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冈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梅冈丘垄已难寻,堪恨吴儿太忍心。
闻道土山标擘处,原头丛薄不成阴(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一七)。
玄武湖 其一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玄武湖中春草生,依稀想见竹篱城。
后来万堞如云起,方恨图王事不成。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万骑连山噪虎熊,千艘激浪泣鱼龙。
变迁陵谷有如此,应笑铜驼无定踪(同上书卷一八)。
冶城楼 其一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果然当国擅功名,著屐闲来上冶城。
久欲乘风还海道,江山佳处尚关情。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春秋将绝书刘子,汉史虽终述武侯。
旧国不知遗烈在,我来偶作冶城楼。
青溪阁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江家旧宅枕溪头,谁向溪湾著小楼。
无奈当年亡国恨,潮生潮落几时休(以上同上书卷二一)。
白鹭亭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白鹭亭前白鹭飞,定知公子未忘机。
我来犹识难驯意,江际翩翩趁落晖。
凤凰台 南宋 · 黄度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江淮表里拱神州,底事干戈不肯休。
试上凤凰台上望,定山尽处是瓜洲(以上同上书卷二二)。
乞许长溪县苗米折纳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文献通考》卷五
福州长溪县去州七八百里,苗米不能至州送纳,遂为揽户高价售钞,县又纵吏为奸。请照绍兴府新昌县例,明许折纳。县以钱上之州,州置场籴米。
整顿建康府津渡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三之一六(第八册第七五三八页)、《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三
建康府境北据大江,是为天险。上自采石,下达瓜步,其间千有馀里,共置六渡。其一曰烈山渡,籍于常平司,岁有河渡钱额。其五曰南渡浦,曰龙湾渡,曰东阳渡,曰大城冈渡,曰冈沙渡,籍于府司,亦有河渡钱额,而不属常平。合六渡,岁为钱万馀缗。岁月寖久,官但知循例拘纳月解钱,而舟楫废坏,仅有存者。官吏篙工,初无廪给,民始病济,而官漫不省。乃有奸豪,不顾法禁,始更别置私渡,左右旁午。是由官渡济者绝少,乃听吏卒苛取以充课。徒手者犹惮于往来,而车担马牛几不敢行。甚者至扼之中流,以邀索钱物。窃以为方今依江为国,天设巨防,不容缓纵,而或至弛禁;南北津渡,务在利涉,不容简忽,而但求征课。臣已尽为之缮治舟舰,选募篙梢,使逐处巡检兼监渡官。于见今诸渡月解钱则例,量江面阔狭,计物货轻重,斟酌裁减,率三之一,或四之一。自车人牛马,皆有定数,雕榜揭示约束,不得过数增收,邀阻乞觅。裒一岁之入,除烈山渡常平钱如额解省,自馀诸渡皆以二分解修造库,专充向去修船之费,而以其馀给官吏、槔梢手水食钱,令监渡官逐月照数支散。其更有馀钱,则解送府司。然后尽止绝私渡,不使奸民踰越禁防。检坐见行条法,使诸渡官觉察,逐月结罪保明申府。严邪慝之防,行济涉之政,关非轻。犹虑他时不知事因,或以失陷官钱为非,或以禁约越逸为过,轻有改更,失臣始意,则旧弊复存,公私非便。乞令本府永久遵守施行。
建康府创建养济院奏状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三
臣伏见《中兴会要》:绍兴七年高宗皇帝驻跸金陵,闰十月,诏以天气寒凛,贫民乞丐,令建康府疾速踏逐舍屋,于户部支拨钱米,依临安府例支散。候就绪日,申取朝廷指挥收养。窃惟不废困穷,列圣家法,嘉祐、熙宁次第增广。上自京师,外及州县,或给户绝官田,或出常平钱粟,载在史官,前后可考。而高宗皇帝于多事倥偬,日不暇给之时,闵民三穷,亦捐大农钱米以赡之。其所以续天地生生之德者,与祖宗同一心也。臣猥以非才,滥司留钥,适当旱蝗饥馑之后,流离饿莩,充遍城邑,几不忍视。赖朝廷德泽,赐缗转粟,拯其艰厄。阖境生灵,免填沟壑,莫不衔戴上恩,歌咏鼓舞。惟是流移贫民养于僧庐者凡三千四百馀人,去岁麦稔,择其稍壮者,与之裹粮,散遣归业,而孤寡老疾之人存者尚众。臣遵奉高宗贻孙之长谋,推广仁主发施之德政。府城旧有养济院,前守臣钱良臣始为,规模未广,收养不多。臣遂于城南北创两养济院,为屋舍百间,每院各度一僧掌之。所养贫民以五百人为额,春夏则稍汰去。每岁用米一千五百斛,其千斛取办于常平,五百斛从府仓耗米挪拨。费钱二千缗,则取诸安抚司惠民药局息钱。出纳稽核,选僚吏以董之。又得废寺曰宋兴,择僧住持,总督其事。取民产之没于官者,为田五百九十亩,山地等五百十有九亩,以供亿僧徒。又捐千缗,就寺置质库,计其所赢,每三岁买祠牒,度营干有劳行者一人为僧,嗣掌两院事务。凡穷民寒则为之衣,病则予之药,殁则为之葬埋,条画区处,粗为周悉。留都繁会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每遇隆冬凛冽之时,米价稍贵,则号寒啼饥,暴露枯瘁,所在成群,非都邑气象。自今以往,皆得安居饱食,不复宛转于市井,捐瘠于道途。惧其时改岁迁,来者不继,则所拨钱米或遂中辍,所置屋庐渐至颓毁,是用不避屑渎,冒昧以闻。敢望圣慈特降睿旨,行下建康府及江东安抚常平司,常切遵守。所给钱米,每岁照数取拨,毋得辄废。庶几德泽深长,与国同久。干冒宸旒,臣无任恐惧之至。伏候敕旨。
〔贴黄〕常平米系每岁给养孤老米内分拨,药息钱系药局收到,即非解发官司等处钱。柴芦于建康府公使库岁时柴内支取,并无侵公私去处,伏乞睿照。
乞分吴曦兵柄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宋史》卷三九三《黄度传》
挺子曦必纳赂求袭位,若因而授之,恐为他日患,乞分其兵柄。
求罢监察御史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宋史》卷三九三《黄度传》
以孝事君则忠。臣父年垂八十,菽水不亲,动轻岁月。事亲如此,何以为事君之忠。
请纳谏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宋史》卷三九三《黄度传》
孔子称「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夫人主有过,公卿大夫谏而改,则过不彰,庶人奚议焉。惟谏而不改,失不可盖,使闾巷小人皆得妄议,纷然乱生,故胜、广、黄巢之流议于下,国皆随以亡。今天下无不议圣德者,臣窃危之。
辞知平江府奏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宋史》卷三九三《黄度传》
蔡京擅权,天下所由以乱。今侂胄假御笔逐谏臣,使俛首去,不得效一言,非为国之利也。
养济院碑跋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三、乾隆《江宁县新志》卷一二
度守留都之二年,岁比有秋,疮痍浸复,思广上施,爰及今人。共惟祖宗至仁,同符三代,在郡国实有养济之政,高宗驻跸,诏旨如丹。乃斥币馀,营室庐而养食之,董以缁流,区画纤悉。拜疏上闻,蒙恩诏可。圣主视民如伤,光昭祖武,呜呼休哉!事适权舆,条理未密,丰凶岁异,所养不齐,则缉熙上恩,敷锡无告。异时牧守,必同此心。敬以德意,载之于石。嘉定五年,岁在壬申,七月既望,宝谟阁直学士、朝议大夫、知建康军府事、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司公事、兼江淮制置使黄度谨题。管辖僧智寿立石。
爱山亭记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乾隆《绍兴府志》卷七二、民国《新昌县志》卷一六、万历《新昌县志》(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家君甫六旬,尽弃人间事,筑室于孟塘山之阴而居之,终日徜徉于群山之中。既乃作亭北岗,回眺周览,万象偃伏,据登临之要。度尝侍侧,家君曰:「何以名斯亭」?度对曰:「请名爱山」。家君曰:「试言其意」。度对曰:「市朝山林,出处之趣异也;纷华淡泊,躁止之机不同也。而各求其志,各乐其乐,盖有终其身不相为也。今夫往者如赴,还者如拒,委者如逊,突者如怒,方夭矫以龙骞,忽轩昂而鹤举。此山之布列曼衍,相为面势者也。朝暾升而凝紫,夕霭合而浮碧,暝欲雨而深黝,晃初霁而浓鲜,此山之变化翕忽,异姿而同妍者也。春秋耕穫,旦暮薪刍,林空而弋,水落而渔,甡甡乎麋鹿之群友,交交乎禽鸟之鸣呼,此山间之人物错杂,耳目接之而为娱者也。故自夫出而动者观之,则诚空虚寂寞,何足爱者?自夫入而止者观之,则山与人常莫逆也,意消神融,则亦不知其然而然也。此爱山之意」。家君辗然笑曰:「汝知其外,而不知其内;知其为可爱,而不知吾之所以为爱也。泰、华、嵩、衡,名其高也;涂、室、阳、荆,名其险也。若夫箕、首、商、蒙、岘、𡷗、庐、桐,其高可阶,其险可通也,而其名闻于天下者,以其人也。思其人而爱其木,而况于山乎!汝试凭高而望之,直东,危峰中立,俄然如侧弁者,𡵙山也,岂非道深法师之所居乎?方其师友万乘,奔走公卿,而能等朱门衡茅为一致,卒归老于空山,故吾爱其洁。少南,平岗隐阜,交互经纬者,沃洲也,岂非支遁之所栖止乎?虽为浮屠氏之学,而有当世之望,一时名士出处不同,尽从之游,片言只语,皆足以垂世,故吾爱其达。北出,坂垄支辏,有如倚剑塞其冲者,金庭也,岂非王逸少之所出入乎?识鉴精微,有经世实用,而不肯降志辱身,故吾爱其坚。又北出,秀嶂端整,如桓圭出于众山之表者,四明也,岂非谢安石之所游息乎?苍生喁喁,以其出处为安危,而高卧空谷,若将终身焉,故吾爱其远。界乎东南之间,层峤叠壁,如连云、如阵马者,天姥也,岂非李太白所尝登蹑者乎?当其文章名海内,人主一见倾属之,而飘然清兴,形乎梦寐,故吾爱其逸。环吾之庐左右一舍,而山之名闻者五。建霞标于苍巅,凛清风于千载,虽蕙帐其已空,想謦咳之犹在。小子其能知吾之心乎」?度对曰:「度不敏,诚不足以知此」。家君曰:「为吾志之」。度再拜曰:「唯唯」。退而书之,为《爱山亭记》。
江渎佑德庙记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景定建康志》卷四四、《金山志》卷一七
《尔雅》:水自江出为沱,汉为潜。《禹贡》纪沱、潜,梁州以岷嶓见,著所出也;荆州以九江见,著所入也。汉东南行,过大别,与江俱东。至彭蠡,汉行于北为北江,江行汉、蠡之间为中江。孔安国曰:有北有中,南可知。近世苏文忠公遂以彭蠡为南江。余谓此经文也。《禹贡》导山出岷、衡。荆州分域,衡阳为南界。赣水发大庾峤下,合彭、庐,牵、淦、盱、浊、馀、鄱、僚,循十川,钟于彭蠡,为大泽,与江汉东入海。是为南江,其源委可考。故曰,此经文也。《扬州纪》,彭蠡下出三江,江、汉加彭蠡为三矣。余登金山,其北为鹘窠山,两山对立,江分为三而东。因陆羽三沴之说,验《禹贡》三江为信。又求所谓第七水者,在今寺北趾僧舍中,号中冷水。冷,沴字之讹也。它日,有为余言,金山下二十里有海门山,亦两山对立,江分为三,入海。它日,又有为余言,历阳有东西梁山,对立江中,江亦分为三而趋东。乃知自九江而下,山之行乎江中者,皆岷嶓下尾。江域于山,虽波流相渐被而异槽,其安行顺道而不骇荡迁徙者由此也。夫自汉《尚书》家说沱潜、说三江,皆失实。《吴越春秋》范蠡泛舟出三江口,指谓浙、浦阳、剡三水异出,合流于会稽郡之东北,今犹称三江口。濒海小渎,称谓偶同,非一州之望,不足纪录。《水经》松江下流奇分为三,郦道元引《吴都赋》,指东江、娄江与松江为三渎,尤小,本无三江之名,且非口岸,盖牵合,不可凭也。金陵故石头城南有江渎神庙,不知其所起。绍兴辛巳,虏入寇,郡祷于庙。虏溃去,有旨赐号「佑德」。久之,栋宇颓圮,弗称灵贶。岁在癸酉,制置刘公改作之。江导源岷山,行梁、荆、扬三州,二千馀里,挟汉、蠡而长之,由此入海,灌溉济涉之功博矣,食于此宜也。因念河自秦汉不行九河故道,济绝源,不复截河入荥。淮亦与汴、泗交错,多非禹迹。四渎惟江溟淼衍长,持固处顺,历数千载而津径不易。方其自梁入荆,去海尚远甚,而已有朝宗之势,经特表见之。夫岂非融结之初,其受命于两间者为独异也?
祭薛季宣文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浪语集》卷三五、《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六
始度试官于永嘉,友陈子以尚贤。溯先生之高风,每服膺而拳拳。迢承贽而敬谒,接清音之琅然。天光发而外映,神邃靓而藏渊。繄下学兮上达,左右取而逢原。会九流于一贯,莹神机之通圆。悯俗学之失真,徵空言于简编。傥诗书之不可应世,殆孔壁之无传。若夫乐易疏通,沈深靖专,其识造微,其动中权,有如风云之感遇,筹帝幄而经纶乎徐元直、李邺侯之事业,而识者谓度为知言。嗟乎!先生其已矣,倏赴音之来前。将人世之迫窄,乘箕尾而追群仙。吾独哭而不知其恸,恐斯文之郁沦。彼后生之谫薄,将安仰夫北斗与泰山也。念公昔者,中都庀官。我将从之,公使淮堧。改辕而归,日俟公还。公出守霅,我有家艰。公书招我,我行实难。伊会之期,夫何屡迁?天实毖兮一见,维余顽兮莫镌。莽九原兮不作,咎昔行兮匪虔。呜呼哀哉!殓弗与兮举衾,葬弗助兮引棺。命炙鸡兮渍酒,侑以文兮涕湲。
祭吕祖谦文 南宋 · 黄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四、《东莱集》附录卷二
维淳熙九年岁次壬寅,某月某日,同年生从事郎、充平江府府学教授黄度,敢以脯醢清酌,奠于故直阁大著郎中吕公年兄之灵。嗟夫,天之生贤,其将有意耶?夫亦坱圠无私,听其自死自生,等草木之荣悴耶?有如夫子,闳博而渊深,明允而笃实,何止兼百人之器。惟人生之虽厚,而所以成之者或不至。有如夫子,好学而不倦,力行而无斁,盖日造乎明诚之地。故子之强而仕也,人皆望其致位卿相,推所学以佐明主;及其病而归也,则又望其著书立言,以诏天下与来世。惟是二者,必有得于此,何尽泯灭而无一遂?呜呼哀哉!苍苍者真不可恃邪?其藐然而无知邪?仁者必寿,有德者必贵,将亦非其理邪?夫何予之者厚,而乃浑浑无所为邪?呜呼哀哉!道绝千载,士安其卑。闻见忽异,相与诋訾。世岂无贤,毁誉半之。傥群疑之未亡,将捍格而难施。惟夫子之为不可及,窅乎渺焉其无涯。俨动容而正色,盖见之者尽忘其所挟持。兹敬义之攸立,而与人同者物必归。吾固以此为天下惜,哭之辄恸而非私也。士友会丧,千里奔驰。我宁不往,薄宦绊羁。因僚旧以致奠,恍音容之不违。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