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入户斗妆粉,飞帘眩水精。
此时携玉友,何处访梅兄。
远洞兼云暗,高峰助月明。
应嫌春色晚,着树缀繁英。
上愚伏先生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秋风动高兴,落日满空城。
树古苍烟重,川长白鸟轻。
遥寻方外去,暂向此中行。
始信箕山客,逃尧不为名。
苍水院滞雨。寄德茂(庚子)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旅窗谁与对,向夕独凭栏。
海日晴还雨,江楼晚更寒。
淹行苍水院,归梦白鸥滩。
君亦思乡客,离怀想一般。
书怀(辛丑○并小序)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人生之于世间。事多矛盾。正孟子所谓动心忍性。横渠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乃为学者用工之地。故聊书此以为戒。
客意转萧索,年华落敬亭。
贫知交有道,病觉夜难经。
遇事惟书忍,逢人肯说醒。
夕阳归望断,宿鸟返林坰。
赠申汝涉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申子儒林秀,南州早擅名。
人才推有弟,年事忝为兄。
碧蕙方春茂,沧江到底清。
数年长作别,安得不伤情。
龙头亭。次朴提督韵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合流河亭主,心将白鸟閒。
冥栖岩壑里,高卧水云间。
赤城追孙绰,玄坛揖子安。
风尘尘世狭,争似此江宽。
四时词(临赵松雪浣花帖,四首) 其一 春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穷源一草屋,且喜岁华新。
云卧犹堪乐,风光自不贫。
水烟笼月晓,花雨湿江春。
只得无尘事,何须世外人。
其二 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蓬户经春掩,湖园半已荒。
竹生孙未长,花着子犹香。
白日无尘客,青山入草堂。
流莺似相识,故故过林塘。
其三 秋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步出东山外,山光看水心。
兴随秋色老,波共客愁深。
露重衣全湿,钟疏月欲沉。
黄花与白酒,佗日更西林。
其四 冬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岁暮荒园里,寒花更不香。
人情为老少,天道自阴阳。
闭屋烟霞古,澄心水月光。
官家宽一陌,松竹两三行。
秣马猪田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驿路春将尽,佗乡客始还。
行舟津树外,归马草花间。
人意趋庭急,云容出岫閒。
遥知到家日,稚子候松关。
除夜次孟浩然秦京途中韵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迢遆邵城道,苍茫细雨天。
新年生海澨,故国隔山川。
客子愁行路,居人喜种田。
明朝出门望,溪柳已含烟。
次柳尚之壁上黄海月(汝一)韵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岐山何嶷嶷,岐下硕人居。
闭户应嫌俗,垂纶岂为鱼。
春来治旧圃,雨过长新蔬。
溪老时相访,山醅问有馀。
余闻松堤山水之胜往访之。李玉尔(珍),李汝润(珆)二丈亦偕。途上口赠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路尽松堤驿,川从普贤山。
中间开胜境,末世要安閒。
久坐无尘虑,临还有厚颜。
林亭犹不恶,回首即云关。
九日。次李季明韵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彊欲登高去,翻惊岁屡遒。
菊花依旧日,筋力少今秋。
且好同佳赏,何妨典敝裘。
人生贵适意,富贵亦云浮。
戊申二月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国运宁全否,河清已半千。
愚民誇圣德,佳谷自皇天(二十六日天雨。谷类皆草实。)。
阊阖云争绕,林泉月独悬。
所悲饥饿迫,垂死太平年。
陪王母。船路到新寓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暮泊东城外,晨炊桂谷前。
江声秋后驶,山色雾中妍。
游子趋陪日,慈亲喜惧年。
常怀南极祝,神祇鉴吾虔。
次蔡乐而(衎)丈西湖韵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桃花分异界,流水只相通。
日月藏壶里,江山见画中。
仙家丹九转,尘世厄三空。
吾欲寻真去,风吹梦里蓬。
灵岩途中。忆赵景毅(弘远。○途左有废院。壁上有诗云圣神新化及湖乡。遐迩欣瞻舜殿裳。却喜天门看渐近。五云深处是咸阳。其下有商山过客次题之语。谛观其笔迹。乃景毅书也。景毅以己酉秋。自海南赴举洛中。溺死于恩津之楮桥水。诗乃是行所题。而迹留人亡。令人起悲感之怀。因得五言律一篇。)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废院题诗客,商山旧识人。
更能逢面目,何处是恩津。
暮雨埋青嶂,春波捲绿蘋。
含悲未忍去,征马为逡巡。
谢尹上舍裕甫佩酒重看 明末清初 · 郑荣邦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石门先生文集卷之一
岭下闻声久,相逢海上村。
吾心应自信,世道未须论。
野水风吹棹,春城雨掩门。
思君何处切,独坐对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