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敞东汉 ? — 105
族斩龚寿辰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寿常律杀人,不至族。
然寿为恶,隐密经年,王法自所不免。
令鬼神诉者,千载无一,请皆斩之,以明鬼灵,以助阴教(《搜神记》:「交阯刺史,行部,宿苍梧鹄奔亭。有女鬼自称苏娥,前年以财色为亭长龚寿所枉杀,及其婢俱埋寿楼下。捕寿考实,并父母兄弟系狱,上表。」)
上封事言诸窦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夫忠臣忧世,犯主严颜,讥刺贵臣,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
君臣义重,有不得已也。
臣伏见往事,国之危乱,家之将凶,皆有所由,较然易知。
郑武公之幸叔段,卫庄公之宠州吁,爱而不教,终至凶戾。
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伏见大将军窦宪,始遭大忧,公卿比奏,欲令典干国事。
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之深至,天下闻之,莫不悦喜。
今逾年无几,大礼未终,卒然中改,兄弟专朝。
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肆心自快。
今者论议汹汹,咸谓叔段、州吁复生于汉。
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者,以为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己受吉甫申伯之功,如等陷于罪辜,则自取陈平周勃吕后之权,终不以等吉凶为忧也。
区区,诚欲计策两安,绝其绵绵,塞其涓涓,上不欲令皇太后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等得长保其福祐。
然臧获之谋,上安主父,下存主母,犹不免于严怒。
臣伏惟累祖蒙恩,至臣八世,复以愚陋,旬年之间,历显位,备机近,每念厚德,忽然忘生。
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驸马都尉瑰,虽在弱冠,有不隐之中,比请退身,愿抑家权。
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窦氏之福袁宏《纪》作「诚不忍目见祸至,故敢书写肝胆,舒度愚情。驸马都尉瑰,忠孝爱主,最自修整。闻瑰比自申陈,愿损抑家权,退身避贤,宜顺其意,斯诚宗庙之至计,窦氏之大福也」。《后汉·何敞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三,有删节。)
上疏谏为窦笃窦景起邸第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嫚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辱还忿,舍而不诛。
伏惟皇太后秉文母之操,陛下履晏晏之姿,匈奴无逆节之罪,汉朝无可惭之耻,而盛春东作,兴动大役,元元怨恨,咸怀不悦。
而猥复为卫尉笃、奉车都尉缮修馆第,弥街绝里。
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
今众军在道,朝廷焦唇,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示无穷也。
宜且罢工匠,专忧北边,恤人之困(《后汉·何敞传》)
郅寿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臣闻圣王辟四门,开四聪,延直言之路,下不讳之诏,立敢谏之旗,听歌谣于路,争臣七人,以自鉴别,考知政理,违失人心,辄改更之,故天人并应,传福无穷。
臣伏见尚书仆射郅寿坐于台上,与诸尚书论击匈奴,言议过差,及上书请买公田,遂系狱考劾大不敬。
臣愚以为寿机密近臣,匡救为职。
若怀默不言,其罪当诛。
寿违众正议,以安宗庙,岂其私邪?
台阁平事,分争可否,虽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犹谓谔谔以昌,不以诽谤为罪。
请买公田,人情细过,可裁隐忍。
寿若被诛,臣恐天下以为国家横罪忠直,贼伤和气,忤逆阴阳。
臣所以敢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寿也,忠臣尽节,以死为归。
臣虽不知寿,度其甘心安之。
诚不欲圣朝行诽谤之诛,以伤塞晏之化,杜塞忠直,垂讥无穷。
谬豫机密,言所不宜,罪名明白,当填牢狱,先寿僵仆,万死有余(《后汉·郅恽附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二)
上疏谏济南王康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盖闻诸侯之义,以制节谨度为忠,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管仲相齐,九合之功,而孔子讥其器小,以奢侈逼上,不知礼也。
大王以骨肉之亲,享蕃国之尊,当率先天下,以为化首,施张政令,明其典法,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台隶,应为科品。
今国家制度,王侯车马服章,事有其科,不可越也。
而今奴婢厩马皆有千余,增无用之口,以自蚕食。
宫婢闭隔,失其天性,感乱和气。
又多起内第,触以巨万,而功犹未半。
夫文繁者质荒,木胜者人亡,经传所载,皆非所以奉礼承上,传福无穷者也。
且君国者,以道德仁义为营,岂饰宫室充实厩马为尊哉!
楚作章华以凶,吴兴姑苏而灭,景公千驷,民无称焉,其效也。
大王数游诸第,出入无节,或涉晨夜,又非所以远防未然,临深履薄,垂示后嗣之法也。
愿大王修恭俭,遵古制,以法自治,以礼率下,省奴婢之口,减乘马之数,斥私田之富,节游观之宴,以礼起居,则乃敢安心自保。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至言逆于耳而便于行,惟大王深察愚言袁宏《后汉纪》十四,又见《后汉·济南王康传》)
奏记宋由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闻事君之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历观世主时臣,无不各欲为化,垂之无穷,然而平和之政,万无一者,盖以圣主贤臣不能相遭故也。
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明公晏晏纯德,君臣相合,天下翕然治平之化,有望于今。
孔子曰:「如有用我者,三年有成」。
明公视事,出入再期,宜当克己,以酬四海之心。
《礼》,一谷不升,则损服彻膳。
天下不足,若己使然。
而比年水旱,人不收获,凉州缘边,家被凶害,男子疲于战阵,妻女劳于转运,老幼孤寡,叹息相依,又中州内郡,公私屈竭,此实损膳节用之时。
国恩覆载,尚赉过度,但闻腊赐,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
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
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是以玄圭周公束帛。
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岂但空空无违而已哉!
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除苑囿之禁,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岂但子文逃禄、公仪退食之比哉(《后汉·何敞传》)
又说宋由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刘畅宗室肺腑,茅土藩臣,来吊大忧,上书须报,亲在武卫,致此残酷。
奉宪之吏,莫适讨捕,踪迹不显,主名不立。
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
陈平生于征战之世,犹知宰相之分,云「外镇四夷,内抚诸侯,使卿大夫各得其宜」。
二府执事不深惟大义,惑于所闻,公纵奸慝,莫以为咎。
明公运独见之明,昭然勿疑,不胜所见,请独奏案(《后汉·何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