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珙南宋
蠹斋铅刀编序 南宋 · 陈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蠹斋铅刀编》卷首、《京口耆旧传》卷三、《爱日精庐藏书续志》卷四
欧阳公之序苏子美曾南丰陈后山之序王平甫,皆悲其不遇以死,其言反覆哀抑,有大不释然者。
人之读之,知其辞之缓,而不知其意之切也。
夫二公之材,高视一世,文可施诸典册,诗可荐诸声歌,而坎𡒄流放,曾不得少用其所长,而夭死继之,一时交旧论次其平日之文,序其穷而闵其志,能无哀乎?
所以深悲而痛恨者,自其情也。
余之师友周公孚字信道自号蠹斋,天资颖悟,七岁通《春秋左氏传》。
既长,于书无所不窥、博闻彊记,而尤邃于楚骚、迁史、唐韩、杜氏之诗文、国朝诸公名世之作。
出入贯穿,造诣其畛域,掇拾其精华。
始刻意于诗。
后山为法,其后由陈而黄,黄而杜。
属思高远,鍊句精稳。
少而工,壮而新,晚而平淡。
为文长于叙事,简洁而峻厉,不喜襞积雕绘,循理而言,理尽言止。
公之于诗文盖如此。
登第十年,始为真之郡博士,竟卒于官,仕止于一命,寿不登五十。
其穷殆与子美平甫类,而不逮二公者,二公所与游皆一代宗工,足以自托不腐。
公常恨不及见前辈,不蕲今之人知,一时显人,亦未有能知公者,以故名未大耀。
公既没之二年,平阳解君伯时得公之遗文,古赋、古律诗、表、笺、启、书、序、记、疏、青词、赞、碑铭共三十卷,目曰《铅刀编》者,属余为之序。
余少从公游,其学盖得于公,老不加进,思公之不复见也,未尝不潸焉以悲。
伯时,公之死友也,尝仕为尚书省监门,闻公一言,弃归力学,其志操有足尚者。
公之自真归葬也,伯时营护之力为多。
翟公有言:「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余于伯时见之。
淳熙己亥仲秋六日京口陈珙序。
建安驿记绍熙五年十月 南宋 · 陈珙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
皇朝乾德二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
大中祥符六年,再升为真州
驿始以军政名,至今二百馀祀,地望日重,犹仍而不改,示弗忘旧也。
昔在转般仓之东,遭虏虔刘,遂为民居。
乾道三年郡守张侯郯即故址重建。
真当东南舟车之会,国家全盛时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岁漕米六百万石供亿京师
驿近仓,所以称将输之过客也。
建炎后,发乎此也。
岁久欹坏,殆将压焉。
然真自积年以来,岸江之沙涨为平陆,膏沃弥望,庐井日衍而东,鳞次栉比、三倍曩昔。
贤将肤使,与夫四方之重客,饯往迎来,率多舣舟于东河
而馆侯不治,织苇数椽,傍无屏蔽,忽风雨骤至,主宾各谢去不顾。
朝请大夫直秘阁知州事韩侯挺下车未期月,政平讼理,百废具修,乃命撤仓巷之坏驿,鼎新于兹。
为室四楹,前敝以轩,外临通衢,后负以龟,俯瞰河流,高明宽洁,至者咸喜。
尽洗前日之陋风,复还承平之盛观,侯于是乎可谓能矣。
昔晋广铜鞮之宫,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子产毁之而有辞,赵文子谢不敏焉。
薛惠彭城,父宣过之,桥梁邮亭不修,必知惠之不能。
然则馆舍邮传,是岂不可以观政也?
夫侯之尊公尚书龙学,故太师蕲王之长子,以盛年出使总戎,入为法从,中外有声。
侯之政事井井绳绳,盖其家法也。
薛惠观之,尚书公诚有子矣。
珙以末掾事侯有年,因命珙纪其本末,敬述建徙大槩如此。
绍熙五年甲寅十月七日甲午修职郎真州司法参军京口陈珙记。
按:隆庆仪真县志》卷一四,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道光仪徵县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