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三十五卷目录

 乐律总部汇考三十五
皇清〈总一则 崇德一则 顺治六则 康熙三则〉

乐律典第三十五卷

乐律总部汇考三十五

皇清

国初,置太常寺属,有神乐观,乐舞、乐章皆司之。

《大清会典》:太常寺神乐观,提点一员。左、右知观各一
员。协律郎五员。赞礼郎十六员,司乐二十六员,奉祀五员,〈圜丘、方泽、朝日、夕月、先农五坛〉祀丞三员,〈圜丘、方泽、先农三坛〉乐生一百八十名,文舞生一百五十名,武舞生一百五十名,执事乐舞生九十名。如有遗缺,于观内官员家道童,及乐舞生家道童选补。凡乐舞仪节,本寺令协律郎等官教习。遇有祭祀,先期于凝禧殿演习。
凡祭日,司爵、司香、捧帛、捧爵、焚香等事,俱用执事乐舞生。又有乐生、武舞生、文舞生、执旌节乐舞生,应给净衣,行文工部取用。

天坛大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五十九名,给净衣二百五
十九套。执事乐舞生,服蓝镶边青鞋袍。武舞生并执旌节乐舞生,服青缎销金花袍。文舞生并执旌节乐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青缎补袍。俱系绿绸带,戴裹金铜顶帽。如遇祭告,

皇上亲诣行礼,用乐舞生三十八名,遣官行礼,用二
十八名。

祈谷大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三十五名,给净衣二百
三十五套。执事乐舞生,服蓝镶边青罗袍。武舞生,服红缎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鞋补袍。带顶同前。

地坛大祭,共用乐舞生二百四十七名,给净衣二百四
十七套。执事乐舞生,服蓝镶边青鞋袍。武舞生,服青屯绢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青屯绢补袍。带顶同前。如遇祭告,用乐舞生二十六名。

太庙,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六十七名。执事乐舞生服
青袍,武舞生服红缎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缎补袍,带顶同前。遇祭告,用乐舞生二十六名。专祭一殿,用十七名,或十五名。

社稷坛,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二十七名。执事乐舞
生服蓝镶边青罗袍,武舞生服红罗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罗补袍,带顶同前。如遇祭告,用乐舞生十八名。
朝日坛,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三十一名。执事乐
舞生服蓝镶边青罗袍,武舞生服蓝镶边红罗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罗补袍,带顶同前。
夕月坛,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三十五名。执事乐
舞生服蓝镶边青罗袍,武舞生服玉色罗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玉色罗补袍,带顶同前。
帝王庙,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八十三名。执事乐
舞生服青绢袍武,舞生服红色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色补袍,带顶同前。
文庙,每祭共用乐舞生一百四十名。执事乐舞生
服青绢袍,文舞生、乐生、执旌节乐舞生俱服红缎补袍,带顶同前。
太岁坛,每祭共用乐舞生二百三十二名。执事乐
舞生服青绢衣,武舞生服红色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色补袍,带顶同前。
先农坛,每祭用执事乐舞生十八名,服月白镶边
蓝袍。焚香乐舞生服红绢补袍,带顶同前。如遇耕籍,

亲祭之年,共用乐舞生二百二十二名。执事乐舞生
服月白镶边青袍,武舞生服红绢销金花袍,文舞生、乐生、焚香乐舞生服红绢补袍,带顶同前。
三皇庙,每祭用执事乐舞生二十四名。服月白镶
边青袍,带顶同前。
真武庙,每祭用执事乐舞生四名,衣带顶同前。东岳庙、
城隍庙、
关帝庙、
火神庙、
武壮王祠,俱同。
司土、司工神用执事乐舞生三名,衣带顶同前。红衣炮,每祭用执事乐舞生八名,衣带顶同前。
凡大祀、中祀,俱用中和韶乐,舞用八佾,用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惟
文庙舞用六佾,止用文舞生三十六人。自
三皇庙以下,俱教坊司鼓乐承应,本寺预期行文
拨取。〈详载礼部〉
凡乐,四等,有九奏,有八奏,有七奏,有六奏。所奏乐器,金钟十六,玉磬十六,琴十,瑟四,箫十,笛十,篪六,排箫二,埙二,笙十,大鼓一,搏拊鼓二,柷一,敔一,木笏十,干戚六十四,羽籥六十四,麾幡一,旌节四。舞皆八佾,用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惟
文庙舞六佾,止用文舞生三十六人。其
先农坛、
三皇庙、
真武庙、
东岳庙、
城隍庙、
火神庙、
关帝庙,俱教坊司鼓乐承应。
凡乐舞生服色,

圜丘用天青销金花服,〈祈谷坛同〉
方泽用黑色销金花服,
朝日坛用红色销金花服,
夕月坛用月白色销金花服,
文庙用红色补服,馀俱用红色销金花服,绿绸带,
裹金铜顶,〈武生顶有三叉〉
教坊司承应。
朝会、宴享、祭祀等礼,各有承应乐舞,以教坊司隶
祠祭司,故具列焉。额设奉銮一员,左右韶舞二员,左右司乐二员,协同官十五员,俳长二十名,色长十七名,歌工、乐工九十八名。
中和韶乐,

御用监造旧例,设
太和殿内。今设
丹陛上。
东班,领乐官二员,歌工一名,乐工十四名。麾一,柷一,应鼓一,金钟十六,琴二,瑟一,笙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
西班,领乐官二员,歌工一名,乐工十四名。玉磬十六,琴二,瑟一,笙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敔一。
丹陛大乐,兵仗局造,旧例设
太和殿丹陛上,今设
太和门北檐下。
东班,领乐官三员。西班,领乐官三员。执杆看节次俳长四名,歌工二名,乐工二十八名。大鼓二,方响二,笙四,管四,笛四,云锣二,拍板一,杖鼓一。凡元旦节,

皇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元平之章。诸王、百官宣
表、庆贺、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和平之章。是日,进
表用导迎乐,领乐官二员,乐工十二名。

上祭堂子,用导迎大乐一拨,领乐官六员,唱奏乐俳
长一名,乐工二十四名,奏祐平之章。
中午大宴,

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元平之章。
上进果,丹陛大乐作,奏喜得功名。
上进酒,丹陛大乐作,奏朝天子。
上进馔,中和清乐作,奏金殿喜重重。诸王、百官谢恩、宴、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和平之章。


万寿节,
皇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乾平之章。诸王、百官排班
跪候、宣
表、行庆贺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泰平之章。
中午大宴,

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乾平之章。进果,进酒,丹陛大
乐作。进馔,中和清乐作。俱与元旦同。诸王、百官谢

恩、宴、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泰平之章。
凡冬至节,

皇上大祀
天于
圜丘,用导迎大乐二拨,领乐官十二员,唱奏乐俳长一
名,歌工四名,乐工五十二名,奏祐平之章。 次日,诸王、百官进
表,行庆贺礼,

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遂平之章。诸王、百官排班跪
候、宣
表、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允平之章。
中午大宴,

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遂平之章。进果,进酒,丹陛大
乐作。进馔,中和清乐作。俱与元旦同。诸王、百官谢

恩、宴、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允平之章。
凡元宵节,早朝,

皇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百官行礼,丹陛
大乐作,奏庆平之章。外藩行礼,丹陛大乐作,奏治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
中午小宴,

上升殿,丹陛大乐作,奏协平之章。进果,进酒,丹陛大
乐作,与元旦同。进馔,丹陛大乐作,奏三月韶光。内大臣谢

恩、宴、行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上还宫,丹陛大乐作,奏兴平之章。
凡常朝,

皇上升殿,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诸王、百官行礼,
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外藩行礼,丹陛大乐作,奏治平之章。

上还宫,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
凡祭祀

太庙,四孟岁暮等日,俱用导迎大乐一拨,官俳乐工承
应,奏禧平之章。
凡祭祀

社稷坛,用导迎大乐一拨,官俳乐工承应,奏祐平之
章。
凡祭祀

祈谷坛、
方泽坛、
朝日坛、
夕月坛、
先农坛、
历代帝王庙、
孔子庙,俱用导迎乐二拨,官俳乐工承应,与

圜丘同。
凡行耕籍礼,东西棚领乐官四员,顶带老人四名,念禾词工十四名,锣鼓板乐工六名,棚外执叉、执扒、执帚、执掀、蓑衣、斗篷乐工二十名,五色彩旗乐工五十名。

上观诸王九卿耕毕,
驾兴,导迎大乐作,领乐官四员,乐工二十名,奏天下
乐。导至
斋宫门,乐止。宫内台上西旁,陈设大乐,领乐官四
员,乐工二十名,奏万岁乐。接

驾,升殿,乐止。顺天府率官民老人行礼,诸王、百官庆
贺行礼,丹陛大乐作,领乐官四员,乐工二十名,奏
朝天子。礼毕,乐止。

上回后殿,大乐作,奏万岁乐。送
驾出殿后门,乐止。执事等官设宴毕,请
上升殿,大乐作,奏万岁乐。坐定,乐止。
上进茶毕,进果桌殿西檐前,作管弦乐笙箫合奏,奏
朝天子。领乐官一员,乐工六名,安桌毕,乐止。领乐官一员,乐工二名,领舞童五名,四时和队舞承应,乐奏望吾乡。舞毕,乐止。领乐官一员,乐工六名,百戏变碗承应。

上进酒,大乐作,奏三月韶光。饮毕,乐止。领乐官一员,
乐工二名,领幼童十三名,呈瑞应承应,乐奏黄蔷薇。舞毕,乐止。领乐官一员,鼓板三名,领老人一名,探子二名承应,唱商调集贤宾。

上进馔,领乐官一员,乐工八名,在殿东檐前排,清乐
作太清歌。彻馔毕,乐止。领乐官一员,领庄家老四人,舞童八名,老人四名,撺掇四名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乐作换庄农。舞毕,次文士九名,感天地承应,乐奏啄木耳。次武士九名,感祖宗承应,乐奏黄蔷薇。次进宝回回五名,颂得胜承应,乐奏红衲袄。次香斗老人三名,黎民欢乐承应,乐奏调笑令。次五方夜叉五名承应,乐奏鬼令。次五海龙王承应,乐奏清江引。次三官五方彩旗承应,乐奏看花会。俱用大乐,以次歌舞。宴毕,王等各官,一跪三叩头。

上出斋宫,排设大驾,作乐,回宫。
凡遇颁
诏捧出
午门外,安彩亭内,校尉抬起,用导迎乐一拨。迎至天安门外桥南,各官候宣
诏、行礼,作乐毕。仍用导迎乐,迎至礼部,望
阙行礼,作乐。毕,退。
凡进纂修等书,教坊司领乐工至馆前,用导迎乐,迎彩亭至
太和门御路中,彩亭暂停,乐止。
凡文场会试,有上马宴,下马宴,及进士传胪。后有
恩荣宴,俱于礼部陈设,教坊司鼓乐承应。
凡武场会试,有上马宴,下马宴,及进士传胪。后有会武宴,俱在兵部陈设,教坊司鼓乐承应。凡殿试传胪日,

上升殿,用中和丹陛等乐。传胪与常朝同。捧榜出
午门,置彩亭内,用导迎乐一拨,迎文状元出东长
安门,乐止。迎武状元出西长安门,乐止。
凡进春进历等事,教坊司承应。
凡衍圣公、张真人朝贺到京,于礼部设宴,教坊司承应。
凡遇盖造
宫殿、破土、安磉、竖柱、上梁、合龙门、插剑、悬牌,工完,
谢土,每项致祭,各用领乐官一员,乐工十名。凡进吻,致祭琉璃厂、正阳门、
大清门、
午门、
太和门等处,每祭用领乐官二员,乐工十二名,迎
送至安吻处。毕,

太庙乐器,
殿东陈设麾一,搏拊一,柷一,琴五瑟一,箫五,笛五,
排箫一,篪三,埙一,笙五,鼓一面,金钟一架。
殿西陈设麾一,搏拊一,敔一,琴五,瑟二,箫五,笛五,
排箫一,篪三,埙一,笙五,玉磬一架。乐舞太监六十三名,歌章太监十六名,武生掌警太监二名,武舞生六十四名,文生掌警太监二名,文舞生六十四名。

大驾卤簿,乐器,画角二十四枝,木质,空心,长五尺四
寸六分,径三寸六分,上下贴金,铜口箍,中间缠贴金藤箍五,黑漆,地泥金画云龙、海马、四季花。鼓四十八面,木匡,红油,冒以革面,径一尺五寸五分,面匡俱泥金描画五彩云龙,朱红攒竹架,红缎鼓衣,绿缎沥水,销金云龙。大铜号八枝,筒长一尺七寸五分,座高一尺三寸,口径六寸三分,系红线绦繐。小铜号八枝,筒长二尺三寸五分,座高一尺九寸五分,口径四寸二分,系红黄线绦繐。金四面,以铜为之,径一尺八寸。金钲四面,铜质,木匡,铜环,黄绒绠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杖鼓四面,木匡,高一尺六寸五分,黑漆,泥金描画宝相花,面径一尺,冒以革,画五色渠花,铁圈铜钩,连以黄绒绠红缎,鼓衣绿缎,沥水销金云龙。龙头笛十二管,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七寸,系五色线流苏。板四串,花梨木板各六,长一尺四寸,厚五分,上阔二寸五分,下阔二寸八分,板面泥金,画五彩云龙,绿皮掩钱,黄线绦繐。

行幸仪仗乐器,蒙古号六枝,木质,空心,每枝二节,上
节长五尺,下节长三尺八寸,朱漆,贴金藤箍,缠以皮条,上铜镀金口,下钑花铜镀金喇叭头,每枝拴红黄片金。小幡三首,大号八枝,小号八枝,制俱同。

大驾,呐八枝,管用花梨木,长一尺二分,径一寸五
分,下铜碗口径四寸六分,上铜口拴黄细绦四根,下有五色线绦繐三挂。鼓二面,高一尺五寸,上口径一尺二寸,下口径五寸八分,木匡,冒以革,朱漆,描金云龙,贴金铜钉钹环。鼓架,高三尺,朱漆,描金云龙。铜点二个,铜钹二对,金钲四面,制同。

大驾,笛四枝,制同。
大驾,管二枝,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
二,两头束以象牙,以芦为哨。云锣二架,架高二尺,宽一尺五寸,柄长五尺五分,顶雕木,贴金。双龙头,各悬铜锣十面,系五色线流苏二挂,笙二攒,以匏为之,黑漆,上用紫竹十七管,中施铜簧,下垂䌽线流苏。金二面,制同。

大驾
丹陛乐乐器,制度,戏竹一对,朱红油攒竹柄,长六尺六寸,下钉贴金铜箍,上安贴金木葫芦,长八寸,内裁红竹丝一百茎,长三尺五寸,各系䌽线流苏。箫二枝,以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前五后一,系䌽线流苏。笙二攒,以匏为之,黑漆,上攒紫竹十七管,中施铜簧,下垂䌽线。流苏笛四,枝截竹为之,长一尺七寸,前一孔,次六孔,间缠以弦线系䌽线流苏。管四枝,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二两,头束以象牙,以芦为哨。方响二架,每架用钢方响十六块,各长六寸九分,上宽一寸八分,下宽一寸九分,厚薄不
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朱红油木架,高五尺,宽二尺二寸,描画五彩宝相花,上横木,左右雕贴金龙头,中贴金火焰珠,顶用铁条四,裹毡鞔黄缎,以黄绒绳,系方响于上。铜槌二,黄线挽手,䌽线流苏。云锣二架,架高二尺,宽一尺五寸,柄长五寸五分,顶雕贴金双龙头,各悬铜锣十面,系䌽线流苏二挂。杖鼓一面,旋木为匡,高二尺,细腰,两面俱径六寸,冒以革面,匡俱黄油,上画五彩云龙,铁圈铜钩,连以黄绒绠红缎,鼓衣绿缎,沥水销金云龙。板一串,用花梨木六片,各长一尺一寸五分,厚四分,上宽二寸二分,下宽二寸五分,绿皮掩钱黄线绦繐。大鼓二面,以木为匡,高三尺五寸,面径三尺七寸,冒以革,腹内安铜胆,周围钉贴金铜钉钹环,面匡俱朱红油,上画五彩云龙,架高六尺,宽五尺五寸,油饰彩画同匡柱顶,各雕贴金蹲狮红云,缎鼓衣绿云缎,沥水上销金云龙,系以红漆槌。
中和乐乐器,麾一,朱红漆木竿,长一丈一尺,饰以贴金铜鹅项,龙头并钩,下垂黄缎,麾长九尺,宽一尺,两面绣云龙,上下有云板二,镀金铜钉,装钉木胎,贯锡,红漆贴金架一座。柷一,以木为之,状如方斗,面方二尺五寸,连座高二尺二寸,朱漆,四面画山河地理形,座雕云龙,贴金,系以木槌。敔一,以木为之,状如伏虎,长二尺六寸,背刻二十七龃龉,贴金木座,共高二尺一寸,以红漆竹籈栎之。搏拊二,形如鼓,长一尺五寸,围圆三尺,木匡,贴金,两面冒以革,画五彩云龙,铜钉钹环,贯以黄绒绦。琴四张,桐木面,梓木底,长三尺六寸六分,黑漆,身肩阔六寸,尾阔四寸,七弦,俱带轸,面有徽十三,底有雁足、护轸各二,用贴金漆几承之。瑟二张,桐木质,长七尺六寸,宽一尺七寸,茜红黄色,彩画云龙,二十五弦,内黄弦一,馀皆朱弦,承以贴金漆架。箫二枝,笙四攒,笛二枝,制俱同丹陛乐。埙二个,以土为质,形如秤锤,平底,中虚,上锐,六孔,上一,前三,后二。朱漆彩画云龙。篪二管,用大竹为之,长一尺五寸,朱漆,间缠铜丝三道,吹窍一,六孔,前一后四头一,近头又二小孔。排箫二架,高一尺五分,广一尺一寸五分,用紫竹十六管,参差列于朱漆木匾架上,二面俱五䌽云龙。编钟一架,用镀金铜。钟十六枚,应六律、六吕、四清声。雕木贴金钟架一座,高九尺五寸,阔九尺,上雕鸾凤,口衔流苏。编磬一架,用灵璧。石磬十六枚,应律吕,如钟。架,制同。应鼓一,以木为匡,冒以革,高三尺八寸,围圆九尺,鼓面彩画云龙,匡贴金,架高一丈,顶方四尺,四柱雕彩云龙,贴金,刻蹲狮四于其趺,压梁四横,贴金,木龙头下垂䌽线流苏,黄缎鼓衣,沥水上绣云龙,系以红漆槌。
东宫仪仗乐器,画角十二枝,木质,空心,长五尺四
寸六分,径三寸六分,上下贴金铜口箍,间缠贴金藤箍五,黑漆地画金云龙、海马、四季花。花匡鼓二十四面,以木为匡,高五寸七分,径一尺五寸五分,冒以革,钉贴金,铜钉铜环,面匡俱朱红油饰,画五彩云龙,秋香色绒绠,朱红攒竹架,红缎鼓衣,绿缎沥水销金云龙。大铜号二枝,筒长一尺七寸五分,座高一尺三寸,口径六寸三分,系红线绦繐。小铜号二枝,筒长二尺三寸五分,座高一尺九寸五分,口径四寸二分,系红黄线绦繐。金二面,以铜为之,径一尺八寸。金钲二面,铜质,木匡,朱漆,上下钉贴金铜环,以秋香色绒绠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杖鼓二面,旋木为匡,冒以革,面径一尺,匡高一尺六寸五分,细腰,黑漆地描金宝相花,面画五彩蕖花,铁圈铜钩,绊以绒绠红缎鼓衣,绿缎沥水销金云龙。板二串,铁梨木板各六,长一尺一寸三分,厚五分,上阔二寸,下阔二寸五分,面画五彩云龙,绿皮掩钱青线绦繐。龙头笛二枝,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七寸,系五色线流苏。戏竹一对,朱漆,攒竹柄,长六尺六寸,下钉贴金铜箍,上安贴金木葫芦,长八寸,内裁红竹丝一百茎,长三尺五寸,各系五色线流苏。大鼓一面,以木为匡,高一尺七寸,径一尺五寸,冒以革,钉贴金铜钉钹环,面匡俱红油饰,上画五彩云龙,红缎鼓衣,销金云龙,沥水销金瑞草。朱红漆扛二,以红绒绳举之,系以红漆。槌板一串,制同前。笛二枝,笙二攒,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攒于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下垂䌽线流苏。方响二架,每架用钢方响十六块,各长六寸九分,上宽一寸八分,下宽一寸九分,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朱漆木架,高五尺宽二尺二寸,描画五彩宝相花,上横木,左右雕贴金龙头,中贴金火焰朱,顶用
铁条四,裹毡鞔缎,以秋香色绒绳,系方响于上。铜槌二,秋香色线挽手,五色线流苏。云锣二架,架高二尺,宽一尺四寸,柄长六寸,顶雕贴金双龙头,各悬铜锣十面,系五色线流苏二挂。
崇德二年
《大清会典》:队舞赏赐,崇德二年元旦,乐舞人等,分别
伎艺,赏银有差。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定设随銮细乐太监十八名,凡銮驾行幸及
上亲祭
坛庙,内传承应。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凡庆贺
太皇太后圣节、
皇太后圣节,并加上
尊号、徽号、行礼、筵宴,顺治初,俱作丹陛大乐,用领乐
官妻四名,领女乐二十四名,随钟鼓司引进,在宫门内排立,作乐。八年,改用太监四十八名。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题准教坊司乐人衣服,中和乐
用红补服四十领,丹陛乐用红百花袍三十领,队舞赏赐。顺治十年,元旦,舞官十六员,每员给赐朝衣,乐舞人等每名赏银有差。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队舞赏赐,顺治十一年元旦,舞官各赏蟒
缎,乐舞人等各赏银有差。
顺治十二年

《大清会典》:凡庆贺
太皇太后圣节、
皇太后圣节,并加上
尊号、徽号、行礼、筵宴,顺治初,俱作丹陛大乐,用领乐
官妻四名,领女乐二十四名,随钟鼓司引进,在宫门内排立,作乐。八年,改用太监四十八名。十二年,复用女乐四十八名。定女乐四十八名衣服,用绿鞋单长袍,红缎月牙夹背心,俱用寸金花样,金发箍青帕首。〈十六年停止,改用太监〉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凡庆贺
太皇太后圣节、
皇太后圣节,并加上
尊号、徽号、行礼、筵宴,顺治初,俱作丹陛大乐,用领乐
官妻四名,领女乐二十四名,随钟鼓司引进,在宫门内排立,作乐。八年,改用太监四十八名。十二年,复用女乐四十八名。十六年,添设

慈宁宫中和韶乐,俱用太监演习。〈现行例同〉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队舞赏赐,康熙四年元旦,舞官各赏蟒缎、
鞍马。乐舞人等,各赏马缎绸布有差。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队舞赏赐,康熙十二年,定舞官各赏蟒缎、
大鞋,乐舞人等各赏缎绸、布疋有差。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织造,凡各
坛庙通赞、乐舞生袍带,遇有缺乏,据太常寺来文式
样数目,行江浙织造。

圜丘坛,通赞蓝镶结罗袍四十一件,带四十一条,文舞
生天青绸补袍八十一件,带八十一条,武舞生天青绸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十五件,带八十一条,乐生天青绸补袍九十件,带九十条。

祈谷坛,通赞蓝镶青结罗袍十八件,文舞生红罗补
袍七十五件,武舞生红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九件,乐生红罗袍八十五件,绿缎带共二百五十三条。

方泽坛,通赞蓝镶青结罗袍四十一件,文舞生青屯绢
补袍七十四件,武舞生青屯绢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八件,乐生青屯绢补袍八十一件,绿缎带共二百七十条。

社稷坛,通赞蓝镶青软罗袍十三件,文舞生红罗补
袍七十件,武舞生红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四件,乐生红罗补袍八十件,绿缎带共二百三十三条。
朝日坛,通赞蓝镶青结罗袍九件,文舞生红罗补
袍七十二件,武舞生红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六件,乐生红罗补袍八十四件,绿缎带共二百三十七条。
夕月坛,通赞浅蓝镶青软罗袍十三件文舞生月
白罗补袍七十二件武舞生月白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六件乐生月白罗补袍八十件绿缎带共二百三十七条
太庙,通赞青袍五十九件,文舞生红素缎补袍六十八件,武舞生红素缎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二件,乐生红素缎补袍七十四件,绿缎带共二百六十九条。
先农坛,通赞镶蓝绢袍六件,文舞生红缎补袍七
十二件,武舞生红绢销金花袍六十四件,烧香补袍六件,乐生红绢补袍七十八件,绿缎带共二百二十六条。
太岁坛,通赞青袍十八件,文舞生红罗补袍六十
九件,武舞生红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三件,乐生红罗补袍七十四件,绿缎带共二百三十条。
帝王庙,通赞青袍五十五件,文舞生红罗补袍七
十四件,武舞生红罗销金花袍六十六件,烧香补袍八件,乐生红罗补袍八十件,绿缎带共二百八十三条。
文庙,通赞青袍五十四件,文舞生红罗补袍三十
八件,乐生红罗补袍五十件,绿缎带共一百四十二条。
凡成造乐器,需用桐梓材木,行浙江省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