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瞿廷谐明末清初
维基
瞿廷谐(?
年—?
年),字云韶
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瞿士达之子。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乡试举人
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第三甲第五十一名同进士出身
福建泉州府推官
任内擒灭大盗许山父子,阖府为之安定,审断疑狱有声。
孟学孔
维基
孟学孔字习鲁河南开封府郑州人
同进士出身
顺治二年(1645),乡试中举;顺治三年,登进士三甲,初任山东东昌府同知
顺治九年,改福建建宁府知府。
曾参修《郑州志》。
季芷
维基
季芷(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兰如兰儒号介庵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第三甲第二十六名同进士出身
福建福州府推官以清廉勤政奉职
当时山贼蠢动,朝廷数次徵调季芷监军,自侯官县永福翻山越岭,剿抚数十万贼众,胁迫其解散。
剖析疑狱、惩治诬告。
例兼县篆,公事案件绝不搁置不理。
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
康熙八年(1669年)因事贬官直隶任县知县,为政崇尚简易,废黜烦苛催科无扰,断案得情理。
十二年(1673年)完成修纂《任县志》。
王望如明末清初 162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名任云,以字行,号桐庵
清顺治九年进士
历官福建泉州府推官广东程乡知县
有《评点水浒传》,丑诋农民起义,始刊于顺治十四年,自清初至民国,刊本极多。
许延邵
维基
许延邵浙江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浙江乡试举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进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任江西建昌县知县
后调星子县知县
康熙三十三年,担任福建泉州府知府
姚文燮清 1628 — 16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693 【介绍】: 安徽桐城人字经三号羹湖晚号听翁又号黄檗山樵
顺治十六年进士
福建建宁府推官,屡决疑狱。
直隶雄县知县云南开化府同知
工诗古文词。
善画山水,为时人珍惜。
有《昌谷集注》、《无异堂集》、《羹湖诗选》等。
维基
姚文燮(1628年—1692年)字经三号羹湖又号黄蘖山樵听翁泳园,室名无异室、乐耕室。
江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清前期画家、文学家、学者、官员。
姚文燮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甲进士,授福建建宁府(今建瓯县推官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雄县(今河北省雄县)知县
后迁中书太史,官至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开远县)知州
吴三桂举兵反清,姚文燮因不从而下狱,后逃归。
京师三年,辞官回乡,隐居于黄蘖山
年六十余,记忆力急剧退化,发展至文字、姓名不识,医生不知何症,最终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病卒。
张仲举清 ? — 16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0 【介绍】: 汉军镶红旗人
笔帖式通政司知事
康熙间福建泉州府
曾守城拒郑经,坚持两月余,以功迁兴泉道
历山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福建巡抚
旋以侵蚀重帑,依律拟斩监候,寻病故。
柯先荣
人物简介
柯先荣字梅村号君佐海阳枫溪(今潮州枫溪)人,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工部清吏司郎中,诰授资政大夫
柯先荣功成名就后,耗巨资在家乡兴建“荣禄第”,并与其堂兄弟一起倡办崇礼家族书院,推崇兴学育人。
姚士藟清 1648 — 1708
维基
姚士藟(1648年10月8日—1708年2月21日)字绥仲号华曾,后称宫赞
江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清前期画家、文学家、学者、官员。
姚之麒曾孙,姚孙森孙子,姚文燮次子,张廷玉表哥。
本人诰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
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顺治五年戊子年)出生在桐城,是姚文燮和吴之璘女儿的次子,年少擅长诗文。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祖父姚孙森去世,曾祖母项孺人1653年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父亲姚文燮1654年(顺治十一年甲午年)举人1659年(顺治十六年)姚文燮为第二甲进士第三十六名,授福建建宁府(今南平市推官
期间姚士藟郡痒生,娶吴循女1649年三月七日顺治六年己丑年)到1734年三月十一日雍正十二年甲寅年)。
1667年阴历十二月十一日康熙五年丙午年),姚士藟长子姚文燮长孙姚孔鈛出生。
后来,姚文燮迁任到中书太史,擢升到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开远县)知州,同时也兼管辖曲靖府(今曲靖市)阿迷州开远市)的事务,姚士藟跟母亲哥哥都没有跟在身边。
期间娶侧室广州府顺德县人欧氏。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掀起三藩之乱。
姚文燮也因不从而陷入吴三桂叛军营中,但是他私密地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密约,被叛军发觉,被抓住,却寻得间隙逃了出来,姚文燮乘隙逃遁,因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1674年八月三日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姚士藟的母亲吴氏去世,他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水和浆药七日不入口。
1677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年)举人
姚文燮在滇南任职,姚士藟留在家里仕奉继母晚娘欧氏。
等到三藩之乱掀起,全家都很慌乱,担心凶祸来临的话语疑问一天好几次,姚士藟声色不动怕自己慌乱会引起家里人更大的忧愁。
三藩之乱平定后,返还家乡,继母欧氏果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都敬佩他在乱时居家镇静泰然。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年)二甲进士十一名,表上错误记载成兆士藟,予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补直内廷,历迁右春坊右赞善,入直内廷,同年二月九日祖母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去世。
东宫讲官曾经称姚士藟品行忠厚文学甚优。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御书给姚士藟:皇帝的文集叠放到“遂宁相国”那里,张鹏翮也称赞姚士藟公的行文有深度醇厚和谐雅致,有刘子政曾子固的遗风。
担任康熙四十四年顺天乡试副考官康熙四十七年湖南乡正考官,所提拔的大多都是知名人士。
姚士藟公感情丰富但不外露,开化姚文燮在滇南做官时留姚士藟公在家侍奉孝顺继母,等到三藩之乱掀起,全家上下都很慌乱,担心凶祸来临的话语疑问一天好几次,姚士藟则声色不动,怕自己慌乱会引发家族内部更大的忧愁。
三藩之乱平定后,返还家乡,继母欧氏果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都敬佩公在乱时居家镇静泰然,当时正是姚士藟公担任馆职的时候。
天子怪罪老臣我在官员升级上让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特别命令通补卿寺等官员径捷迅速争相请公入职。
公以器量功业闻名为人所望,预计在选拔升职中顾念开化姚文燮年老且生病,于是上述情况乞求回家奉养,姚士藟公所亲近的人劝他稍微多在京师停留一会,以应对之后赐下来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对劝谏都不管不顾。
正因此人们尤其敬重公。
姚士藟公因为儿子姚孔鍹官权贵重而追赠奉直大夫
著作有《瞻云草》 《南归草》 《余斋诗集》《泳园文集》此时父亲姚文燮的记忆力却急剧退化,最后发展到文字、姓名都不识,医生不知是什么病,姚士藟乞求回家养病,最终竟然因为此病于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六月二日三日)病卒。
1705年担任顺天康熙四十四年乡试副考官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湖南乡正考官,同年二月一日去世。
庞垲清 1657 — 17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1725 【介绍】: 直隶任丘人字霁公号雪崖
康熙十四年举人
博学鸿词,授检讨,分修《明史》,官至福建建宁府知府,政尚清简,时将兴大狱,力弭之。
工诗,以自然为宗,奇而不肆。
有《丛碧山房文集》、《杂著》、《翰苑稿》等。
庞垲字霁公号雪崖任丘人
康熙乙卯举人
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历官建宁知府
有《丛碧山房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雪崖直隶任丘人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后出为建宁太守
庄令翼清 1666 — 1750
维基
庄令翼(1666年3月8日—1750年7月5日)原名庄汉字图云号藻庭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寄籍扬州府江都县
原为例贡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式戊子顺天乡试举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三甲第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知县
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选授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知县
五十九年(1720年),以宜春知县充任庚子江西乡同考官
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敕封文林郎
雍正四年(1726年),充任丙午江西乡同考官
宜春知县任上,爱百姓如子,司法宽仁,处理政务有条理;喜好奖掖读书士子,曾经捐俸买田二十馀亩作为宜阳书院膏火,考核生徒如同督课弟子一般;士民都爱戴之,设置木主于五贤祠来祭祀。
宜春县旧有许多拖欠的赋税,前任知县多以鞭责逼徵,庄令翼认为欠税主因在少数奸民,于是整治豪强、痛惩包揽词讼者,缓徵百姓新粮、先上缴旧赋,废除陋规,民力逐渐纾缓,每年度仍达成上缴规定赋额;雍正帝命大臣考察江西钱粮,仅宜春县无逋赋,得到召见机会。
五年(1727年)二月二十八日,由吏部引见于养心殿,补授福建建宁府知府。
同年调任延平府知府
历署江西袁州府知府福建福州府知府
七年(1729年),升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延建邵道
十二年,擢福建按察使
十三年(1722年)九月初三日,诰封通议大夫
致仕归乡。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初二日卒,年八十五岁。
李镐清 ? — 1753
维基
李镐(?
—1753年),字卜京号坦斋福建归化县人进士出身
乾隆二年(1737年),登进士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福建泉州府教授
革除陋例,两年后卒于任内。
著有《四书订补》,《五经易解》、《史韵便读》、《古文存腋》、《诗柄汇记》、《药性歌》、《心会录》、《庄子解蒙》、《分类增广贤文》等。
怀荫布清 1708 — ?
维基
怀荫布(1708年—?
),字景棠,格济勒氏,满洲正黄旗人
雍正乙卯举人乾隆丙辰进士
国子监司业福建泉州府知府
封光禄大夫
黄世模
维基
黄世模福建古田县人,中国清朝官员。
黄世模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进士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1773年12月)由福建漳州府学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史梦琦
维基
史梦琦江苏阳湖县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进士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福建漳州府知府一职。
陆有仁清 1742 — 1802
维基
陆有仁(1742年—1802年),即汪有仁字静岩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朝大臣,清朝乾隆三十四年进士,随后被分发为刑部主事,后历任直隶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等职,最后在陕西巡抚任上过世。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陆有仁在当年的己丑科殿试,获得了二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被赐予了进士出身的身分。
随后被分发为正六品的刑部主事,在三十七年(1772年)时补官。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升任从五品刑部员外郎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升任正五品刑部郎中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刑部郎中的身分担任这一年的贵州乡试正考官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外放授为从四品广西省梧州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知府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任为太平府(今崇左市一带)知府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安南国发生内讧,有些边境夷人便率领家眷来投奔清朝,而因为陆有仁详细询问夷人的官员,并且援助接济等各方面都处理得宜,被总督孙士毅上奏,并请求留同防边,后得旨嘉奖。
因此陆有仁便被提拔为正四品福建省延建邵道道员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调任为福建省督粮道(督运漕粮)道员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升任为正三品的山东按察使,负责整个山东的刑名、司法等职务。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升任为从二品的直隶布政使
游光缵
维基
游光缵(18世纪—19世纪),字萼垣福建霞浦人进士出身
游光缵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进士
乾隆五十八年九月1793年10月)由福建福州府学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又任兴化府教授,并于兴化逝世。
杨廷理清 1747 — 1816
杨廷理字清和号半缘又号更生柳州人
乾隆丁酉拔贡,历官福建台澎兵备道,罢,复起建宁知府
有《知还书屋诗钞》。
全台诗
杨廷理(1747~1816)字清和一字半缘号双梧晚号更生
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刘汉忠〈杨廷理的「劳生节略」及「东游草」〉,《台湾文献》第四十七卷第一期,台北1966年、何培夫〈杨廷理治绩及其风范〉,《台湾文献》三十四卷第三期,1983年杨永智《明清台南刻书研究》,东海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次年朝考一等一名。
初任福建侯官知县
分别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十四年(1809),三度来台,前后十六年,即使日后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终不离台湾,可说是清代治台官员中,最熟悉台湾事务者。
先后曾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台湾府知府、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提督学政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噶玛通判等多种职务。
第一次来台时,适值林爽文、庄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义勇,守城有功而累升道台,后因侯官任内亏空褫职,谪戌伊犁八年。
第二次、三次来台,除击溃海盗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粤、泉分类械斗外,其力主开发噶玛,关系台湾开发颇钜。
其经历之广可谓历来游宦之罕见者,此所以许乔林许之曰:「祈连万里,台澎三至,游岑嘉州未到之境,创蓝鹿洲建之勋哉!
」(许乔林《知还屋诗钞》序)  廷理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升任台湾知府,随即主持岁试,并委由海东书院掌教曾中立编辑优等文章,亲自校订,以为课艺,计有《台阳试牍》初集、二集、三集,并重刻《柳河东先生集》,著作有《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噶玛节略》一卷及《叙刊年谱》。
生前自刊诗集九种,包括《西来草》、《东归草》、《南还草》、《北上草》、《再来草》、《双梧轩诗草》、《东游草》,另有未刊本《候虫吟》,于林爽文之役中佚去。
道光十六年(1836)杨廷理第五子杨立亮请许乔林据各集重加汇辑刊刻,稍删其涉应酬者订为《知还书屋诗钞》十卷,内含《西来草》三卷、《西来剩草》一卷、《东归草》一卷、《南还草》一卷、《北上草》一卷、《东游草》一卷、《拾遗草》一卷及附录杨廷理自撰年谱《劳生节略》一卷,其中《拾遗草》三十首是他从书箧中拾得《候虫吟》的片稿。
台湾省文献会所印《知还书屋诗钞》除包含上述《诗钞》十卷、《劳生节略》一卷外,尚有附录《再来草》一卷、《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山噶玛节略》一卷、补遗诗(包括《噶玛兰厅》、艺文总集《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柳州文艺集》中偶关杨廷理之诗作,凡未见于《知还书屋诗钞》者一并录入)、补遗文。
  今此处所用版本即以文献会出版《知还书屋诗钞》为主。
诗钞中或有增字、缺字者,于注中标示出;又诗钞中点校者对该诗作之按语,亦一并附上。
诗钞每卷皆清楚地载明时间,且诗注甚详,或引前人之诗、佛典、道书等,或记个人生活琐事,种种丰富的生活经验,皆在其诗注中毫无隐瞒;而卷名以「西来」、「东归」、「南还」、「北上」、「东游」为题,更表明了他的官辙无定,四方奔驰的浮宦生涯。
廷理在台之诗作主要见于《东游草》中,时间为嘉庆十一年十八年(1806~1813),其前自序云:「予以诗纪事,据事直书」,又云取司空图诗品》之语,作品以「实」、「率」为期,因此《东游草》可说是记录杨廷理开发噶玛心路历程的重要作品。
(余美玲撰)
陈观清 1753 — 1816
维基
陈观(1753年—1816年)字宾我一字鉴轩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人。
清朝官员。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都水司员外郎制造库郎中
嘉庆元年(1796年),外官福建福州府知府,任内曾护理盐法道督粮道
三年(1798年),实授盐法道
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浙江按察使
十七年(1812年),升江宁布政使
嘉庆十八年(1813年),调山西布政使
二十年(1815年),调陕西布政使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官至仓场侍郎
有弟陈用光
盛安
维基
盛安字无逸号选斋静溪,钟氏,正白旗汉军广安佐领下人。
乾隆己酉举人庚戌联捷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员外郎福建泉州府知府等职。
女儿钟氏,道光丙戌进士文渊阁大学士柏葰继妻。