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示净明月长老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
百丈已前,无住持事,刀耕火种,隐遁过时,学者闻其风而师之。
主伴相依,力究己事,捍劳忍苦,不易初心。
愿力既坚,大法明悟,深藏密护,不忍轻售。
一朝为人所迫,踞曲录床,自然光明盛大,照映千古,所谓根本固则枝叶茂也。
去古既远,人根益浮,才与僧伦,便作住院之想;
一旦为人所误,打自大鼓,任情肆意,拨无因果,及乎缘谢,其为则阙,有不可胜言者。
盖由初心不根于道,名利所牵,差之毫釐,谬以千里也。
长老早岁出家,早岁行脚,丛林去处,亦已遍历,时节既至,操住山斧,固非分外。
然院无大小,弘之在人。
傥以从上佛祖为标格,切切行持,虽对圣僧吃饭,亦无愧矣,何患檀信不归美,声名不馨香,龙天不加被,四恩不毕报?
夫如是,称曰长老,岂徒然哉!
佛祖三经寄去,每日得暇,披玩一遍,依而行之,转以授人,庶不忝为黄面老子儿孙也。
至祝至祝。
按:《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七套第一册。
示果侍者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道在日用常行之间。
然即日用常行以为道,固不可;
离日用常行以为道,亦不可。
视听言动,饮食起居,无一或妄,无一或非。
不为气所使,不为境所夺。
不以广闻博见为已解,不以奇言妙语当本参。
似兀如痴,只守闲闲地。
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
视昔赵州文远,斗劣不斗胜,似金博金,国师耽源,三呼三应,如水与水,直饶恁么?
更须知有衲僧门下,佛祖柰何不得底一著,然后入魔入佛,无可不可,逆行顺行,等皆方便。
虽然也,须是一回汗出始得。
若果得一回汗出,白云所谓一茎草上,现玉殿琼楼,岂虚语哉?
侍者,两地相从,恰半十载,烧香问讯,了无错谬;
更能向上加鞭,不惟拍肩文远、耽源,高出一头地乃善。
临别需语,为日用警,因其请而告之。
龙维那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祖师西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单提独掇,不过只要人去却胸中物,丧尽日前机。
知得自己一段光明,亘古亘今,照天照地。
处圣不增,居凡不减。
不以夜而晦,不以昼而明。
十日难视,千手难掩。
即此谓禅非禅也,即此谓道非道也。
离此别求,大似去河觅水,舍灯求火也。
所以迦文老汉雪岭六年,才见明星之后,便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證得。
子细看来,即今高打行缠,挑包行脚,妄想也;
江上江南,寻师访道,妄想也;
终日面壁,坐破蒲团,妄想也;
朝参暮请,废寝忘餐,妄想也。
总不恁么,须是个猛烈底汉,才闻举著,如鹰搦兔,似鹘挐鸠,披襟承当,赤手荷负,未为分外。
然虽如是,切忌坐在这里,更须知有转身底时节始得。
所以道:百尺竿头立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露全身。
且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岂不见兴化和尚一日谓克宾维那曰:「汝不久为唱道之师」。
宾曰:「某甲不入这保社」。
兴化云:「会了不入,不会不入」。
宾曰:「总不恁么」。
兴化便打,乃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饭一堂」。
至明日,兴化白槌云:「克宾维那不得吃饭,即便出院」。
只如兴化恁么,意在于何为?
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克宾恁么,又作么生?
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虽然,百尺竿头,二俱进步,未得在。
宗侍者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
德山老汉恁么道,已是狼藉不少。
既无语句,一法亦无,毕竟以何为我宗?
若非吹灭纸烛处,丧尽鬼家活计,安能赤手空拳,别立生涯?
一条白棒,佛来也打,祖来也打,以至拆佛殿,遣罗汉。
见处谛当,用处轩豁。
如疾雷迅风,破山震海,无你近傍处,无你睥睨处,岂近世央庠浅根之士可得而彷佛耶?
《传》云:希颜之人,亦颜之徒欤。
若是俊流,壁立万仞,一日千里,得失不顾,危亡不知,宽作程限,急著脚手,期于彻證。
到佛祖不到之地,见佛祖未见之处,特立独行,孤风凛凛。
如狮子出窟,踞地哮吼,群狐屏迹。
假使周金刚再世,亦当让雄也。
切宜勉旃。
剑关禅师语录序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
剑关法兄,袖藏匕首,不立孤危。
铁额铜头,望风乞命。
今虽亡矣,芒刃霜寒。
舐蜜之者,各宜照顾。
淳己南至,雪峰惟一拜手书。
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七套第一册。
妙喜与管盈叔居士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管公盈叔居萝湖,幸自不为藤萝缠倒,无端误入花木瓜林,惹得通身荆棘。
江湖敏手,不能为之善解,从而加以烂,为蔓滋甚。
予恐秀亦堕此,颖脱无繇,故挥以金刚王宝剑云。
古岩送徽妙峰南岳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昔老妙峰南堂正印,虎视诸方,而所居之刹,枯茅败屋,仅庇风雨。
人不堪其忧,而师独安之,三十年不改其乐。
予尝升其堂,每以人境不侔为恨。
今观古岩赠其归衡岳之语,虽灵山授记,不是过矣,吁!
跋痴绝与嗣子明老法语并书(明曾做维那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养子不须教,落赚自然会。
累纸沓幅之语,何婆奶如是耶?
当时兴化打克宾底主杖,幸自不在别人手里,因甚放过?
傥能尽令而行,则玉山今日,未到如此。
兹因郁禅人持来乞语,炷香展观,殊为老叔惜。
中洲郑居士佛牙舍利颂轴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佛牙舍利,世所希有,中洲藏之甚秘。
皖翁吁露向人,雪峰一众赞之骂之,无非五䌽画虚空也。
赞骂不及处,却请居士道。
为见侍者跋无准痴绝书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昔游钟阜凌霄之门,见其提唱,呵叱佛祖,不啻尘垢秕糠。
今观与南屏书,敬之爱之,虽祥麟瑞凤不是过。
但不知敬爱与呵叱孰是?
见既宝此,当持以求顶门具眼者订之,庶见二大老用处,迥出常情。
不然,鼠聚乾,何益哉!
跋佛鉴佛海法语后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予父兄平昔多病,颇谙药性。
所说方子,虽各不同,点捡将来,皆经验者。
若依此修合,必无谬误;
若不依此修合,亦无谬误。
何故?
才形纸笔,已非妙诀也。
韩子谓「火其书」,予于此轴亦云。
题谷源不无轩朱文公墨迹后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丁巳之夏,庚暑正隆,斋馀静坐中世界,有大比丘名曰舟者,合掌而前曰:「吾祖云谷,与晦庵朱文公为方外交,文公扁其轩曰不无。
阅岁滋久,厥义未闻,愿为宣说」。
予曰:「坐,吾语汝
予非义学者,不无之义,又安能说?
且以子举此意,为此来扣我门,入我室,伸此问,谓非不无可乎?
子十二时中,折旋俯仰,嬉笑怒骂,语默动静,应对进退,谓非不无可乎?
三八五日,升堂入室,鞠躬叉手,抠衣趋隅,目睹耳闻,心开意解,谓非不无可乎?
文公未书,尔祖未揭,不无之名,已不可得而掩矣。
子亦未举,予亦未答,不无之义,已粲然在前矣。
逮乎书而后揭,揭而后请,请而后说,不无为无,无为不无,纷然是非,殆将不可得而辨。
欲求所谓不无,予未敢保任,候阿逸多出世,请往彼问」。
舟蹶然而起,再拜曰:「不无之义,得之矣」。
乞书以为證,于是乎书。
佛照诸老墨迹后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雨霁初秋,风清万壑,响舂岩溜,香喷水沉。
政尔横刀而眠,有客扣门,呼童视之,乃南浦藏主也。
稽首作礼,出示巨轴。
与炷展观,恍然如揖拙庵父子兄弟、范、补之诸大老于座间,喜不觉舞。
因谓之曰:「一轴之作,字字句句,曲尽世出世间之妙,非今时藻绘语也。
不知紧切为人处,子知之乎」?
元良久曰:「直截根源,脚踏实地,无踰此矣。
若夫敛容默照,湛寂无依,探浅深,轻去就,不过持身策也」。
予曰:「然。
但其间俗汉子道荒山藏古寺,见旁水梅开,一枝三四,予窃怪焉。
子以为如何」?
元笑曰:「将谓是个俗汉。
既知如是,并宜宝之」。
龙维那高原和尚煆发颂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珠回玉转,错落金盘。
高原和尚,示人之舍利也。
龙维那既能宝之,幸毋以豌豆鱼目混之乃善。
出山相赞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八、《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
天将大任于厥躬,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不然,争得二千有馀载,百亿四天下,仰之如日星,爱之逾父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