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禅师名守初。出于傅氏。凤翔良原人也。儿时。闻钟梵声。辄不食危坐终日。母吕试之。不喂亦不索。年十六跪白求出家。吕许之。依渭州崆峒沙门志谂剃发。诣泾州舍利。律师净圆受具足戒。始游律肆。执卷坐睡。弃去历咸秦。自襄汉南。至长沙坐夏。夏休诣云门偃禅师。偃问近离何处。对曰查渡。又问夏在何处。对曰湖南报慈。又问几时离。对曰八月二十五。偃曰。放汝三顿棒。初罔然良久。又申问曰。适来祗对。不见有过。乃蒙赐棒。实所不晓。偃呵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尔商略。初默悟其旨曰。他日正当。于无人烟处。不畜粒米。饭十方僧。即日辞去。北抵襄汉伪汉。乾祐元年。众请住洞山。禅其律居。谓学者曰。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名为活句。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到此实难得人。但爱不动一尘。不拨一境。见事便道。若此辈东西南北。不知其数。要得脱略窠。臼活人眼目。不道都无。但可言少。皆坐不达根原。落在阴界。妄以为安下。知陷在死水。弄个无尾胡孙。腊月三十日。鼓已打破。胡孙走却。手脚忙乱。悔无所及。若是衲僧。冻杀饥杀。终不著渠鹘臭布衫 本朝大平兴国六年。尚书石公襄帅赵公。交章奏初有道行。化于此邦。补助圣化。有旨赐徽号。紫伽梨。旌异之。住山四十年。道遍天下。淳化元年秋七月。无疾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一。坐六十有五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71
【介绍】:
五代时僧。雍州人。俗姓刘。七岁出家,十八受戒于怀晖,通习经书。历游诸方,自苏州往天台、四明诸山栖息。曾与天台德韶同参法眼文益。旋住杭州水心寺,诵《法华经》无分昼夜。吴越王钱弘俶心事之。曾欲焚身、投江以供养,皆未果。晚住杭州真身宝塔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雍州刘氏子。母张氏。感异梦娠。岩生七年出家从高安禅师薙落。年十八进具。自尔游历诸方。而天台四明之胜。尤所研玩。既与德韶禅师。共决凝滞于临川之益公。遂阁锡钱唐西湖上真身宝塔寺。课诵法华妙经。无怠昼夜。俄莲华开庭宇间。人以为精诚所感云。建隆二年。誓效药王焚身供养。吴越钱氏笃敬之。固留乃止。又尝趋曹娥江自溺。以饱鳞互。会渔者拯之以出。卒无恙。固徙越之法华山。复召居杭之上方净院。开宝四年七月。忽作偈累篇。示门人曰。吾平生诵经。满二万部。所愿以生安养也。今其可矣。竟坐逝。寿七十三。腊五十五。丧费悉给王府。茶毗获舍利。函寘之影堂中。垂不朽。
释绍岩。俗姓刘。雍州人也。母张氏始娠梦寤甚奇。及生也神姿瑰伟。至长也器度宏深。七岁苦求出家于高安禅师。十八进具于怀晖律师。凡百经书览同温习。自是游诸方圣迹。洎入吴会栖息天台四明山。与德韶禅师共决疑滞于临川益公。遂于钱塘湖水心寺挂锡。恒讽持法华经无昼夜。俄感陆地庭间生莲华。举城人瞻瞩。岩亟命搴而蹂之。以建隆二年辛酉。经愿云满誓同药王。焚身以供养。时汉南国王钱氏。笃重归心苦留乃止。寻潜遁投身曹娥江。用饲鱼腹。会有渔者拯之。云有神人扶足求溺弗可。衣敷水面而惊涛迅激。岩如坐宝台。然。水火二缘俱为未济。恒怏惋其怀。乃于越法华山安置。续召于杭塔寺造上方净院以居之。开宝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药石。作偈累篇示门徒曰。吾诵经二万部。决以安养为期。跏趺坐亡。享龄七十三。法腊五十五。丧事官供茶毗于龙井山。获舍利无算。遗骨若玉莹然。遂收合作石函寘于影堂。大宁军节度使赠太师孙承祐为碑纪述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仕进。后晋天福末进士。好为歌诗。初为中都主簿,累官著作佐郎。出为盩厔、咸阳令。为政清而不烦,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太祖开宝三年,自泾阳令入为监察御史。后历侍御史,累知忠、万、商三州。太宗大平兴国中卒。
全宋诗
全粤诗·卷一九
何承裕,字仕进。韶州曲江人。后晋天福末进士。有清才,好为歌诗,而嗜酒狂逸。初为中都主簿,累官至著作佐郎,直史馆。出为盩厔、咸阳二县令,醉则露首跨牛趋府,府尹以其名士而容之。然为治清而不烦,民颇安焉。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宋太祖开宝三年(九七○),自泾阳令入为监察御史,后历侍御史,累知忠、万、商三州。太平兴国中卒。《宋史》卷四三九有传。诗一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思。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广州尉,改宿州司理,以善治狱迁大理丞,改知咸阳。调绵竹,奏请免蜀中税缗。历太常博士、通判石州卒。有诗集。
全宋诗
黄孝先,字子思,浦城(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为广州尉,改宿州尉,改宿州司理。以善治狱迁大理寺丞,知咸阳县,移绵竹。终太常博士、通判石州。所著诗二十卷,苏轼为之序(《经东坡文集事略》卷六○《书黄子思诗集后》),已佚。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府咸阳人,字仲谋。哲宗元祐三年以两浙提知越州,寻移福州。绍圣四年,受诏与巴宜专根括安西、金城膏腴地,以招置弓箭手。元符中为转运使。官至知施州。与黄庭坚唱和甚多,有诗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简州阳安人,字巨济,一字济震,号前溪。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以王安石荐,为经义所检讨。擢太学博士,罢知咸阳县。除国子监丞,知处、虢、真、坊四州。哲宗元符末除职方郎中。善属文,好画林石槎竹。卒军五十八。有《前溪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宗室。神宗第十四子,徽宗弟。初授武成军节度使、祁国公。徽宗朝累封越王。钦宗靖康元年,迁太师,授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真定牧。次年,与兄俣同为徐秉哲逼送金营,北行至韩州而卒。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赵偲(一○八三——一一二七),神宗第十二子。元祐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祁国公。绍圣中改武安军,进封永宁郡王。元符二年出閤,进封睦王。徽宗朝历太保、太尉、太傅,进封定王、邓王、越王。靖康元年改永兴、成德等军,迁太师,雍州、真定牧。明年,金人来取宗室,偲至韩州而薨。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四七,《宋史》卷二四六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会之。第进士。徽宗时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括县壮丁为兵,得千人,上其名数与按阅之法。蔡卞喜而荐之,提举京畿保甲,使行其说,增籍二万。历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迁刑部侍郎,因与王黼不相能,被罢,提举崇福宫。寻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卒谥荣。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会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第进士,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提举京畿保甲,左迁相州通判,提举白波辇运,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政和中历大理卿,迁刑部侍郎。与王黼不合,罢,提举崇福宫。起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以通奉大夫、显谟阁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遂州小溪人,字绍明。举进士。调咸阳县主簿,迁太常博士。慷慨喜论事。皇祐、至和间,仁宗未有嗣,前后七上疏,论继嗣为宗庙社稷之本。历通判延州,知泗州,皆有政绩。嘉祐末以尚书职方员外郎为江浙荆湖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事,行至万州,道病卒。
全宋文·卷六三七
张述,字绍明,遂州小溪(今四川遂宁)人。景皊元年进士,调咸阳县主簿,改大理寺丞,迁太常博士。皇祐、嘉皊中,七上疏劝仁宗立宗亲为嗣,最后语尤激切。历通判延州,知泗州,后以尚书职方员外郎为江、浙、荆湖、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铁钱事,行至万州,道病卒。《宋史》卷三○三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5
【介绍】:
宋江宁人,字会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后为金主弟挞懒信用。高宗建炎四年,被金纵归,诈称杀死监守士兵,夺船而回。绍兴元年擢参知政事,寻拜相。次年被劾落职,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窜张浚、赵鼎,收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并杀岳飞。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与高宗共持议和,阻止恢复。向金纳币称臣,订立“绍兴和议”。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卒赠申王,谥忠献。宁宗开禧二年追夺王爵,改谥谬丑。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王楷 | 仁宗 | 克安恭孝大王 | 1123年—1146年 |
简介
王楷(1109年—1146年),高丽王朝第17任君主(1122年—1146年在位)。字仁表,原名构,是高丽睿宗王俣与顺德王后李氏所生之子,1115年被立为王太子,1122年继承王位,到1126年为止由其外祖父李资谦执政。王楷在位前半期,统治集团内讧频繁,国内局势动荡不安。1126年,王楷欲除李资谦未果,旋在拓俊京的帮助下打倒李资谦,翌年又流放拓俊京。其后宠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在劝王楷迁都西京(今平壤)、征伐金朝、称帝建元均未果后,于1135年在西京发动叛乱,次年被金富轼镇压,政局才安定下来。王楷在位时正逢金朝兴起、灭辽侵宋之际,高丽于1126年向金朝称臣,1142年金朝册封王楷为高丽国王,在这期间宋朝先后要求高丽协助攻金和假道入金,均被高丽拒绝,高丽与宋朝的邦交也宣告终结。王楷死后庙号仁宗,谥号恭孝,葬于长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化华池人,字坦之。工画佛道鬼神、人马、屋木,笔意飘逸,自成一家。
全宋文·卷二七八
李仲容,字仪父,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咸平五年进士,除大理评事、知三原县。累擢监察御史,诏试中书,擢左司谏、直史馆。天圣中,以起居郎为知制诰,累迁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卒年七十。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史》卷二六二《李涛传》有附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和叔。吕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辟为书写机密文字。父丧,家居讲道数年。宋攻西夏,鄜延转运使檄为从事。卒于延州官舍。尝学于张载,能守师说。有《诚德集》。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一七○四
吕大钧(一○三一——一○八二),字和叔,学者称京兆先生,大防弟。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嘉祐二年中进士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光禄寺丞,知耀州三原县。韩绛宣抚陕西、河南,辟书写机宜文字。丁父忧,服除,独家居数年。起诸王宫教授,求监凤翔府造船务、鄜延路转运司从事。元丰五年卒于延州官舍,年五十二。著有《诚德集》。见范育《吕和叔墓志铭》(《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95或1096
【介绍】:
宋怀州河内人,徙居河中府,字昌叔。第进士。调华池令,有政声。神宗熙宁间知淳化县,随韩绛宣抚陕西。元丰中,从种谔征西夏,参其军事。哲宗元祐初,反对司马光等弃熙、兰之议。绍圣初,以直秘阁为陕西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庆州、延安府,徙秦州,未行卒。
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穆衍,字昌叔,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徙河中。第进士,调华池令,后知淳化,从韩绛宣抚陕西。元丰中,种谔西征,参其军事。七年,为管勾熙河兰会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元祐元年,权都大提举清河辇运公事。大臣议弃熙、兰州,衍以为不可,议乃止。改陕西转运判官、金部、户部员外郎。四年,为户部郎中。五年,除右司员外郎,进右司郎中。六年,权陕西转运使。七年,迁左司郎中。绍圣元年,加直龙图阁、知庆州,徙延安,又徙秦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徽州歙县人,俗姓纪,号觉庵。少时每遇盛夏,辄于昏暮伏草莽中,求以身施蚊蚋者二十年。初居休宁普满寺,后住通州白狼山,时称雪山子。有《池阳百问》。
可真。福州人也。参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点胸。诸方目为真点胸。喜谈说。英气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銮。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瓦砾一片。置盘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转语。许尔亲见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识情未透。何曾梦见在。真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之诃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已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对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如此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不敢仰视。泪交颐。久之。进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机辩迅捷。丛林惮之。出世住翠岩。常拈鲁祖面壁因缘问学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断千山与万山。劝人除却是非难。池阳近日无消息。果中当年不自观。尝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宁宽师兄坐头南褊。头在其中。可真把梢。去东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长老政公。亦慈明之嗣。性善讲说。从之者多尚义学。真。一日见政。则以手抠其衣。露两胫缓步而过。政怪问之。真曰。前廊后架。皆是葛藤。恐绊倒耳。政为大笑。乃曰。真兄尔我同参。何得见人便骂我。真熟视曰。我岂骂汝。吾畜一喙准备。骂佛骂祖。汝何预哉。其刚劲不可屈如此。将入灭。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真呵之曰。汝犹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命烧香。烟起而化。善公还七闽。慈明有秤锤落井之谶。自凤林迁资福。则碌碌无闻焉。以故言句罕传于世。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