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八
王钦臣除给事中,按,钦臣天资浅薄,溺于荣利,彊忌好胜,反覆任情,给事中乃东台献替之职,钦臣岂可居此?
春方苦寒疏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丰清敏公奏疏辑存》(四明丛书本)
自二圣临御,朝廷清明,未尝私一喜怒以进退大臣,未尝偏一爱憎以荣辱多士,无烦徭暴政,淫刑滥罚,虽尧舜用心,无以尚兹。何嘉祥未臻而沴气斯见邪?岂应天之实未充,事天之礼未备,畏天之诚未至欤?岂宫掖之臣有关预政事,如天圣中任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以致中外有危疑之心乎?岂同治平初有任守忠诡谋离閒两宫,而史昭锡、王士安之徒肆奸恶以骇众听乎?天道聪明,茍无其事,变不虚生。若不畏惧,有以消复,而轻怠简诬,则凶变必至。愿陛下开广圣德,祗畏天心,延问名臣,思求其故,总正万事,保合太和,任贤责成而不受浸润之谮,惠民以实而不尚姑息之政,言如春阳之温而不暴,动如祥风之扇而不急,六宫和于内,百官和于朝,万民和于下,则天地之和应而灾沴消矣。
祀事议(绍圣中)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第一册第四五二页)
若祭地示比祀昊天之礼,则盛夏之月难以亲行。欲乞郊祀之岁,于夏至前三日,皇帝御文德殿致斋,遣官奏告太庙,其行事陪祠官如常议。至日五更一点,皇帝乘法驾出宣德门,诣北郊斋殿,俟质明行事,比幸金明池稍加仪卫。礼毕还宫,不甚炎溽。若遇阴雨,大庆殿可陈望祭之礼。
劾章惇疏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四、《宝庆四明志》卷八、《丰清敏公奏疏辑存》(四明丛书本)
哲宗皇帝亲政,召章惇为宰相,不能以道事君,用群小,合奸谋,害元祐忠贤司马光、吕公著等,以变乱神考法度,谓之不忠,不能绍述谓之不孝,以此激怒先朝,此乃王曾对仁祖所谓憸人惑上之言也。惇以光等变乱法度不足为深罪,又编类臣寮章疏,择其切直不讳之言与夫陈乱世以讽今者,谓之讪上,谓之指斥。又以言语不足为大恶,乃持文及甫、邢恕之私言,辄诬光等谋废立为不轨。按,惇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福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临大变,计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陛下尚优容之乎?祖宗怒之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之久矣,今命陛下诛之。陛下何惮而不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