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卫瓘西晋 220 — 291
请议郤诜假葬除服表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太子洗马济阴郤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馀年,母亡不致丧归,便于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
三年即吉,诏用为征东参军
或以为城寺之内屋壁之间无葬处,不成葬,则不应除服。
主者今欲明用权不过。
其举下司徒博士评议(《通典》一百三。太康中。)
请除九品用土断疏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人知名不可虚求,故还脩其身。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斯则乡举里选者,先王之令典也。
自兹以降,此法陵迟。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是为劝励,犹有乡论馀风。
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争多少于锥刀之末,伤损风俗,其弊不细。
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如此,则同乡邻伍,皆为邑里,郡县之宰,即以居长,尽除中正九品之制,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
然则下敬其上,人安其教,俗与政俱清,化与法并济。
人知善否之教,不在交游,即华竞自息,各求于己矣。
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晋书·卫瓘传》。太康中太尉汝南王亮上疏。)
奏免山涛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以微苦,久不视职。
手诏频烦,犹未顺旨。
参议以为无专节之尚,违至公之义,若实沈笃,亦不宜居位,可免(《晋书·山涛传》)
奏请赠郑默三司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才行名望,宜居论道,五升九卿,位未称德。
宜赠三司(《晋书·郑袤附传》)
与某书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顿州民卫瓘惶恐死罪:中阙音敬,望想尽怀。
在外累年,始尔得还,情甚踊跃。
旦望州里,上领节度,明日乃入奉,说欣承福,昨自(一作「得」)白不具。
惶恐死罪(《淳化阁帖》二)
魏舒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晋书·魏舒传》,司徒剧阳子逊位还第,司空卫淳书。又见《御览》四百二十四引王隐《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