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6—1372
【介绍】:
明初僧。西安府永寿人,俗姓石,号碧峰,或作璧峰。曾趺坐大树下,溪水横溢,危坐七日,衣服尽湿。洪武初奉诏至南京,召问佛法及鬼神事,奏对称旨,御制诗赐之。卒后,宋濂为撰舍利塔铭。
(《四库总目》:陶宗仪《南村诗集》四卷。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作耳。其编次年月,颇为无绪,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诠次。又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所载《澄怀楼》七律一首,《送株上人》七律一首,皆不见收,知非宗仪自编也。毛晋品其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然格力遒健,实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孙作《沧螺集》:陶先生宗仪冲襟粹质,洒然不凡,务古学,无所不窥。出游浙东、西,师潞国张公翥、永嘉李孝光、京兆仕本,问文章为事,故其绳检家法,过人远甚。尤刻志学,工舅氏赵集贤雍篆笔。至正间,辟举行人、校官,皆不就。张士诚开阃姑苏,数郡之士毕至,其部帅议以军咨屈,谢不往。洪武辛亥,命守令举人才,以病免。艺圃一区,果蔬薯蓣,度给宾祭已,馀悉种菊,栽接溉壅,身自为之。间遇胜日,引觞独酌,歌所自为诗,抚掌大噱,人莫测也。晚益闭门著书,世所共传《说郛》一百卷、《辍耕录》三十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其未脱者不预焉。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馀幼时在金陵,闻旧栅中老寇四家有《说郛》全部,以四大厨贮之。近见虎林刻本才十六套,每一种为数少者尚全镌,多者咸为逸去,甚至每集有存不四五叶者。陶氏当时即有弃取,未必如是之简。此刻未出,博古之士多有就寇家钞录者,及刻出,不知者以为《说郛》尽于此,更不知求其全。余常言自刻本《说郛》出,而《说郛》亡矣!
田按:汲古阁刻《元十家集》有《南村诗》四卷。每疑南村在明初亦一作家,而明人选本多不之及,大抵皆以为元人,则不自毛晋始矣。至牧斋引《丙子率诸生赴礼部考试》,疑其曾列官教授。竹又援其《乙卯人日》等诗,谓此等诗可以不作而作之,宜录入明诗。《四库》收入明人集类,论乃定矣。易代之际,非特出处不可苟,即著作亦不宜轻易下笔,义严矣哉!)
维基
李初,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进士出身。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会试四十四名,登进士三甲,授西安府武功县县丞。
维基
王夏,字辅炎,陕西西安府郤阳县人,进士出身。乡试第四名。洪武四年,会试一百名,登进士三甲,授临江府清江县县丞。
维基
姚宗敬,字宗敬,江西饶州府德兴县人,进士出身。乡试二十一名。洪武四年,会试一百一十六名,登进士三甲,授西安府澄城县县丞。
维基
赵松,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进士出身。洪武四年,会试二十六名,登进士三甲,授九江府德化县县丞。
维基
赵铸,字子颜,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进士出身。乡试第六名。洪武四年,会试第十名,登进士三甲,授福州府侯官县县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陕西西安人,一作山西浮山人。建文时官给事中。状貌魁伟,每慷慨论兵事。燕师入京,欲官之,抗辞不屈死。
芾字孟辨,以字行,松江华亭人。洪武初徵授翰林编修,改中书舍人。
(《松江府志》:朱芾自号沧洲生。少从扬铁崖游,才思飘逸,工诃草,兼善翰墨,真草隶篆,清润遒劲,风度不凡。绘事亦擅声于时。《太祖御制集》有《和朱孟辨落花》诗。
朱谋堙《画史会要》:盂辨善山水、白描人物。
《梦蕉诗话》:洪武十年,宋学士景濂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其一曰:「天语丁宁出紫微,特将文绮赐卿归。爱卿秉志如金石,留取裁成百岁衣。」盖濒行圣祖谕曰:「卿事朕十九年,忠诚可贯金石,故有是赐。卿今六十有八,可待三十二年后,以作百岁衣也。」其二曰:「楮镪亲颁当酒钱,赐金不独二疏贤。想应心醉君王德,惭愧长安市上眠。」既受文绮之赐,复出宝钞数十绽与之,曰:「卿东归,当酒钱也。」其三曰:「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将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圣祖一日携景濂步午门西城上,顾谓曰:「卿来此迹将稀矣,可能再见否?」《濂》曰:「老臣身来就木,当一岁一来也。」
田按,此三《诗文宪集》附录标目云:「契生中书舍人叶宁,朱孟辨忝厕侍从,躬睹皇上眷顾之隆,谨记一时盛事,赋绝句三首。」《梦蕉持话》、《尧山堂外记》仅属之孟辨一人,疏矣!董谷《碧里杂存》云:「宋太史乞归,御制诗饯之云:「白下开樽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濂续云:『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据此,则第三绝句又非孟辨诗矣。词亦小有异同。」馀以为此说盖出附会,终以《潜溪集》附录为得实也。)
维基
王昱,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三原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累迁吏科都给事中,官至至通政司左参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奎字孝章,一字孝伯,昆山人。洪武初以荐除咸阳教谕。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强斋集十卷。
(《四库总目》: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馀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词尔雅,亦颇有经籍之光。如殷奎等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柢,要不失为儒者之言,视后来雕章绘句,乃有径庭之别矣。
田按;孝章以荐试高等将授郡县职,母老请近地,忤旨,除咸阳教谕。其之官也,王常宗赠以序,高季迪、秦文仲、方明敏、袁子英各有赠诗。季迪诗云:「独抱遗经出董帷,秋风匹骑入关迟。用儒幸际千年会,造士欣为一县师。鸿雁云低秦垒角,牛羊草没汉陵碑。宦游兼得观形胜,莫向尊前叹别离。」文仲诗云:「西上长安跋涉劳,三千里外朔风号。地连渭水秦川近,山接终南太华高。故国总消龙虎气,断碑犹打骆驼膏。一官莫笑儒林选,曾捧琅函觐赭袍。」明敏诗云:「博士才名成老翁,又随声教向关中。百年礼乐亦重见,万国车书嘉会同。泰华云开仙掌出,昆明水冷劫灰空。他时太史瞻星地,应说奎光聚井东。」子英诗云:「圣代崇文化,贤良起草莱。凤鸣阳谷日,鱼跃禹门雷。匠石无遗弃,洪纤在剪裁。咸阳秦赤县,博士楚宏材。话别嗟吾老,横经羡子才。渡江淮浦迥,溯颍蔡河开。红树迎官肪,黄华映酒杯。纪行应俊逸,览古定徘徊。遵陆由梁苑,冯虚自吹台。汲京城岌岌,艮岳石巍巍。蹋月车鸣铎,嘶风骑卷埃。吴音伧父讶,儒服虏人猜。应为青山住,知悬白日聩。解鞍依近郭,纵马龁枯荄。风急狂狐啸,天高鸿雁哀。诗情秋共澹,乡梦晓同催。喜见烽烟息,愁听驿鼓槌。虎牢悲战骨,缑岭觅仙胎。岳仰嵩高峙,河看砥柱栽。山川犹巩固,风物亦奇侅。鸡唱函关启,龙飞太华来。碑亭矜汉好,浴殴吊唐灾。多士争先迓,诸生获后陪。献菹芹实豆,舍菜酒崇罍。五传遗经在。三馀万卷该。尊王明大义。抑伯黜渠魁。寒榻皋比设,朝盘苜蓿堆。树萱思奉母,援桂念提孩。有弟能调膳,何邮不寄梅。五陵还突兀,八水自萦回。选胜筇扶手,遐观笏拄颏。坏基留宿草,断础长荒苔。异域多佳处,兹游实壮哉!丈夫四海志,肯使寸心摧?」孝章曾与顾阿瑛玉山雅集,《西游览古》诸作,情韵不匮,亦是琅琅雅音。)
人物简介
张着,字则明,浙江永嘉人,元末徙居常熟。明洪武举人,官至临江府同知。工书法。有《长安唱和集》、《永嘉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西安人。洪武中任长沙府同知,课农桑,兴学校,锄强扶弱,颇有政绩。后升知顺天府。
禅师普庄者。字敬中。台之仙居袁氏子也。家人见梵僧入舍而生。三岁。解跏趺。喜学梵音。九岁而梵呗皆有律度。其族爱而呼之。曰佛童。年十三。从季父子鄞。依天童左庵良禅师。为沙弥。左庵亦爱之。仍呼曰佛童。久之秉戒。参禅不悟。适了堂一禅师。自紫箨山来天宁。庄童时。素闻其名。私喜曰。此吾故山善知识也。趋谒之。而得道焉。归省左庵。左庵卒。了堂来居天童。会恕中愠禅师。应诏退休于翠山。了堂命庄。为翠山使。庄与愠语。愠大奇之曰。天童法兄。得人如此。不负紫箨先和尚矣。庄向以呆庵自称。汇杂稿为呆庵集。呈愠。愠读之。大喜曰。吾侄。当有大名于当世。惜吾老耳。然兰以幽而香。松以曲而寿。惟吾侄勉之。乃引长偈为赠。偈曰。烛龙吐火烧虚空。处处江河尽枯竭。方士神僧世已无。谁倒天瓢洗炎热。柴门日高关未抽。岂为一口生閒愁。南村北村青稻死。上田下田黄埃流。竹外忽然闻剥啄。侄也何为到林壑。油黄卷子手持来。玉润珠辉见新作。载舒载读心眼开。便如饮我甘露杯。老怀从此顿苏豁。末运不畏宗纲颓。我有一句须听取。无智人前莫轻举。山前石虎咬烟菟。吒沙猎颔九条尾。洪武十年。有敕天下僧伦。演心经楞伽金刚三经。庄与性原禅师。提纲于金山大会。次年至金陵。馆天界。位望最尊者满庵辈。庄与辨论。机穷底蕴。学士周公维修。时亦在坐。乃问三禅师曰。儒有儒师。禅有禅师。经有经师。一切百工伎艺。俱有所师。何是无师智。庄答曰。七情五欲。修骇曰。如是则无师之智。非极则也(一本云。安称极则)。庄舒右脚曰。山僧自到京。跛却一只脚。满庵笑曰。须是者呆汉始得。又明年。领江西抚州之北禅寺。历元以来。禅道多兴吴越。而西江马祖百丈之威仪。大都弛废。庄至北禅。勃然中兴。如多宝塔幢从空涌出。复怜云居荒久。携数十禅徒。结茅于旧址。叠柴为床。庄登座。示众曰。昨日开荒地。请诸人。刬去荆棘。除去瓦砾。本来基址。已见分明。只有中间树子。无人拔得。山僧今日未免别行方便。利刀剪去繁枝叶。钝钁深锄邪倒根。实地工夫成一片。住山鈯斧了无痕。于是。云居殿阁堂庑。而幻出焉。衲子闻风。如归。时称天下云居。洪武十四年秋。高帝制碑于庐山。有手诏。命庄主其事。灵瑞多种。荡眩山川。草疏复命。帝甚悦之。庄暮年奉诏主持径山。竺元之风。复振东南。尝问僧曰。近奉公文。务要打点。僧曰。学人不是奸细。曰。也须勘过。僧曰。和尚莫得倚势欺人。庄展手曰。把将公验来。僧拟议。庄便掌之。又尝厉声曰。尽十方世界。是毗卢心印。且道。印纽落在甚么人手里。有僧拟进对。庄曰。且去别时来。庄有敏裁。无宿事。所遇不忘。虽万众蹁跹。一目了然。且好提奖。人有小善。庄每誉之竟日。丛林因称曰。呆庵舌风掩叶。永乐改元。庄年五十八。命挝鼓告寂。适江右二道者至。庄挽其归方丈。相叙甚驩。坐谈夜半。庄精神倍胜。二道者。相视叹曰。此事甚难。不可得而拟议。庄曰。难难。万种千般。不拟议亦瞒顸。青天霹雳。平地波澜。无说是真说。它观非正观。沉沦枉经巨劫。契悟秖在毫端。莫教坐却含元殿。逢人只管觅长安。一曰。此事甚易。但自不能承当耳。庄又曰。易易。多方一致。绝承当。忘此喻。耀古腾今。经天纬地。知有亦无知。利它还自利。明明般若真乘。念念尘劳杂事。拔却多年若瓠根。释迦不受然灯记。适晨钟动。庄怡然化去。阇维。烟𦦨所至。悉得舍利。更有素珠不坏。塔于凌霄峰之阳。
赞曰。余观历祖代兴法道者。其风骨必凛然特异。呆庵。既出了堂之门。遂将折拄杖。拨动湖海英灵。向乌有之云居幻出。莫大梵场。名歆天子。德被含灵。僧中之龙。不谬矣。然及时说法。乃上池之水也。
维基
尹惟忠,南直隶通州(江苏南通)人。同进士出身。建文二年(1400年),登庚辰科进士,官至西安府同知。
维基
李迪,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今属西安市)人。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历官山东道监察御史。
字彝父。初居长安,中顺天乡试,以冒籍被黜,凡二十馀年,得辩,复授海盐教谕,历官漳州通判。彝父初善诗,古文词有名,及被放归,益肆力于古,诸史百家,多所淹贯。所著有《元感轩集》。
字公吁,本名诸生,恃才豪放,为忌者所中。学使至郡,录其文在高等,而更以行黜,遂弃家入长安,中武进士,官陜西都司,复以忤事罢归。所著有木阜、宝尊二集。吾乡有湖,在城中,曰日月湖,湖上七桥,柳汀、花屿,诸大家楼榭俱在其中。公吁尝作湖上竹枝词,为里中所传。今乱后风景遂不可复见,每读其诗,辄低徊久之。
字子宣,性孝友,喜读书。从里中名士游,不间风雨。少司马东明公钦,其从父也。子宣年二十馀,从司马至长安,题诗双塔寺壁。同郡袁相公炜见而奇之,延至西席,因有名。其后华亭徐相公阶,更引为记室。子宣以是得交四方奇士,行卷相往来,名日益盛。以太学生再试不第,补鸿胪寺序班。其时国家方盛,使节所临,极海内外。子宣年三十七使琉球,四十二使辽东,四十七使朝鲜,五十三使车里、木邦、缅甸、大甸诸国,五十七使九边,六十一再使辽东,六十五使安南,凡七奉玺书,进秩二品。所过名山大川,流览题咏,传于一时。性酷嗜钞书,每见人有写本未传,必苦借之。在长安邸中,所养书佣日钞多至二三十人,接几而食。尤爱法书名画,自唐宋以来名迹及异国人所作。性雅毕集,家藏拓本甚多,凡初本、肥本,原拓赝拓,硬黄纸、枣木板、银锭纹,过眼即辨秋毫。又以行天下,远所,至得秦汉以来图书,至四五千有奇。择善纸造朱,自为印谱,常循玩不释手。既家居,筑室西皋,复与里中贤士大夫品书第画,垂二十年。卒年八十七。初司马公归里,于宅中起天一阁,藏书极浙东之盛。子宣数从借观,司马不时应,子宣拂然益,遍搜海内异书袐本,不惜重购之,充其家。凡得一种,知为天一阁所未有,辄具酒茗佳设,迎司马至其家,以所得书置几上,司马取阅之,默然而去。其嗜奇相尚若此。余家与鸿胪世有姻,余少时曾见其印谱一二册,及选耆旧集,往从其家借书,虽残失过甚,尚有存者,近更得吾友郑梁所作鸿胪传,叙其七使外国,因忾然想见一时车书之盛,而士大夫家唯以藏书相尚,四部焕然无奇,不出今日追慕其风流,不可复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