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孙兴公诗 东晋 · 殷融
聊复放一曲(○《世说》新语排调篇。)。
上言奔赴山陵不须限制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司徒西曹属王濛以周年为限,不及者除名,付之乡论。臣以为名教兴于义厚、忠孝发于自然,不严而著,不肃而成者也。旧礼,国有大讳,外任不得离部,冗散之人,发哀公巷,初无课限,有不奔之制。案永平初,先帝称宣帝遗诏,乃不得令子弟诣陵,唯荡阴奔赴多不建,乃始为其制,以笃一时。顾观人情,未有肃愧,徒兴简默,正足以彰至道之不弘,表臣子之不义,宜遵前代,闻凶行丧,三日而已(《通典》八十,成帝崩,尚书殷融上言。)。
奏并襄阳郡县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襄阳石城,疆场之地,对接荒寇,诸荒残寄治县,民户家少,可并合之(□□□□□□咸康八年,尚书殷融奏。)。
显赠刁协议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若以忠非良图,谋事失算,以此为责者,盖在于讥议之间耳。即凶残之诛以为国刑,将何以沮劝乎!当敦专逼之时,庆赏威刑专自己出。是以元帝虑深崇本,以协为比,事由国计,盖不为私。昔孔宁、仪行父从君于昏,楚复其位者,君之党故也。况协之比君,在于义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晋书·刁协传》)。
奔赴山陵议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据周鲁有丧,而鲁人不吊,孔子所答曾子,当谓国内卿大夫耳,非如今日见在方外者也(《通典》八十)。
后父不应拜后议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天性之至,父子之道,人伦之序,君臣之义。性因至亲,故情礼无二。义缘序立,故尊严无上。易曰,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礼义生焉。故资父事君,教之至也。以贵而臣其所尊,故子爵不加于父也。夫以帝皇之尊,犹无臣妾父母之义,况后从尊于帝,而令父母执臣妾乎?而郑玄复云,公朝与归宁,别有二制。尊卑迭用,拜谒更施,亦末详斯议,为何所据(《御览》一百三十五)。
议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自顷多难,国度屡空,匹夫有重尔虫之劳,武士有执戈之勋(《御览》三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